雍熙北伐是北宋最後一次大規模對燕雲十六州的軍事行動,其初期的連戰連捷給了人們巨大的希望,最後的功虧一簣也讓人無限惋惜,似乎這次北伐距離成功隻差一點。
然而如果全面分析雍熙北伐就會發現,北宋的這一次北伐,根本就沒有勝算。
一、北伐原因
雍熙北伐並不是宋太宗所進行的第一次北伐,自從兒皇帝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拱手相讓給遼人以後,中原王朝莫不如鯁在喉,以收復燕雲為平生之志。
繼承兄長皇位的宋太宗對於收復燕雲十六州尤為渴望,他迫切的需要一個可以證明自己能力的千古偉業。
所以以巨大的代價消滅北漢後,宋太宗不顧群臣反對,在全軍疲敝的情況下,發動了北宋的第一次北伐。
由於遼國並沒有預料到北宋竟然會乘勝北伐,應對不足,所以宋軍前期取得了巨大的戰果。
然而宋太宗急於攻城,未設兵力阻擊敵人援兵,導致全軍腹背受敵,最後於高梁河之戰敗北,不僅沒能實現收復燕雲十六州的目標,還丟失了一大批城池。
不過,遼景宗也犯了同樣的錯誤,高梁河之戰結束後,剛剛即位的他為了立威,連續發動了滿城之戰、雁門之戰和瓦橋關之戰。
遼宋的數次交鋒中,雙方互有勝負。
982年,遼景宗在巡獵途中暴斃,遼景宗年僅十二歲的長子被迫即位,由於少主年幼,所以遼國大權交由蕭太後和韓德讓、耶律斜軫三人共同掌管。
遼景宗死後,遼國暫時停止了對北宋的南侵,宋朝終於得以喘息。
第一次北伐的慘敗讓宋太宗引為恥辱,因為這一次北伐幾乎是他一個人固執的決定,大部分將領和官員都持反對意見,最後戰敗,他的臉上很掛不住。
所以,宋太宗一直想再來一次北伐,洗刷此前的恥辱。
就在這個時候,宋知雄州賀令圖等上言,說遼國少主年幼,太後專權,權臣禍國,上下怨聲載道,建議趁機北伐收復燕雲。
其實遼國這個時候並無內亂,正相反,蕭太後等人有雄才大略,在他們的輔佐下,遼國欣欣向榮,國力正處於上升期。
北宋朝廷中有不少官員對賀令圖的言論提出批駁,認為北宋和遼國連年開戰,國力消耗巨大,防守尚有餘力,但北伐力不從心。
可是群臣的建議抵不過宋太宗心中的欲望,他需要一次成功的軍事行動,來彪炳自己的武功。
所以,宋太宗再一次像第一次北伐一樣,在兵器不足、糧草短缺的不利情況下,決定調集二十萬大軍,兵分三路,直取燕雲。
由於參知政事等人的反對,宋太宗甚至繞過了他們,不與宰相商議,直接采取了這一次軍事行動。
二、北伐過程
雍熙北伐開始於986年《雍熙三年》春天,宋太宗將二十萬大軍兵分三路,曹彬率東路軍10萬向雄州、霸州方面推進;潘美、楊業率西路軍數萬出雁門;田重進率中路軍數萬自定州攻取蔚州。
宋太宗兵分三路的目的是迷惑遼軍,隱藏自己的戰略意圖。
東路軍人數最多,看上去是主力,但其實它是佯攻幽州,吸引遼軍的主力集中到幽州以南,減少西邊的防禦。
這樣西路軍和中路軍就可以拿下山後諸州,等三軍會合後,再集中攻打幽州。
這個戰略部署中最重要的就是東路軍,因為它不僅有10大軍,兵力最多,而且肩負著吸引遼軍主力的重任。
東路軍不容有失,所以宋太宗才選定打仗向來持重的老將曹彬作為東路軍的主帥。
宋太宗吸取上一次失敗的教訓,囑咐各軍持重緩行,穩步推進。
雍熙北伐一開始,宋軍諸路皆傳來捷報,可是聽到不斷傳來的戰報,宋太宗卻不喜反憂,因為他懼怕重蹈覆轍。
事情如宋太宗預料的那樣,就在宋軍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戰場上突然出現了一個變數。
經驗豐富的老將曹彬竟然被耶律休哥斷了糧道,所以他的十萬大軍剛攻占涿州十幾天,就因為糧草耗盡被迫撤回了雄州,等待後續的糧草。
其實這個舉動對於東路軍來說是一個穩妥之舉,但對於全局來說,東路軍承擔著吸引敵人主力的任務,所以宋太宗勒令曹彬不得退回,與此同時他也沒有讓曹彬一味向前,而是讓他率軍和米信會兵。
曹彬資歷很深,但東路軍幾乎囊括了當時大部分的名將,所以曹彬也不能完全掌控這支軍隊。
由於其餘兩路大軍屢立戰功,東路軍將領急於立功,在他們的催促下,曹彬被迫『裹五日糧,再往攻涿州』
耶律休哥率兵襲擾宋軍,宋軍隻能一邊急行軍一邊戰鬥,結果抵達涿州就用了四日,『時方炎暑,軍士疾乏,所賚糧不繼』沒有糧草,又沒有補給的地方,東路軍隻能再一次撤退。
可是這一次撤退不同於上一次,遼軍已經重兵雲集,宋軍連日作戰,糧草耗盡,戰鬥力損失大半。
結果遼軍殺來,東路軍大敗,『為遼師沖擊死者數萬人,沙河為之不流,棄戈甲若丘陵』。
由於東路軍的失敗,宋軍合圍幽州的目的難以實現,自身反而陷入敵人的包圍。
沒有東路軍的威脅,遼軍得以調集重兵分別對西路軍和中路軍進行打擊。
最後三路宋軍全部失敗,被迫放棄了一大批城池,退守到北宋境內。
三、戰役影響
雍熙北伐的失敗,對於北宋的打擊是巨大的。
數萬宋軍殞命北地,被耶律休哥築成京觀,嚴重挫傷了北宋進取燕雲的勇氣。
不僅是宋太宗,自此以後的所有北宋皇帝都再沒有心思發起對遼國的大規模主動進攻,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希望也化為泡影。
北宋朝堂上主戰派的聲音也越來越小,主和派逐漸占據了主導權,北宋由戰略進攻變為戰略防禦,再到後幾代皇帝,成為了『戰略求和』。
可以說,這一次失敗,打碎了北宋的脊梁,擊碎了北宋收復燕雲,再造漢唐的夢想。
曹彬成為雍熙北伐失敗的最大罪人,畢竟是他率領的東路軍掉了鏈子,致使滿盤皆輸。
其實曹彬難辭其咎,但雍熙北伐的失敗並不隻是曹彬一人的過失。
北伐看似距離成功收復燕雲十六州隻差一線,但這一線如同天塹。
從戰前宋太宗對遼國的政治形勢估計錯誤,繞過宰相直接采取軍事行動引發了君臣嫌隙,到北伐沒有進行充足的戰前動員和準備,再到對高麗和渤海的聯合通通以失敗而告終。
這一切都在說明,雍熙北伐的失敗並不是偶然。
而且,宋太宗不去努力建造一支強大的騎兵部隊,妄圖通過步兵戰勝騎兵,隻能是飲恨而還。
參考資料:
《宋史》
《續資治通鑒長篇》
《遼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