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趙構為什麼非要殺嶽飛?真正原因是什麼。《網路歷史》

說到嶽飛其實是中國古代史上一位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同時也是一位真正的民族英雄,在當時,北宋戰亂,嶽飛是攻打了很多的地方和城市,為當時宋朝的發展立下了漢馬功勞,所以被人們稱之為民族英雄,不過,大家也知道,嶽飛最後是被宋高宗趙構給殺了,為什麼趙構要殺嶽飛,其中究竟有哪些原因?

具體的我們也一起來看看吧!

公元1140年,潁昌(今許昌)和郾城這兩座城池,曾見證了一個歷史時刻,一個讓後世無數人既熱血澎湃又悲憤填膺的歷史時刻。

嶽家軍在這裡數次擊敗金軍主力,嶽飛與諸將相約痛飲黃龍;而潁昌大戰三天後,嶽家軍就接到撤軍的命令,不得不放棄已經收復的河南半壁河山,班師南下,從而錯失了收復中原、洗雪靖康之恥的最好時機。

當時南宋四路大軍進攻中原,嶽飛的部隊又打敗金軍主力,收復失地、洗雪國恥的機會就在眼前,趙構和秦檜為什麼下令大軍班師?

一年後人們似乎看到了謎底,韓世忠、嶽飛等人被任命為負責國防的正、副職位,不再具體管理部隊,『嶽家軍』、『韓家軍』、『張家軍』統統變成了『趙家軍』。

趙構拍拍手安了心,但收復中原的王朝夙願卻越來越渺茫。

嶽飛收復鄭州、洛陽

『十年之功,毀於一旦!』878年前,嶽飛在郾城如此嘆息。

1140年6月到7月,嶽家軍揮師北伐,一個多月的時間,他們收復了許昌、鄭州、洛陽等地,並在郾城、許昌連續擊敗金軍主力,嶽飛的心情暢快到了極點,但幾天後,他就被迫班師,心情由大喜到大悲,糟到了極點。

『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耳!』為了這一天,嶽飛努力了十年。

1129 年,嶽飛被迫跟隨杜充撤離開封時,他夢想的就是這一天。

在江南,他阻擊金軍,收復建康(今南京),又奉命掃平許多叛軍和農民起義軍,他率領的『嶽家軍』也逐漸發展壯大,成為南宋最可依靠的勁旅。

他本人的軍事才華充分展露,成為南宋『中興四將』中功勛最著、升遷最快的一個。

但嶽飛之志,並不在個人富貴。

打造一支鋼鐵之師,收復中原,洗雪國恥,是他平生最大的夢想。

嶽飛的生活極其儉樸。

一位新加入嶽家軍的將領是位美食家,他請嶽飛吃飯,上了一道好菜,嶽飛吃了幾口,稱贊道:真好吃,這麼好的東西一次吃完太可惜,留著晚上再吃吧。

那位大將羞愧得恨不能找個地縫鉆進去。

還有位好色的大將千裡迢迢給嶽飛送來一個四川美女,嶽飛在屋外問道:我這裡穿不上絲綢的衣服,吃的都是粗糧,這樣的日子你能過下去嗎?

屋內傳來『哧哧』的笑聲,於是嶽飛見都沒見,就讓來人把美女帶了回去。

嶽飛的心思都放在治軍打仗上。

他的部隊『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打仗時銳不可當,深得南宋及淪陷區百姓的愛戴。

在他看來,國仇大過天。

名將楊再興原是流寇曹成的將領,與嶽家軍作戰時,他殺死了嶽飛的弟弟嶽翻。

後來兵敗被俘,楊再興在嶽飛面前慷慨陳詞,表示要為國效命。

嶽飛愛他豪壯,親自為他松綁。

後來在郾城大戰中,楊再興單槍匹馬殺入金陣尋找金兀術,雖沒遇到兀術,卻也殺了百十名金兵。

隨後他在小商橋以300名騎兵殺入12萬金軍大陣,殺敵上千,自己也被亂箭射死。

戰後嶽飛為他舉行火化葬禮,發現他身上的箭頭竟有兩升,全軍為之感泣。

1134年,嶽飛奉命北伐,收復襄陽、唐州(今唐河縣)、鄧州和信陽等地,從此坐鎮襄陽,時刻準備進軍中原。

兩年後,嶽家軍再次北伐,所戰皆捷,攻取了河南欒川、盧氏、嵩縣,陜西商縣等地,但由於後勤供應不上,留在襄陽的嶽家軍甚至有士兵活活餓死的,嶽家軍不得不退兵。

1140 年,金軍毀盟攻取河南,順昌被圍時,金軍極有可能再下江南。

宋高宗為了自保,令張俊攻取宿州、亳州,韓世忠攻淮陽(今江蘇邳州),嶽飛進軍陳州(今河南淮陽)。

數路大軍劍指中原,形成頗有戰略優勢的進攻態勢。

當劉在順昌擊敗金軍主力後,宋軍士氣高漲,形勢極為有利。

嶽飛打下陳州後並沒有在這裡止步,他的百勝之師在一個多月內,攻占了許昌、洛陽、鄭州、中牟等地,然後把主力集結在許昌一帶,準備尋機與金兵主力決戰。

在郾城、許昌發生的數次大戰中,嶽家軍『人為血人,馬為血馬』,仍無一人肯回顧,終於一次次大敗金軍主力。

為收復中原,嶽飛派人在淪陷區做了大量的工作,關隘、渡口的車夫和舵手,飯店、旅社中的店小二,組成了一張嶽家軍聯絡網,抗金的『地下工作者』『往來無礙,食宿有所』。

到達許昌後,嶽飛派遣原從黃河北投奔過來的梁興、董榮等人渡河北上,聯絡當地義軍,一時間打著嶽家軍旗號的義軍風起雲湧,『剿殺金賊,占奪州縣』,使金人在燕京以南很多地方的統治陷入癱瘓。

宗澤臨死前『過河』的夙願,極有可能由他當年賞識提拔的部將實現。

但就在這個時候,命令嶽飛班師的聖旨——民間傳說中的12道金牌送到了嶽飛的手中。

不難想像,下達班師的命令,對嶽飛是一件多麼痛苦的事情。

據說,嶽飛從郾城、許昌撤軍時,當地百姓『哭聲遍野』,嶽飛也傾灑了無奈的英雄淚。

嶽家軍一撤,淪陷區起事的義軍失去依靠,將要燎原的大火頓時熄滅。

南宋版『攘外必先安內』

1140年嶽飛班師,成為後人爭論不休的話題。

有人說,嶽飛是『愚忠』,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幹嗎聽他的?

收復了開封再說。

事實上,其他幾路大軍已經奉命撤退,嶽飛已成孤軍。

如果不撤退,不但得不到糧草供應,甚至可能被視為叛軍,那樣的話嶽家軍就很危險了。

有人認為,趙構命令撤軍有他的道理,當時宋軍沒有徹底打敗金人的實力。

但當時趙構跟金人可能是『麻稈打狼——兩頭都怕』,宋朝大臣洪皓那時出使燕京,他發回密報說:『順昌之捷,金人震恐喪魄,燕之重寶珍器,悉徙而北,意欲捐燕以南棄之』史學家多認為,宋金強弱之勢已經發生變化,金人宿將大多已經死了,金軍整體戰鬥力下降,而如果宋朝諸路大軍齊心協力,分路進擊,協同作戰,則『兀術可擒,汴京可復』。

遺憾的是,『王師亟還,自失機會,良可惜也』。

清代著名學者王夫之認為,宋軍還不具有滅金的實力,但他同樣認為,當時宋軍收復黃河以南地區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秦檜的兒子秦熺在描述1140年前後南宋內部軍政狀況時,用了四個字:『太阿倒持』,太阿是古代著名的寶劍,所謂『倒持』的意思是,本來應該由皇帝握著對付臣下的寶劍柄,反而握在了臣下的手中。

秦熺說,高宗早就有意革除『積歲倒持之患』。

或許在高宗看來,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嶽飛所想的收復中原、洗雪國恥,而是如何鞏固自己的皇權,避免受到內部的威脅。

換句話說,命令嶽飛班師,很可能不是擔心打不過金人,而是擔心嶽飛的威望和兵力大得超出了自己的控制范圍。

這算得上南宋版的『攘外必先安內』。

宋太祖曾經『杯酒釋兵權』,建立了一套文臣控兵體制。

而在宋金戰爭中,軍事才能突出的武將逐漸建立了自己的部隊,他們權力很大,不但有軍權,還擁有轄區內的民政、財政大權,部隊與武將關系十分密切,都以主將之姓為名,如嶽飛的『嶽家軍』、韓世忠的『韓家軍』等。

這種狀況極大地提高了南宋軍隊的戰鬥力,使他們在與金人的戰鬥中逐漸扭轉了局面。

不過,這種情形絕不是趙構所希望的。

削奪武將兵權的行動,從1132年就悄悄地開始了,隻不過當時南宋風雨飄搖,趙構不得不依靠這些大將,不敢驟然重收兵權。

1140年發生的一切,讓趙構底氣足了,他意識到金人已經不能對他構成致命的威脅,於是收兵權的步子就大了起來。

『嶽家軍』、『韓家軍』、『張家軍』統統變成了『趙家軍』

1141年年初,兀術再次舉兵南侵,但在合肥附近的柘皋鎮被宋軍打敗,隨後兀術在濠州(今鳳陽)設伏打敗宋軍後北撤。

他也意識到今非昔比,再與南宋交兵占不到什麼上風了,於是,宋金議和再度悄悄進行。

高宗以慶祝柘皋之捷為名,把嶽飛、韓世忠、張俊三大將召回杭州,任命韓世忠、張俊為樞密使,嶽飛為副使,看起來是讓他們參與最高軍事決策,實際是不再讓他們掌管軍隊。

高宗又下詔:『凡爾有眾,朕親統領』,解散三大將的統帥部,使他們的軍隊直接隸屬中央,提高軍隊『中層幹部』的權位,讓他們分別管理部隊,而軍隊的統帥則臨戰時由皇帝親自指派。

至此,趙構完成了宋朝第二次『杯酒釋兵權』,『嶽家軍』、『韓家軍』、『張家軍』統統變成了『趙家軍』。

但嶽飛、韓世忠威名素著,深得軍民愛戴,他們的存在,都可能是一種威脅。

韓世忠先被選為打擊對象。

嶽飛被派和張俊一起去原『韓家軍』檢查工作,嶽飛發現張俊竟按照秦檜的吩咐在整韓世忠謀反的『材料』,他大吃一驚,趕忙連夜派人送信。

韓世忠聞訊大驚,他連忙入宮求見趙構,伏地大哭,解開衣服,請趙構看自己身上的刀痕箭瘢。

他的手曾中毒箭入骨,兩隻手隻剩四個指頭。

或許這雙殘手救了他,趙構此後不再與他為難。

而韓世忠從此深居簡出,不再跟自己過去的部下見面,喜歡上了佛教和老子,自號清涼居士。

偶爾他會帶個書童,騎頭小毛驢,在西湖邊看看風花雪月。

嶽飛救了韓世忠,卻難救自己。

嶽飛的錯,就在於他太完美了。

作為武將,他不但不惜死,還不愛錢,不貪女色,打勝仗得到賞賜就分給部下。

平時什麼事都很低調,唯獨在收復中原問題上他異常桀驁不馴,『忠憤激烈,議論持正,不挫於人』。

或許趙構真的把嶽飛看成一個威脅。

但秦檜夥同張俊用盡了各種辦法,給嶽飛定的罪名也就是三個字:『莫須有』這三個字,後世成為冤獄的代名詞。

嶽飛死了,那年,這個河南人年僅39歲。

同時死去的,還有收復中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