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軍事才能到底如何?《網路歷史》

雍正畫像

經典古裝劇《雍正王朝》裡,『爭奪大將軍王』的橋段,堪稱環環相扣:清軍主帥傅爾丹兵敗準噶爾,康熙皇帝震怒,決定設立『大將軍王』職位,統兵討伐準噶爾大軍。

正在勾心鬥角爭皇位的康熙家皇子們,立刻為爭這職位掐得頭破血流。

卻是男主人公四阿哥胤禛《未來的雍正帝》技高一籌,以退為進推薦對手十四阿哥胤禵出任大將軍王,反而一舉奠定自己的『皇位繼承人』身份。

一系列權術博弈,看得觀眾連呼過癮。

但是,恰恰就是這個經典橋段,卻也存在著一個重大的劇情硬傷:劇中觸發『爭奪大將軍』劇情的『傅爾丹兵敗準噶爾』事件,放在真實歷史上,卻並非發生在康熙晚年。

相反卻是四阿哥胤禛成功登基,風光變身『雍正帝』後,大清王朝遭遇的十八世紀空前慘敗:和通泊之戰。

雍正帝登基後,大清朝經濟軍事正值一片爛攤,西北準噶爾部悍然扯旗叛亂。

咬牙準備多年的雍正帝,終於在雍正九年《1731》亮劍反擊:靖邊大將軍傅爾丹受命屯兵科佈多。

熟料傅爾丹上了前線就腦筋發熱,竟誤信準噶爾的假軍報,親率一萬精銳朝和通泊猛撲過去,結果一頭紮進七萬準噶爾叛軍的包圍圈,幾乎全軍覆沒。

是役清軍七千二百多士兵陣亡,十三名高級將領殉國。

是為清朝十八世紀戰爭史上,最為慘烈一敗。

而釀出如此慘敗的昏聵主將傅爾丹,卻在電視劇《雍正王朝》裡,被編劇大筆一揮,『提前』在康熙晚年時就慘敗了。

但如果復盤整個戰役,這位將軍也並非全無亮點。

戰役尾聲階段:苦守大營的傅爾丹,冷靜以四千殘兵結成火槍方陣,硬是頂住了數萬準噶爾叛軍的瘋狂沖鋒,終於成功殺出血路,率領兩千殘兵悲壯突圍。

場面之壯烈,多年後徹底平定準噶爾叛亂的乾隆帝,追憶時都唏噓不已:雖年少者亦死戰不退,是以盡忠者甚眾。

不過,也同樣是這一段慘敗中的浴血場景,恰折射了雍正帝十三年艱辛改革裡,一樁無比低調的成就:軍事改革。

二:鮮為人知的雍正軍事改革

即使比起康熙中前期,那支血戰沙俄的強悍清軍來,和通泊之戰浴血突圍的清軍,不但戰鬥精神可敬,打法比起『前輩』清軍來,更有耳目一新的特點:火槍方陣齊射戰術。

手執火槍的清兵

在十八世紀的歐亞戰場上,火槍裝備已越發普及。

但清王朝但之前一直重視的,主要是各種類型的火炮,『鳥銃』等單兵火槍的比例一直不高。

以《清史稿》記載,康熙早期時,兩萬規模的清軍八旗步兵,火槍兵隻有一千七百多名。

血戰沙俄的雅克薩之戰裡,配備多種火炮的兩千清軍,火槍卻隻裝備了五十多支。

而在康熙年間的幾場大戰裡,擁有精良火槍的沙俄軍甚至準噶爾叛軍,更是一次次叫清軍吃血虧。

到了康熙皇帝晚年時,文恬武嬉多年的清軍,雖說火槍裝備有所提高,戰鬥素質卻退化到令人發指:以《宮中檔雍正朝朱批奏折》記載,當時的清軍火槍兵,每年的固定操練都荒廢,而且原本該優中選優的火槍兵,更是被各級貪官夾帶私貨,只要收了好處,阿貓阿狗都往裡塞。

諸如『進步連環』之類的火槍戰術操典,好些老兵竟然都忘了個精光。

如此弱雞表現,也把初登基的雍正帝氣的直哆嗦,雍正元年《1723》就頒佈《軍令條約》,火槍兵槍彈不合格訓練不達標,統統都要挨揍。

尤其是原先享受優待的八旗兵,受罰更受的最重。

一旦犯錯就挨抽五十鞭子。

清軍的火槍兵比例,也是陸續擴編,到雍正五年時,清軍的火槍裝備,就已達到三成以上。

『九進十連環』等排槍戰術也大力推廣。

和通泊血戰裡的悲壯場景,恰是對此時清軍戰鬥力的最好見證。

換句話說,如果沒有和通泊之戰前,雍正帝九年如一日的發狠整頓,陷入準噶爾叛軍重圍的清軍,恐怕一個也沖不出來。

但即使如此,和通泊之戰的慘敗,依然叫清王朝無比痛心。

但慘敗的過程,卻也叫矢志改革軍備的雍正帝,看明白了另一個觸目驚心的敗因:此時正努力普及火槍的清軍,竟已落後於準噶爾叛軍。

最縮影雙方差距的,就是和通泊血戰裡,準噶爾叛軍使用的一款強悍火槍:『贊巴拉克』火槍。

三:更新換代的清朝火槍

『贊巴拉克』火槍,在清代史料裡,也常被稱作『贊巴拉』『大鳥槍』,是一款產自奧斯曼帝國的火槍。

在十八世紀初葉時,以火力兇狠射程遠著稱。

就連此時以火器犀利著稱的沙皇俄國軍隊,也曾大量裝備。

而在扯旗造反前,磨刀霍霍的準噶爾叛軍,不但通過貿易手段,獲得了大量『贊巴拉克』火槍,且在四百多沙俄戰俘的幫助下,建立了完備的火槍生產線,實現了『贊巴拉克』火槍的批量裝備。

八旗兵

於是,在和通泊之戰裡,『贊巴拉克』火槍的驚人火力,更叫兵力劣勢的清軍,蒙受了慘重的傷亡。

傅爾丹與他的兩千殘兵,幾乎是在『贊巴拉克』火槍的密集攻擊裡慘烈突圍的。

而以與準噶爾打了一輩子仗的清軍名將嶽鐘琪形容:『贊巴拉克』火槍的射程,是清軍火槍的兩倍以上,比清軍『子母炮』等野戰炮還打的遠。

而且攜帶十分便捷。

對上如此狠家夥,自然白白挨打!認識到這殘酷現實的雍正帝,反應也十分迅速:造!

幸運的是,雍正帝的死敵兼親兄弟十四阿哥胤禵,這事卻無意中幫了大忙:康熙晚年時,領軍西北的胤禵,就發現了『贊巴拉克』火槍的威力。

一看老爹康熙帝沒重視,他幹脆自己先仿造了三百支,一直囤放在甘州。

這三百支『仿制款』,就成了此時清王朝的軍工樣本。

雍正帝在西安與京城設置作坊,有樣學樣開造,很快就取得技術突破。

到了雍正十年時,清王朝已經生產了近萬支『贊巴拉克』火槍,初步實現裝備升級。

而且拜此時清王朝尚且強大的手工業所賜,中國工匠們的『改裝』智慧再次爆發。

原本十四斤重的『贊巴拉克』火槍,也被改裝出了各種款式。

以清朝《軍機處滿文錄副奏折》的記載,雍正晚年的清軍,除了改裝出射程四百步以上的重型『大鳥槍』外,還開發出了八十厘米長的騎兵專用『短鳥槍』。

今天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兩支『改裝版贊巴拉克』火槍,就是當時清朝軍工的生動寫照。

憑著這強大軍工,決心堅定的雍正帝,終於在有生之年,將這款新型火槍,陸續在清朝西北大軍普及。

以『和通泊慘敗』為代價的清軍,火槍裝備就此追近了十八世紀世界先進水平。

後來乾隆皇帝徹底平定準噶爾叛亂的偉業,就是以這場『軍工革命』打底。

在軍事戰爭史上,任何強大的軍事家,都有戰敗的時候,『勝敗乃兵家常事』更是共識,但雍正皇帝卻見證更重要的道理:敗不可怕,敗得明白然後奮起直追,才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