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飛狐外傳》苗人鳳的發型想到清朝的剃發易服政策。《網路歷史》

近期,新版《飛狐外傳》正式開播,一經播出就吸引了大量目光。

作為影視界的常青樹,金庸先生的小說被無數次地改編成電影、電視劇。

其中,《飛狐外傳》並不算是熱點劇本,但也被翻拍了5次。

本文不聊劇情和演員,因為劇中人物的發型設計更加有意思,值得說道。

比如林雨申飾演的苗人鳳,其長發挽髻的造型就和其他角色格格不入。

有人說這是劇組的服化道錯誤,但更大的可能是為了凸顯苗人鳳不與清狗合流的反抗精神。

所以在劇中,我們能看到留著一頭瀟灑長發的苗人鳳,在一群『鼠尾辮』大俠的圍攻下,昂昂然若野鶴之在雞群,極具大俠氣質。

有網友就說:一位大俠敢在乾隆年間這般穿衣打扮,你還不信他打遍天下無敵手嗎?

這種發型的對比,是因為清朝初期實行的剃發易服政策。

滿清入主中原後,為了方便統治,要求全國各民族改剃滿族發型,改穿滿族服飾,包括漢族、蒙古族及其它南方少數民族等。

清宮劇中,我們看到的男人的發型都是前額剃光,腦後拖著一根長長的辮子,就叫『牛尾巴辮』。

這種發型最開始的原型是『金錢鼠尾辮』,但在清中晚期逐漸演變為『牛尾辮』。

之所以留這種奇特的發型,是因為滿族人以狩獵為生,在山林中的成年男子為了方便騎射,便將頭顱前部的頭發剃去,隻留下腦後的一縷頭發,編結成辮,垂於腦後。

漢人認為『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所以漢族的發型通常是將頭發向上梳攏,然後盤結挽髻,以冠簪固定。

漢人的頭發如果被毀去,不僅是不孝的表現,更是一種侮辱和處刑。

即髡刑,上古中國五大刑罰之一,是以人格侮辱的方式懲罰犯人。

對於漢族人來說,『金錢鼠尾辮』不僅醜陋不堪,而且是一種羞辱人格的刑罰。

當時許多名人為了逃避清朝的『剃發令』,便紛紛出家為道為僧,其中比較著名的就是明朝皇室後人的八大山人——朱耷。

清朝的剃發易服政策極其殘酷,據《東華錄》記載:『不隨本朝制度剃發易衣冠者,殺無赦』。

可以看出這不像是一項移風易俗的政策,更像是一種民族滅絕。

滿清在占領全國的過程中,逐步地推行剃發易服令,在江南地區激起了民間的激烈反抗。

其中,江陰人民為抵制剃發令,在江陰典史等人領導下進行反抗。

反抗失敗後,清軍開始了長達81天的屠殺,導致江陰隻剩53人幸存,史稱『江陰八十一日』。

嘉定人民為反抗清朝和剃發令,戰鬥兩月,最後清軍占城後屠城3次,史稱『嘉定三屠』。

據史料記載,為了推行剃發令和鎮壓反抗,清軍還制造了揚州十日、大同之屠、廣州大屠殺、昆山大屠殺、常熟大屠殺等等,其殘忍行徑罄竹難書。

有史學家說,中國近代之所以落後於西方,與滿清打斷了漢族自我發展歷史不無關系。

在清朝的統治下,對外閉關鎖國,對內禁錮思想,民族的思想和科技難以發展,遂逐漸落後於西方。

對於清朝統治者而言,不論是剃發易服,還是制造文字獄、大量焚燒書籍,目的都是為了制造『奴才』,實行奴役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