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在位時,為何一直不立皇四子為儲,非要等到駕崩前才寫遺詔?
歷史的巨輪運轉的規律總是讓人覺得很不可思議,就比如說當年康熙帝前期挑選了胤禛為新皇,可實際上這一選擇並非玄燁在位期間一直以來就是堅定的。
按道理來講清聖祖和四阿哥相處的時間也比較長,要是一開始就想立皇四子為儲君的話,又為什麼到了臨死前才決定呢?
其實當時胤礽被廢後,皇上完全可以從別的兒子裡面重新選一個出眾的兒子,要麼就繼續將皇位還是留給二阿哥,可康熙怎麼也沒料想過廢掉太子後,緊接著而來的竟然是奪嫡之爭!這也是為何最終他還是堅持讓二皇子繼承新帝之位的緣故。
而實際上期間皇四子並沒得到父親的重視,後來皇帝之所以會對胤禛產生好感,主要是因為他並未參與到奪位爭亂之中去,並且一直也很低調。
除此之外他還擁護二哥爭奪帝位,這樣一來他在朝中的人氣也就變得越來越高了。
其實康熙真正開始改變立儲的想法是從二次廢除太子之事開始的,玄燁很清楚他必須要在所有的兒子中選出未來的繼承人,而這時大皇子和皇八子以及被廢的胤礽都不在他的選擇范圍之內了,唯獨剩下的就隻有老十四和皇四子了。
當時清聖祖更看重的則是胤禵,就比如說當初因信任二阿哥,所以將其派去征伐西域地區,同時還讓其平定噶爾丹叛亂,由此可見這位皇子實際上還是有真才實學的,而皇上派遣他去西征也代表著有立他為儲的意思。
可是為什麼最後成功上位的卻變成了胤禛呢?
這是由於皇十四子在出征的時候和其他皇室子弟聯系過於密切,想辦法要將皇位占為己有,康熙才會因此而不滿。
尤其再加上後來皇四子在玄燁心裡的位置變得越來越高,所以期間皇帝也看上了四阿哥的軍事能力和品行,一度覺得他才是最為適合的新帝人選,並且四兒子一直也幫扶和陪伴陪在父皇身邊。
可就算清聖祖這般看好胤禛,但依舊為做出過任何立其為太子的決定,直到最後離世之前才寫了遺詔讓其繼承皇位,不過確實也有人說或許是四皇子將詔書給改了,但具體的情況就不得而知了。
但總的來說雍正帝的上位著實可以說也算是件好事,畢竟他統治期間確實為之後的『康乾盛世』奠定了充足的政治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