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晚清名臣,有推崇洋務運動的張之洞,也有實業救國的張謇,談起一人,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要說到他孫女的大名,大家都會說原來是她啊。
這個人就是張佩綸,以上諫聞名,與好友張之洞一並被人推舉為『翰林四諫』,與大臣李鴻藻並列被譽為朝中清流。
張佩綸不僅被袁世凱推崇,也被李鴻章格外看重,袁世凱說其是翰林通三個半,張謇頂多算半個,而張佩綸算全人,而李鴻章直接把他招為女婿,將自己唯一且最受寵的女兒嫁給了張佩綸。
張佩綸何許人也,竟得晚清兩大實權派人物賞識,尤其是在自己倒黴透頂的時候,竟得李鴻章嫁出愛女。
說起張佩綸和李鴻章的關系,也是淵源久長,張佩綸的父親張印塘一度以清廉著稱,在安徽任職的時候結識了李鴻章,而李鴻章對張印塘為官清廉名聲和深受百姓愛戴這兩方面的印象特別深。
張佩綸在治理方面政績也是出眾,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張印塘修築防禦工事積極備戰,讓英國人無機可占灰溜溜撤走,保護了一方民眾。
在浙東洪水期間,張印塘廣施米粥接納災民,帶頭捐款號召紳士救民,使得10萬災民得以援救,但在太平天國鎮壓運動中,張印塘不幸病逝,而那個時候張佩綸剛剛年滿5歲。
前面說到張印塘一生清廉,所以在其病逝之時,家中並無積蓄辦理後事,這個時候,李鴻章挺身而出,拿出自己的銀兩幫助張佩綸葬父,張佩綸與李鴻章兩人交際開始建立。
張佩綸後隨母親返鄉學習,其與父親張印塘一樣聰明好學,在同治年間第一次參加科舉就中得『舉人』,在第二年殿試中得『進士』,更是在光緒年間參加翰林考察中獲得二等第三好名次。
張佩綸也和其父親張印塘一般,關心百姓疾苦,多次為了百姓生計上書朝廷,呼籲做出相應的安排,比如在1877年北方發生大旱的時候,張佩綸帶頭諫言,希望朝廷能夠重視解決百姓生存,比如在1879年,張佩綸建議進行山東等地區鹽堿地治理,就地改善種植環境,從而減少對南方漕運的依賴,保障糧食安全;比如在1880年,與張之洞一起呼籲開展洋務運動。
張佩綸像其父親,李鴻章不禁是多看一眼厚愛一分,而且張佩綸還支持洋務運動,更是深得李鴻章心意。
張佩綸以諫言諫官自居,讓其聲名大噪一個外號就是『高官殺手』,據不完全統計,張佩綸在光緒十年內上報奏折多達一百二十七份,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彈劾權貴和直接進諫的。
在他彈劾大臣的故事當中,第一次成名就是大戰工部尚書賀壽慈,賀壽慈與某個老板保持著『親戚關系』,這個老板的老婆就是賀壽慈的幹女兒,後來賀壽慈還把自己丫鬟送給這個老板當小妾,老板也呈情買了一個漂亮女人送給賀壽慈做老婆,這期間關系復雜又繞頭,張佩綸直接一頓諫言就把工部尚書賀壽慈送回了老家。
後來,張佩綸因為吏部尚書和戶部尚書的官聲不好,就上書彈劾,順手還把辦案過程中充當『保護傘』的左都禦史給告了,一次性送走了三位高官。
張佩綸對外輸出火力,也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與吳可讀做鄰居,形成了諫言朋友圈,與吳可讀等人並稱為『翰林五把刀』,因為居住在南橫街,還與張之洞等實權派官員結為『十友』,好事之人就把他們這十位大咖稱之為『南橫黨』。
再到後來,慈禧越見張佩綸越喜歡,就把張佩綸封為左副都禦史,專職從事監察等工作,而作為老佛爺面前的紅人李鴻章,見到此種景象,也是對張佩綸敬佩不已。
張佩綸的官運亨通,但也不是一直都順風順水,在中法戰爭爆發前夜,張佩綸積極主張備戰應戰,其在諫言中闡述三個理由:第一就是普魯士與法國剛剛爆發大戰,法國因為戰敗國力受損,其戰力與清朝不相上下;第二就是法國遠途運輸兵力,從本國出發需要十多天才能抵達戰場,而清朝大軍幾天內就可以完成佈防,而且在兵力人數上面占據優勢;第三就是法國在越南實行殖民統治,導致越南國內怨聲載道,如果能激發越南國內抵抗情緒,法國將多戰線戰鬥,勢必影響戰力。
張佩綸積極應戰策略贏得朝廷上下支持,他也被慈禧委任為海疆大臣,負責福建沿海的對法作戰任務,但因其文官出身未能處理好軍務大事,一直堅持『不開第一槍,要做好反擊的準備』,法國軍隊摸清楚軍事部署後,就開始偷襲港口和艦隊,導致清朝軍隊戰敗。
而張佩綸落得一個『避戰逃跑』的評價,事後被朝中大臣上奏彈劾,張佩綸自然而然就被處理了。
從1884到1888年,張佩綸不僅失運丟掉了烏紗帽,一度兩次喪妻,首先是自己的原配最先離開自己,後來接著就是續的小妾也撒手人寰。
1888年張佩綸進入李鴻章府中謀事,李鴻章本就熟知張佩綸的人品與才學,剛開始讓張佩綸做自己子女的家庭教師,後來就直接準備把自己唯一的女兒下嫁給張佩綸。
當時張佩綸已年滿40,而李鴻章的掌上明珠剛剛年滿20,這個年代差太明顯了。
李鴻章為了能夠達成婚姻介紹,就制造了一場『偶遇』。
李鴻章故意把女兒安排在自己辦公室裡面,就安排人去請張佩綸過來匯報工作,張佩綸一進李鴻章辦公室屋內,就見一個小家碧玉的女子,頓時覺得很尷尬,連忙退出辦公室。
李鴻章一見,就說不要緊,這是我家的女兒李菊耦,然後就提醒自己姑娘先出去不要妨礙工作,待自己女兒出去後,李鴻章就開始海闊天空閑聊一番,突然話題回到自己女兒身上,就說擔憂女兒未來夫婿選擇的問題。
張佩綸忙著接過話,就問李鴻章的女婿條件,李鴻章也不說明,就說只要和張佩綸一樣的人品和學識就行,張佩綸一聽哪裡還不明白李鴻章的意思,回家之後就安排周到,請人備下聘禮去李鴻章家中求親。
李鴻章夫人聽說此事,還在家中吵鬧一番,拿著張佩綸年齡說事情,就說女兒命苦,張佩綸已經40歲了,而自己女兒才20歲,這麼大的年齡差會導致婚姻不幸福,並且張佩綸兩度喪妻也不是有福氣之人。
而李鴻章站在張佩綸過往功績和才幹學識的角度,力勸自己夫人接受這門親事,還說女兒都已經同意了,不要再反對。
李鴻章夫人詢問過女兒意見,確定不是李鴻章強制安排,最後無奈也接受了,隨後,張佩綸成為李鴻章的乘龍快婿的新聞,瞬間傳遍大江南北。
那為何李鴻章趕著要把自己女兒嫁給張佩綸呢,其實這一切都離不開傳統的人情世故,說白了就是一場政治聯姻罷了。
而作為清閑之人的張佩綸又有何門路呢?
這一切,還是要回到張佩綸父親張印塘的身上說起。
當朝太後慈禧的父親名叫惠征,曾經與張佩綸父親張印塘是同僚,曾經一度惠征是張印塘的屬下,而且這兩個人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中結下深厚的友誼,可以說既有同事同窗之誼,更有戰友之情。
後來兩個人在戰鬥中相繼離世,同是喪父的慈禧與張佩綸同病相憐。
後來張佩綸進入翰林院工作,時常與慈禧打交道,每每慈禧看到張佩綸,就覺看到了自己的弟弟,這種過往患難情和姐弟情,誰能割裂開,所以張佩綸在1874年到1884年這一階段,官運真正亨通,官職直接如火箭一般,被提報了四級,從七品的芝麻小官吏成長為三品的省級要員。
而且張佩綸的侄子張人駿先後擔任兩廣總督和兩江總督,實實在在的實權派,張佩綸這個侄子是袁世凱的親家。
袁世凱是李鴻章之後清朝訓練的新式軍隊的掌權者,最重要是袁世凱對張佩綸評價頗高,就說這關系硬不硬?
李鴻章能成為慈禧跟前的紅人,這一點跟腳和關系門路還是知道的,所以李鴻章全力促成這一門親事。
張佩綸與李鴻章女兒李菊耦成婚之後,兩個人婚姻比較幸福,育有兩個子女,一個男孩子名叫張志沂,一個女孩子名叫張茂淵。
張佩綸和李菊耦還是因為年齡差距過大,張佩綸先過世,李菊耦在37歲那年開始守寡。
後來,李菊藕培養兒女成才,尤其是兒子張志沂娶黃素瓊為妻,張志沂和黃素瓊結合誕下中外文明的才女張愛玲。
都說李鴻章慧眼識英才,毫不猶豫將良婿引入門,殊不知『高官殺手』聲名在外,關系門路才是人情世故的硬通貨,兩兩結合算不是對與錯,唯獨留下張愛玲美名在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