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親自賜封的世襲罔替的怡親王,曾兩次被廢,原因讓人感到惋惜。《網路歷史》

雍正元年《1723年》,在康熙帝去世的第二天,雍正帝看著胤祥滿眼關愛一如既往,他打破祖制任命康熙帝第十三子胤祥為四位總理事務大臣之一,封其為和碩怡親王。

後來雍正直接封並無軍功的胤祥為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

胤祥成為清朝第九位鐵帽子王,也是九子奪嫡中唯一壽終正寢的人。

雍正在位期間讓自己的這個『柱石賢弟』享受到相同地位的人不曾享有的榮譽。

胤祥死後,雍正下旨告誡自己後面的繼任者,要讓胤祥的後世子孫永遠世襲怡親王爵位,可是後來怡親王爵位卻兩次被廢。

胤祥

雍正帝即位後,還把胤祥的小女兒封為皇女;

讓胤祥握有京師軍政大權,成為常務副皇帝;

一張口就封賞胤祥錢糧23萬兩;準許胤祥分封後可支用官物6年;

在他的前三等護衛中增加護衛人數;

讓他不必因名字的忌諱而像他的所有兄弟一樣將自己名字裡的『胤』字改為『允』字;

把胤祥的儀仗加倍,還增加豹尾槍、長桿刀各二,以此來彰顯他與眾不同的高貴身份;

雍正帝還打算死後要跟胤祥葬在一起;

冊封胤祥的使者都是一品,超過皇後冊封;

在親王之外又給他加封一個郡王爵位,還允許他在兒子中任意指封一人,這在整個清朝是沒有先例的;

雍正追封胤祥的生母敏妃章佳氏為皇考皇貴妃,僅其一人連升兩級,接著又下令將其從葬景陵,開啟了皇貴妃從葬帝陵的先例。

給胤祥增加俸銀10000兩;

胤祥生病,雍正向『神靈』祈求用自己的餘生給他續命……

胤祥能得到雍正如此的器重,如此的大愛,這在歷史上是稀有罕見的,而一大部分原因在於兄弟二人之間『棠棣情深』的情誼,另一部分原因在於胤祥確實有才。

胤祥

胤祥的生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深受康熙帝寵愛,自從胤祥出生後,就得到康熙帝的喜愛,胤祥像他的生母一樣十分聰明,詩詞書畫樣樣精通,騎馬射箭更是手到擒來,他善於交際為人處世八面玲瓏,康熙帝常常把胤祥帶在身邊讓他開闊眼界。

在胤祥十二歲時,康熙帝帶他去盛京謁陵,可見對他的看重。

康熙帝

在胤祥13歲時生母章佳氏去世,胤祥就由胤禛的生母烏雅氏德妃來撫養,胤祥從小就和胤禛的關系就情同手足,親比同胞兄弟。

胤禛年長胤祥八歲,曾奉康熙的命令教允祥數學,在此過程中,兩個人『日事討論,形影相依』。

兄弟二人每次跟隨康熙外出必定『形影相依』;如果不能一同出巡,也定會『書信往來』。

可以說兄弟二人從小就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雍正:『憶昔幼齡,趨侍庭闈,晨夕聚處。

比長,遵奉皇考之命,授弟算學,日事討論』,康熙帝讓他們一塊去塞外時,兄弟倆『形影相依』。

二人有許多共同愛好,比如擅長書法,騎射,在審美上,在政治上有很多觀點相同。

雍正和胤祥劇照

在胤祥失去生母後的十年康熙帝更加憐愛他,每逢康熙出門,必帶胤祥同去,鍛煉他處理各種問題的能力,直到康熙帝第一次廢太子事件發生。

那是九子奪嫡之初,胤禛站在太子胤礽一邊。

康熙四十七年,當康熙廢除胤礽的太子之位時,其他皇子有的無動於衷,有的落井下石,但是22歲的胤祥卻在這個時候飛蛾撲火般去為胤礽求情,為胤禛鋪路。

這讓康熙很生氣,直接把胤祥也給囚禁了起來,從此遭受十幾年的冷落。

『四十七年戊子。

八月。

木蘭圍日,上至烏喇哈達,廢太子,至京。

九月。

以八皇子先考管內大臣內務府事。

九月。

皇太子、皇長子、皇十三子圈禁』—《皇清通志綱要》

但圈禁時間不長,不到半年就放出來了,因為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二月,康熙帝巡幸畿輔時,胤祥在皇子陪駕的行列中。

康熙帝將對其圈禁的理由被封鎖,到雍正時也沒具體說明原因,隻是簡而概之:『因二阿哥一事牽連,一時得罪皇考』,雍正帝還說過:『在皇考之世於朕篤盡弟誼,多資贊助』的話。

不過雍正帝登基後,對胤祥的違背祖制的封賞來分析,在九子奪嫡中胤祥肯定是為了胤禛才被囚禁的,說不定替胤禛當了背鍋俠,因而雍正帝出於感恩對其大加封賞。

在九子奪嫡最激烈的時候,胤祥和胤禛抱成團達成政治同盟,胤祥拼盡全力支持胤禛,正是由於兄弟二人的齊心合力,才使雍正帝順利即位。

胤禛對胤祥照顧有加,胤祥腿部長了毒瘡,胤禛為胤祥遍訪名醫,並交代總督鄂爾泰『若知有精於醫理之人,可資送來京,以為調攝頤養之助』。

胤祥面對即位後的雍正帝對自己進行的一番鋪天蓋地的封賞,還有不斷的恩賜,卯足勁盡力回報,越來越凸顯出他的過人之才。

他身兼數職,辦事果斷,識人明達,手段老練。

雍正登基之初,根基未穩,暗潮湧動,允禩集團在暗地裡互相勾結,隆科多等人培植勢力攬權。

無論政治、經濟、軍事、賦稅、刑獄等各方面都需要加強,雍正帝急需他唯一信得過的弟弟胤祥去親力親為,胤祥對繁瑣雜亂的朝政問題全力支撐。

對此雍正感慨道:

『輔政之初,阿其那《允禩》包藏禍心,擾亂國是,隆科多作威作福,攬勢招權,實賴怡親王一人挺然獨立於其中,鎮靜剛方之氣,俾奸宄不得肆其志』。

可以說胤祥將自己的能力及潛能都發揮到至極,他仔細處理康熙、孝恭仁皇後喪事;

總管會考府,為雍正嚴格選拔提供很多年輕位卑的官員,例如劉世明、查郎阿、石麟、趙國麟等等,很多他選拔的人才成為雍正乃至乾隆時官僚系統中的中堅力量;

他負責造辦處、戶部三庫、戶部,全國正三品以上武職官員的任免,對於吏部上呈之各地督撫、道員、府縣的官員名單,都會一一給出意見,『問及王之意見』, 作為戶部的主管,經常會把庫房的鑰匙帶回家,有時將『軍國重務』帶回家料理,『手不停批』;他珍惜人才,曾拿自己的性命力保嶽飛的後代嶽鐘琪;

他參與西北軍事的運籌;辦理外國傳教士事務;加議政大臣,修水利,查虧空,追欠款;領圓明園的八旗禁軍;辦理胤禛藩邸、陵寢事務;密謀籌辦軍需;審斷新案件,清積案數千件,代行祭祀等諸多差務,各種後勤雜事……

基本上整個朝廷的所有事務他都要操心辦理,竭盡全力,事必躬親,和雍正配合默契,從沒出過任何差錯,可見其能力。

對此雍正曾感動說:

『總理事務,王夙夜匪懈,至於軍務機宜,度支出納,興修水利,督領禁軍,凡宮中府中,事無巨細,皆王一人經畫料理』

胤祥沒有節假日,每日都勤勤懇懇,不敢有絲毫的懈怠,不徇情不姑息,深恐對不住皇帝哥哥對自己的信任,他在各方面都取得很大成效。

對此雍正帝說:

『朕實賴王翼贊升平,王實能佐朕治平天下。

咸謂聖王賢臣之相遇數千百載而一見,今且於本支帝胄之間得之』

兄弟二人一個拿命相托,一個舍命相報,最終都累死在崗位上。

胤祥生病時,生怕雍正帝擔心,瞞報病情,雍正帝看出胤祥的身體『欠安』心疼不已,對其體貼備至,無論如何不讓他那麼拼命,他下令讓胤祥靜養好身體再幹事,他還專門修別苑非要胤祥搬過去調養,而胤祥早就發誓要對哥哥托付的事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為了盡快完成工作,寒風呼嘯中帶病去勘陵,導致病情惡化。

胤祥在做人方面讓雍正帝無可挑剔,自始至終他都非常低調謹慎,不敢越界限半步。

他為雍正帝業埋頭苦幹,從不邀功。

雍正給他大量賞賜,他認為不妥的一概拒絕,例如雍正給胤祥23萬兩銀子,他推辭不要;

雍正在胤祥親王的爵位之外又多給他兒子《讓他在眾兒子中任選其一》一個郡王爵位,也就是說胤祥一家一下子出了兩個王,這是沒有先例的,也被他拒絕了;

當雍正在自己的陵寢旁選了一塊『中吉』地要賞給他時,胤祥聽後心驚膽戰,拼命拒絕掉了,雍正無奈隻好為其另選陵址。

胤祥跑到雍正為他另選的陵址,撲倒在地感恩涕零,『口吞陵地之土』,嘴裡還念叨著『這樣的話,則臣心安而子孫蒙福了』。

可以說胤祥的所作所為全都表現出一個臣子的低調謹慎,面對皇帝的盛寵,他明確擺正自己的身份,將君臣兄弟關系處理得很完美,他不僅是皇弟,更是臣子,任何時候從不恃寵而驕,從不越界,雍正帝對他的信任沒有絲毫的雜質。

有一次胤祥處理政事後忘了存檔,有大臣稟告雍正是否補上,不料雍正聽了氣得臉色都變了,他下旨訓斥說:

『怡親王所辦之事,何用爾衙門備卷,爾等大臣為朕任用,雖百千聚集一處,朕依賴未必如王一人也』。

在雍正心中胤祥是:『忠敬誠直勤慎廉明』、,『怡親王事朕,克殫忠誠,職掌有九,而公而忘私,視國如家,朕深知王德,覺此八字《忠、敬、誠、直、勤、慎、廉、明》無一毫過量之詞』, 『為國為民,日夜憂勤』, 『自古無此公忠體國之賢王』,從雍正對其真心的贊美與高度的評價中可知雍正對他這個弟弟的喜愛。

胤祥最終積勞成疾而猝死,年僅44歲。

雍正帝悲痛欲絕口吐鮮血,自掏腰包給胤祥修大清親王規格最高的墳墓,為胤祥擬定謚號 『怡賢親王』,以表彰胤祥的功績,又親賜 『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八字加於謚號之中。

雍正接連下旨,告誡後代子孫永遠記住怡親王的功勞,胤祥喪期三阿哥因沒有悲傷,被雍正削爵位,罰去守墓。

從以上胤祥和雍正的關系,及他在雍正心目中的位置來看,胤祥雖然沒有軍功,但雍正仍封其為世襲怡親王,也是在所必然。

為了穩固胤祥後代世襲怡親王爵位,雍正帝在冊封弘曉的時候下旨,告誡後代子孫他給胤祥一切 ,任何人不得任意削減。

『吾弟之子弘曉,著襲封怡親王,世世相承,永遠弗替。

凡朕加於吾弟之恩典,後代子孫不得任意稍減』

雍正帝的要求被後來的歷來帝王所肯定,所遵守,乾隆帝曾明確表示:『怡賢親王公忠體國,其爵位亦應世襲罔替』

不過到了慈禧發動專權時,胤祥後代世襲的怡親王有了暫時的中斷。

咱們看下胤祥後代世襲怡親王的過程。

胤祥世襲的怡親王,在他死後由他的第七子弘曉襲;

到了乾隆四十三年,弘曉的次子永瑯襲;

乾隆五十五年,永瑯次子綿標襲;

嘉慶四年綿標長子奕勛襲;

嘉慶二十四年,奕勛長子載坊襲;

道光五年,奕勛二子載垣襲,載垣在咸豐帝時任顧命八大臣之首,咸豐帝駕崩後他被慈禧太後與恭親王奕訢打倒,在咸豐十一年被革職賜自盡,慈禧將其爵位從一等爵降為第八等爵『不入八分輔國公』,使其爵位在『不入八分鎮國公』以下,鎮國將軍以上,怡親王世襲在他這裡被暫時中斷。

載垣是奕勛的妾室所生,本來與世襲怡親王無緣,因他的嫡子哥哥載坊死了,且無子,9歲的他幸運繼承了怡親王爵位。

載垣頗有其先祖胤祥的辦事能力,他年輕有為,得到咸豐帝重用,曾歷任正藍旗漢軍都統、正紅旗漢軍都統、鑲藍旗蒙古都統、鑲白旗漢軍都統、鑲紅旗滿洲都統、禦前大臣、閱兵大臣、十五善射大臣和鑲黃旗領侍衛內大臣。

還擔任過正藍旗總族長、宗人府右宗正、宗人府宗令、玉牒館總裁,管理過鑲藍旗覺羅學,太廟袷祭和近支婚嫁,鑾輿衛、虎槍營、禦槍營、善撲營和崇文門正監督。

咸豐十年《1860年》七月,任欽差大臣,與英法聯軍談判,英法聯軍攻入北京,隨咸豐皇帝逃往承德,裡裡外外一把手。

咸豐帝崩後,他帶著咸豐帝遺命與鄭親王端華、戶部尚書肅順等八人作為顧命大臣,他為其首,輔佐6歲的載淳為帝,成為實際的掌權者。

慈安太後鼓動慈禧太後向八大臣奪權,慈禧太後暗中聯絡了咸豐的弟弟恭親王奕䜣,密謀發動辛酉政變,比咸豐有才能的奕䜣早就對八大臣深惡痛絕,他與慈禧一拍即合,政變成功。

賜載垣、端華被革職奪爵,賜在宗人府空室自盡,載垣死時年僅46歲,是胤祥的後代子孫中最有能力一個。

載垣被罷黜了怡親王爵位,慈禧隻給了他個不入八分輔國公的爵位,讓奕增的兒子弘曉的玄孫載泰,於同治元年《1862年》襲不入八分輔國公。

5年後慈禧太後舊事重提把載泰降職,不久載泰因事被革去了他所有官職,並發配到黑龍江。

後來一些宗室成員提起雍正帝在胤祥去世那年下的聖旨,勸慈禧說,初代怡親王胤祥有大功於清朝,如果讓其王爵世系斷絕,恐怕會讓諸王失望。

兩宮太後太後迫於壓力,恢復了怡親王爵位。

同治三年《1864年》恢復怡親王世爵,由奕格第二子載敦繼襲,同時追封永福《胤祥四子寧良郡王弘晈第二子》、綿譽《永福四子》、奕格《綿譽三子》為怡親王。

載敦繼承怡親王爵後,繼承其先祖的為人處世優點,一生都很謹慎低調,對慈禧太後處處表現出忠心,最終保住了爵位。

載敦死後,慈禧太後給他上謚號為端,也就是和碩怡端親王。

載敦死後,他的長子溥靜在光緒十七年《1891年》,襲怡親王。

光緒二十六年,義和團在北京迅猛發展,怡親王溥靜與莊親王載勛等堅決抗擊侵略者,利用義和團抗擊洋人,八國聯軍打入北京後,洗劫了怡親王府。

溥靜被清廷以『縱庇拳匪啟釁』的罪名革職、圈禁,不久死去,他是胤祥後代子孫中最有主見,最有血性的一個,可是因罪他的子孫沒資格襲爵。

載敦第二子溥耀的長子毓麒,在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襲怡親王,一直到清朝敗亡,毓麒作為胤祥的後代,也是最後一位世襲的怡親王,清朝滅亡後,他仍享受著富貴,過著奢侈的,沒心沒肺的生活,最終坐吃山空,差點動了自己祖墳,最終將怡親王府抵押給別人,還將陵園內的樹砍了賣錢,繼續享受。

最終在民國三十七年九月《1948年10月》薨,年49歲。

愛新覺羅·胤祥在九子奪嫡中為雍正的順利繼位立下大功,在雍正坐上寶座後竭盡全力去輔佐,無論是為人臣還是為人弟都做到了極致,他真誠、忠誠,會做人,說話做事注意分寸,知進退,勞苦功高。

作為雍正帝最信賴的兄弟,胤祥從皇兄那裡獲得了諸多的恩寵和榮耀,為了還報,他為皇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所付出的一切福及後代子孫。

胤祥的後人受到了歷代皇帝厚待,雖然慈禧太後曾殺掉他的後人,並廢黜怡親王爵位,但最終迫於壓力還是將其恢復,此後的大清的統治者一直使其爵位延續到清朝滅亡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