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社區書記缺席的成人禮:傳承2000多年,卻在清朝被終結。《網路歷史》

近日,鄭州市平安街社區書記在發佈會上,介紹防控經驗時,談到『錯過女兒十八歲的成人禮』。

所謂成人禮,顧名思義就是到達成人年齡的儀式,這種文化普遍存在於世界各國,但鮮為人知的是,成人禮在中國歷史極其悠久,曾是漢族一個極為重要的儀式,《禮記》有雲『冠者禮之始也』,最遲始於西周時期,一直傳承了2000多年,但在清朝時被終結,由此也導致成人禮被中斷數百年,導致如今成人禮文化的淡薄。

根據史書記載,成人禮又叫冠禮,最遲始於西周,男子二十舉行冠禮,女子十五舉行笄禮,男女成人禮之後才能婚嫁婚娶。

不過,貴族為了早日執掌政務,往往會提前舉行冠禮,比如周文王十二歲冠禮,周成王十五歲冠禮。

一般來說,冠禮在宗廟舉行,時間定為二月,事先挑選吉日,由專業人士主持禮儀,觀禮者有親朋好友、以及鄉親。

整個流程比較復雜,最終束發、戴帽,以及取字。

其中,古代成人禮中有兩個關鍵環節:

所謂冠禮之冠,本義是指帽子,就是戴帽子,這是成人禮中的第一個關鍵環節。

成人禮的第二個關鍵環節是取字,由德高望重者為其取字。

中國人常說的名字,其實是名與字,古人一字一意。

通常來說,不能直呼成年長輩、平輩的姓名,而應該稱呼他的字。

女子的笄禮相對較為簡單,即改變幼年時的發式,將頭發綰成一個髻,然後用一塊黑佈將發髻包住,隨即以簪插定發髻,並『取表字』。

其中,笄禮之笄,本義就是一種發簪,笄禮之後,女子才可婚嫁;笄禮之女卻沒有結婚,可以說『待字閨中』,已經婚嫁的可以說『字人』。

成人禮結束之後,對新成年的年輕人來說,他/她的嶄新人生才剛剛開始。

此時,對他/她來說意味著什麼呢?

《禮記·冠義》這樣解釋:『成人之者,將責成人之禮焉也。

責成人禮焉者,將責為人子,為人弟,為人臣,為人少者之禮行焉』

簡而言之,代表成年後要肩負起族群與社會責任,承擔該承擔的責任,別人也會以成年人的規矩與義務要求他,就如同現在成年之後要擔負社會義務與法律責任一樣。

因此,在古人眼裡冠禮非常重要,宋代大儒程頤極力倡導冠禮,認為『冠禮廢,則天下無成人』,甚至蒙元大軍正在滅宋進攻潭州《今長沙》時,當時情況非常危機,但知州尹谷卻在位兩個兒子舉行冠禮,這讓旁人非常不解,尹谷卻回答說『這樣才可以使兒子戴冠見先人於地下』最終,尹谷與兩個剛剛成年的兒子誓不降元,自焚而死!

由於古人非常重視成人禮,於是這個習俗就一脈相承2000多年,一直到了明朝,中國雖然歷經五胡亂華、蒙元南下等歷史大變局,但成人禮卻一直沒有斷絕。

然而,清軍入關之後,延續2000多年的冠禮被終結了。

清軍入關之後,為了加強對漢人的統治,於是推行了『剃發易服』,其中剃發是將頭發基本剃光,隻在後面留一小撮頭發,並結成辮子,史書上稱之為『金錢鼠尾』《見上圖》,即辮子要能穿過銅板的孔洞才合格,到了清朝中後期才變成陰陽頭。

冠禮需要盤發加冠,與金錢鼠尾相沖突,於是清朝已經無法冠禮。

後來,清朝禁止漢人舉行冠禮。

最終,延續數千年的成人禮在清朝被終結。

最近一些年,隨著傳統文化的復興,以及受到世界上其他國家成人禮的啟發,於是國內成人禮也悄然興起。

不過,現代成人禮比較隨意,舉不舉行隨意,舉行時的流程隨意,一般是按主持人的意願制定禮儀流程,沒有統一的成人禮流程。

總之,由於歷史的客觀原因,古人極度重視卻又被廢止數百年,因此如何看待成人禮在於個人,可以重視可以無視,見仁見智吧,因此鄭州社區書記為缺席成人禮而感到遺憾,其實也是人之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