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救命之恩,左宗棠300兩黃金買寶鼎,守國寶後人600兩黃金也不賣。《網路歷史》

1926年,咸豐年軍機大臣潘祖蔭的弟弟,蘇州富豪潘祖年奄奄一息。

彌留之際,他喝退眾人,獨留下了20歲的孫媳潘達於。

『今天我厚著臉皮求你一件事……』。

潘達於撲通一聲跪了下來,遲疑了一下,然後重重地點點頭。

潘祖年說的這件事,還要從哥哥潘祖蔭與左宗棠的故事說起。

潘家在蘇州是大戶,清咸豐二年,潘祖蔭考中探花,到了咸豐十年,潘祖蔭已是朝廷二品大員,官至軍機大臣。

咸豐九年,還是湖南巡撫幕僚的左宗棠,恃才傲物,得罪了一個總兵,遭朝廷議罪。

時任侍讀學士的潘祖蔭,三次冒死覲見,終於打動了咸豐帝,救下了左宗棠。

左宗棠是個知恩圖報的人,發跡後念念不忘潘祖蔭的救命之情。

他知道潘祖蔭喜歡古董,就花了黃金300兩,買了一個1米高,400斤重的西周大克鼎。

左宗棠為何送鼎呢?

筆者告訴您,鼎自古就是立國重器,是權力的象征。

西周時隻有帝王才能擁有。

左宗棠意在感謝潘祖蔭的鼎力相救之恩。

當然好事成雙,他又將珍藏了多年的傳家寶西周大盂鼎一並送給了潘祖蔭。

當時相傳,天下有三寶,大盂鼎和大克鼎占據兩席。

如此重禮讓潘祖蔭非常感動。

而且這也是一段佳話,潘家視二鼎為驕傲。

潘祖蔭一生富貴可就一點不好,無後。

潘祖蔭死後,家族和家產由弟弟潘祖年繼承。

潘祖年小了哥哥40歲。

他把哥哥留下的古董字畫足足裝了4艘大船運回蘇州,其中就有二鼎。

可惜,潘祖年隻有兩個女兒,也無法繼承香火。

就從孫輩那裡過繼了一個孫子潘承鏡。

1923年潘承鏡娶了17歲的潘達於。

然而新婚才3個月,潘承鏡就死了。

潘祖年再次從家族子弟中過繼了兩個男童給潘達於當兒子。

一年後,鬱鬱寡歡的潘祖年也死了。

讓他死不瞑目的是,潘家二鼎。

臨終之際,他留下了潘達於,對她說,『這二鼎不僅是潘家的傳家寶,也是中國人的國寶,千萬保護好,尤其不能落入外國人手裡』。

20歲的潘達於也是蘇州大戶人家,父親做過縣令,後來成為大商人,富甲一方。

潘達於知道潘家二鼎眾人皆知,想要保護好它們,不是件容易的事。

很快,一個喜歡青銅器的美國人找上門。

他願意出600兩黃金和一幢洋樓來換。

潘達於不為所動。

抗戰爆發,日寇侵略到蘇州,有人向日本人報告,『這地方有錢的就屬潘家,青銅鼎富可敵國』。

日本兵馬上來到潘家,破門而進,在前後院掘地三尺找寶物,就是沒找到青銅鼎。

日本人逼問潘達於。

她很鎮定地說,『那都是傳說,我嫁進潘家這麼多年都沒有見過青銅鼎』日本兵不甘心把潘家所有的宅子都挖了一遍,還是一無所獲。

於是不讓潘家人在這住,潘達於帶著孩子和僅有的一點積蓄,來到了上海,艱難度日。

其實,青銅鼎就在老宅裡。

潘達於早就讓人挖了一個大坑,把鼎裝進木箱,埋入地下。

潘家人和幹活的工人都知道,但無一人泄密。

日本投降後,潘達於回蘇州老宅,挖出了寶鼎,看見木箱都腐壞了,寶鼎無恙。

她和家人把家中所有的雜物就放在價值連城的寶鼎上。

1951年7月,45歲的潘達於把潘家的寶鼎無償捐給國家。

當文物專家來到存放雜物的地方,挖出寶鼎時,驚訝得大跌眼鏡。

國家為她頒發了獎狀,還獎給她2000萬元《舊幣》,但她沒有接受獎金。

九十年代,為表彰潘達於的壯舉,博物館為潘家送去了10萬元獎金。

這在當時可是筆巨款。

但潘達於還是拒絕了。

她說:『國寶屬於每一個中國人!』

鼎是中國所獨有的,是中華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

幾千年來,一直被沿用。

我們平時常說的,一言九鼎,鼎力相助,鼎盛時期等等,鼎』字都被代表著『顯赫』、『尊貴』。

而潘達於正是踐行一言九鼎的人。

1926年,她答應祖父潘祖年的事,她做到了。

如今兩個寶鼎都成為國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2007年,102歲的潘達於安詳離世,她守護青銅寶鼎的故事卻永留青史。

博物館將她的名字刻在大理石墻上,以紀念她的高尚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