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與龍井茶。《網路歷史》

轉自 | 中國國家歷史 作者 | 左亞斌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茶葉的地方,盡管關於茶葉種植究竟起源於何時說法不一,但中國飲茶歷史悠久。

茶葉也成為中國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上自天子貴族,下至文人雅士,無不將飲茶作為陶冶情操和生活品質的一種象征,由此也誕生了一大批『名茶』。

在環繞杭州西湖的群山之中,有一個名叫龍井村的地方,那裡盛產被譽為『中國十大名茶』之首的『西湖龍井』。

作為最具有代表性的綠茶,龍井素有『綠茶皇後』的美譽。

特別是近代以來,龍井茶越來越受到市場的追捧,而這一切如果追根溯源的話,與乾隆皇帝對龍井茶的喜愛分不開,可以說乾隆皇帝對龍井茶的聞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龍井茶的起源及發展

杭州西湖種茶、產茶的歷史悠久。

現有史料中明確記載西湖產茶的是陸羽的《茶經》,『錢塘生天竺、靈隱二寺』。

錢塘即在今浙江杭州,天竺、靈隱二寺則位於今西湖西,當時天竺、靈隱寺的僧人已經開始在寺廟附近種茶。

可見杭州產茶的確切歷史可以追溯到唐代。

自此之後,歷代史書對於杭州產茶均有記載,『歲貢,見舊志載,錢塘寶雲庵產者名‘寶雲茶’,下天竺香林洞產者名‘香林茶’,上天竺白雲峰產者名‘白雲茶’』,現今著名的龍井村即緊鄰天竺之地,此處所載之『香林茶』『白雲茶』可能即是龍井茶的前身。

龍井村

                             龍井茶

       龍井地區種植茶葉是從宋代開始,北宋著名詞人秦觀就寫有《遊龍井記》的著名篇章,描述作者路過杭州與辯才法師品茗、賞景的經歷,文中極力贊美龍井泉,大概此時秦觀與辯才法師所品之茗,就是用龍井泉水泡的產於龍井地區的茶葉。

到了元代,龍井一帶的茶葉逐漸開始聲名遠播,元代儒學家、詩人虞集的《遊龍井》一詩對龍井地區茶葉有著詳細的描述:

杖藜入南山,卻立賞奇秀。

所懷玉局翁,來往絇履舊。

空餘松在澗,仍作琴築奏。

徘徊龍井上,雲氣起晴晝。

入門避沾灑,脫屐亂苔甃。

陽崗扣雲石,陰房絕遺構。

澄公愛客至,取水挹幽竇。

坐我薝蔔中,餘香不聞嗅。

但見瓢中清,翠影落群岫。

烹煎黃金芽,不取谷雨後。

同來二三子,三咽不忍嗽。

講堂集群彥,千蹬坐吟究。

浪浪雜飛雨,沉沉度清漏。

令我懷幼學,胡為裹章綬。

可見當時龍井一帶風光旖旎,景色優美,因此文人僧侶皆來此賞景飲茶,詩文中明確記載龍井不僅產茶而且茶的質量很高,對於茶葉的采摘、制作也均有記載和描述,其描述與後世龍井茶基本一致,隻是此時尚未出現龍井茶的專稱。

筆者通過對史料的搜集,發現『龍井茶』這一名稱最早出現於明朝初年。

元末明初文人唐之淳《1350—1401》著有詩集《唐愚士詩》,其中有《雪水烹茶》一詩:『乞得銀河水,來烹龍井茶。

槍旗開雨葉,風浪熟天華。

玉液滲雲旗,寒鐺獨煮時。

一甌醒酒困,誰道愧粗兒』唐之淳是今浙江紹興人,他能夠接觸龍井茶應該說是比較容易的事。

明代著名養生學家、藏書家高濂,生於錢塘縣,晚年隱居西湖,寫下著名的《四時幽賞錄》,裡面對龍井茶稱贊不已,『西湖之泉,以虎跑為最;兩山之茶,以龍井為佳。

谷雨前采茶旋焙,時激虎跑泉烹享,香清味冽,涼沁詩脾。

每春當高臥山中,沉酣新茗一月』。

可見其對龍井茶的喜愛,同時也可以看到作為養生學家的高濂,對於品茗的講究。

明代戲劇家屠隆《鄞縣人,今寧波人氏》對於龍井十分喜愛,在其《考槃馀事》中對龍井有一番描述:『不過數十畝,外此有茶皆不及,大抵開龍泓美泉山靈,特生佳茗以副之耳。

山中僅有一二家,炒法甚精,近有山僧焙者亦妙,真者天池不能及也』此外在其《龍井茶歌》中亦有對龍井茶的描述:『采取龍井茶,還烹龍井水。

文武每將火候傳,調停暗合金丹理。

茶經水品兩足佳,可惜陸羽未知此』可見此時龍井生產的規模並不是很大,以至於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此時對龍井茶的產區、焙制、質量都有一定的講究。

明代龍井茶的名聲逐漸擴大,除了出現於文人筆下,方志中對於龍井茶的記載開始大量出現,對於龍井茶的質量也頗為稱贊。

『一曰食貨,為鹽為茶,各縣皆有,然唯錢塘龍井及老龍井其品甚高,富陽者亦佳,出於餘杭徑山者最多』可見此時的龍井茶已經成為當時有名的茶品之一,並且在產品的等級品次方面也已經有了區分。

『茶,出老龍井者,作豆花香,色青味甘,與他山異』《錢塘縣志》對於龍井茶亦有較為詳細的描述,重在強調龍井茶的顏色、味道,以及正宗的產地,即現今之龍井村及周邊數村所產龍井最為正宗,品質最高。

老龍井禦茶園裡的禦龍泉

    

隨著時代的更迭,可以看到史料中對於龍井的記載從最初的產茶地,發展到後來的對龍井茶的品質、顏色、味道等的詳細描述,背後反映的是龍井茶種植、生產的擴大化、專門化,並且這些描述與今天人們對龍井茶『色綠、香鬱、味甘、形美』的評價基本一致。

明代龍井茶雖有聲名,但比較局限於杭州一隅及周邊地區,像高濂、屠隆等稱頌龍井茶的文人學者,他們的籍貫大多是杭州本地或者杭州周邊地區,其他很多稱頌者則主要是在杭州為官時接觸到龍井茶。

到清代康熙年間,龍井茶開始進入宮廷成為專供皇室飲用的貢茶,但即便此時,龍井茶隻是眾多貢茶中的一種,尚未獲得後來享譽全國的聲名,真正對龍井茶的地位和傳播產生深遠影響的是一代帝王乾隆。

乾隆皇帝與龍井茶

清代皇室飲茶之風盛行,皇帝對品茶更是情有獨鐘,茶幾乎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並且與政治生活密切相關。

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帝王對於品茶都非常喜愛,而且十分講究。

康熙皇帝曾南巡太湖,在品嘗碧螺春後將其定為貢茶,留下一段佳話;一向嚴苛的雍正皇帝對於品茗造詣頗深,時常將茶葉賞賜給他的寵臣,以示恩寵,可見茶葉在當時具有很深的政治含義。

乾隆皇帝繼承了皇祖、皇考的愛好,並多有創新。

在他的一生中,有很多與茶葉相關的故事,其中與龍井茶的故事最為著名。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長壽、執政時間最長的皇帝,乾隆尤其喜歡寫詩,據統計,他一生寫了四萬多首詩,其中描寫茶葉的就有四百多首《這還不包含詩中帶有『茶』字》,作為一位日理萬機的最高執政者,能夠寫如此之多的茶詩,可見其對於茶的喜愛之深,乾隆皇帝從一代帝王的生活情趣出發,寫出了其茶事、茶情、茶境。

在乾隆皇帝的茶詩中,龍井茶詩的數量很多,這與乾隆皇帝對龍井茶的喜愛是分不開的。

此時的龍井茶較之前代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

首先是質量的大幅提升,明代文人袁宏道曾經評價龍井茶:『餘謂龍井亦佳,但茶少則水氣不盡,茶多則澀味盡出,天池殊不爾。

大約龍井頭茶雖香,尚作草氣,天池作豆氣,虎丘作花氣,唯岕非花非木,稍類金石氣,又若無氣,所以可貴』此時的龍井茶尚作草氣,還有一些缺陷。

 

 龍井茶,清代《故宮博物院藏》

而雍正《浙江通志》中載:『杭郡諸茶總不及龍井之產,而雨前細芽取其一旗一槍尤為珍品。

苐所產不多,宜其矜貴也』可見歷經時代的發展,到了清代龍井茶的質量有了很大的提升。

其次是產量的增加,史料在提到龍井茶時,大多有『所產不過數斤』『然所產不多』的記載,到乾隆時期龍井茶的種植范圍有所擴大,產量也有了很大增加。

『乾隆時期,各省例進方物,茶葉一類,……浙江巡撫進龍井芽茶一百瓶,各種芽茶一百瓶,城頭菊五箱』由浙江省進貢的龍井茶就有一百瓶,如果再考慮到官方民間的其他消費,龍井茶的產量較之前代確實增加了不少。

龍井茶產量與質量的提升,為乾隆喜愛龍井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乾隆皇帝為什麼對龍井茶情有獨鐘不得而知,史料沒有明確的記載,可以肯定的是他喜愛龍井茶的時間很早,乾隆皇帝曾效仿祖父康熙皇帝,六下江南,巡視各方,四處遊覽。

根據史料和《乾隆禦制詩文全集》中記載來看,他曾四次前往杭州西湖,觀采茶、品龍井、賦詩文,對龍井茶贊賞有加。

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在西湖觀看龍井茶的采摘、焙制後,詩性大發,寫下了《觀采茶作歌》的詩篇:

火前嫩,火後老,惟有騎火品最好。

西湖龍井舊擅名,適來試一觀其道。

村男接踵下層椒,傾筐雀舌還鷹爪。

地爐文火續續添,幹釜柔風旋旋炒。

慢炒細焙有次第,辛苦工夫殊不少。

王肅酪奴惜不知,陸羽茶經太精討。

我雖貢茗未求佳,防微猶恐開奇巧。

防微猶恐開奇巧,采茶朅覽民艱曉。

應該說在此之前乾隆皇帝已經聽聞過龍井茶甚至在皇宮中品嘗過龍井茶並且對它非常喜愛,否則不可能在第一次南巡途中特地去參觀龍井茶的采摘和制作。

隨後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二十七年《1762》、乾隆三十年《1765》,他都於南巡途中到龍井產區參觀,可見他對龍井茶的喜愛。

皇帝六下江南,四次專程到龍井茶產區參觀、品茗,並寫下數篇龍井茶詩,這在歷史上是沒有過的。

他酷愛龍井茶,尤其對『雨前茶』頗為喜愛,並且專門賦詩一首:

新芽麥顆吐柔枝,水驛無勞貢騎馳。

記得西湖龍井谷,筠筐老幼采忙時。

在他的詩作中,我們隨處可見他對於龍井茶的描寫和贊賞。

也正是因為乾隆皇帝的喜愛,龍井茶的地位在清代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除了親自前往參觀、品茗,乾隆皇帝在龍井茶的用途和泡制方式上也有所創新,最著名的要數重華宮茶宴《或者叫三清茶宴》。

重華宮是乾隆登基之前的潛邸,他登基後為增強重華宮的風雅,別出心裁地創設了茶宴的社交活動,自乾隆八年《1743》始,每歲新正召集內廷大學士、翰林等人在重華宮賜茶宴聯句。

乾隆皇帝往往另作律詩一二首,命人刻匾懸於崇敬殿內簷,至乾隆六十年《1795》時已掛滿四周。

就是在這樣的茶宴中,龍井茶出現了新的用途和泡制方式。

 《乾隆南巡圖》《局部》 《清》徐揚/ 繪

清人徐珂在《清稗類鈔》中載:『杭州龍井新茶,初以采自谷雨前者為貴,後則於清明節前采者入貢,為頭綱。

頒賜時,人得少許,細僅如芒。

淪之,微有香,而未能辨其味也。

高宗命制三清茶,以梅花、佛手、松子淪茶,有詩記之。

茶宴日即賜此茶,茶碗亦摹禦制詩於上。

宴畢,諸臣懷之以歸』乾隆皇帝從最初以『雨前茶』為佳品到後來將『明前茶』定為頭綱,並規定以此為貢品,龍井茶的品質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龍井茶的泡制方式上,乾隆皇帝獨創『三清茶』,將佛手、梅花、松子沖泡龍井茶,其味一絕。

在《乾隆禦制詩文全集》中有專門寫『三清茶』的詩篇,更多的記載是乾隆皇帝與廷臣及內廷翰林共同品鑒『三清茶』,亦留下不少佳話。

除了皇室享用外,乾隆皇帝經常將龍井茶賞賜給大臣、翰林,以示恩寵,這既是對他們工作的肯定,也說明乾隆對龍井茶的偏愛,同時暗含很強的政治意味,在某種程度上說明被賞賜者很受皇帝欣賞,前途無量。

他也時常將龍井茶賞賜給外國使臣和使節,表示對他們的恩賜,龍井茶成為外交中使用的一種『國禮』。

龍井茶成為皇帝與大臣、中國與外國之間社交的賞賜,更是皇帝的一種恩德,所以,乾隆時期,龍井茶的地位、身價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乾隆禦制剔紅《三清茶》詩茶碗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除了皇室貴族大量飲用龍井茶,民間飲用龍井茶之風同樣盛行。

清人范祖述在《杭俗遺風》中有對杭州茶飲的記載:『茶坊之盆菊,今已無可賞』,『吳山茶室,正對錢江。

各廟房頭,後臨湖山,仰視俯察,勝景無窮,下雪初晴之候,或品茗於茶室之內,或飲酒於房頭之中,不啻置身琉璃世界矣』。

此時茶室遍佈杭州,品茗賞景成為文人雅士生活品質的一種象征。

到了清代,尤其是乾隆以後,上至皇帝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十分推崇龍井茶,甚至在軍國重務、政治外交中我們都能夠看到龍井茶的身影。

乾隆皇帝對龍井茶的歷史貢獻

龍井茶能夠享譽世界,成為名副其實的『綠茶皇後』,應該說與乾隆皇帝有意無意的推廣是分不開的。

乾隆欽點的禦用老茶樹——十八棵禦茶,如今成為西湖龍井的象征

乾隆皇帝對龍井茶最大的貢獻就是使龍井茶獲得了更高的知名度,使得從前在民間隻受文人墨客青睞的茶品轉變成為供皇室貴族飲用的珍品。

由於清王朝對於『貢茶』的品質要求極高,又促進了龍井茶質量的提升以及產區的保護,反過來更加強化了龍井茶的品質和地位,也進一步提升了龍井茶的市場競爭力。

其次,乾隆皇帝對龍井茶的喜愛本身就具有極大的宣傳推廣效果,統治者個人的偏好,不僅決定了宮廷消費品的種類和質量,還對社會風氣有著極強的示范作用。

乾隆皇帝六次南巡中有四次前往龍井產區觀茶、品茗,寫下了大量有關龍井茶的詩篇,進一步推動了龍井茶在社會上的風行。

乾隆皇帝在龍井茶飲用上的創新,同樣對龍井茶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不僅擴大了龍井茶飲用的人群范圍,而且使得龍井茶成為代表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象征,進而形成了一股社會風潮。

可以說乾隆皇帝成就了龍井茶,提高了龍井茶的地位,促進了龍井茶的傳播;龍井茶也同樣成就了乾隆皇帝愛茶的美名。

就如同乾隆85歲傳位給嘉慶時,一位大臣不無擔憂地說『國不可一日無君』,而乾隆皇帝則笑說『君不可一日無茶』,或許是對他愛茶最好的詮釋。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