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嘉慶時期有一位秀才自幼與本地一財主女兒定下了娃娃親,秀才在科舉失利後,老財主擔心他沒有前途,於是就用丫鬟冒充自己的女兒嫁給了秀才,結果後來秀才科舉高中,此後平步青雲,秀才成了清朝道光皇帝倚重的大臣,官職兩江總督、太子太保,而嫁給他的丫鬟也被冊封為一品誥命夫人。
這名落魄秀才後來在晚清政壇影響很大,晚清名臣林則徐受到其提拔,曾國藩是其學生,胡林翼是其女婿,左宗棠是其親家兼忘年之交,而這名被老丈人調包新婚妻子的人正是道光時期的兩江總督,素有湖湘經世派第一名臣之稱的陶澍。
那麼陶澍後來在得知自己被騙婚娶了丫鬟之後是如何處理這件事的呢?
這嶽父調包新娘子的騙婚事情的結局其實很讓人舒服,也讓人看到了一代名臣陶澍的人品。
陶澍是湖南安化人,他的家族幾代人都是儒生,但是很可惜的是家族中從沒有人考中過科舉,最厲害的就是陶澍的父親陶必銓考中了舉人,雖然舉人在當時社會身份地位很高,也有被推舉當官的機會,不過前提是家中得有錢有門路打通關系,舉人才有機會當官,否則也是枉然。
陶澍的父親陶必銓雖然沒考中過進士,但是很有文采,在詩詞和理學方面都有很高造詣,在當時清朝中期文壇有一定的地位,隻是考不中進士屢試不第。
後來陶必銓年紀越來越大,他也就放棄了科舉,改為以教書為生,此後陶必銓回到老家湖南,在長沙嶽麓書院執教。
此後陶必銓一面教書,一面把希望都寄托在了兒子陶澍身上,他悉心栽培陶澍,就是希望陶澍能完成自己的願望考中科舉。
陶澍的老家湖南安化縣素聞陶必銓在文壇的名聲,於是安化縣禮聘陶必銓回鄉到安化縣官學執教,陶必銓由此從嶽麓書院回到老家安華教書,這也算是有了一個鐵飯碗。
安化縣當地有一富商名叫黃崇榜,家族世代經商,家資巨富,不過黃家從來沒出過當官的人,而黃崇榜雖然豪富,畢竟隻是土財主,但他卻十分想與達官貴人攀上親戚,因此他就想把女兒嫁給官宦世家與之聯姻。
可是當時的社會極重門第家風和身份等級,黃家再有錢不過是商人,而官宦世家從內心中是瞧不起商人的,官宦世家肯定不想與商人聯姻,因此黃崇榜想找一位有功名前途的女婿是處處碰壁。
後來黃崇榜就打算退而求其次了,既然官宦世家不肯與他聯姻,那他就來一次投資,他就把目光放到了那些比較有潛力的讀書人身上,在他們沒有考中科舉之前先與之結好姻親,將來他們如果考上了功名,也就算投資成功了。
在安化當地陶必銓名聲最響,學問深厚,深得縣裡父老鄉親敬重,而且陶必銓對兒子陶澍的教育極為嚴格,因此陶澍將來很可能考中科舉,於是黃崇榜就主動想與陶家聯姻,把女兒嫁給陶澍。
陶必銓比起其他讀書人和官宦人家來說素有慷慨豪俠之風,他的思想比較開明,並沒有瞧不起商人黃崇榜,一看黃崇榜謙卑厚辭的想主動把女兒嫁給陶澍,他一口就應允下來,商定待兩人成年之後就舉行婚禮。
16歲時陶澍參加縣學考試考中了秀才,後來陶澍又赴長沙參加湖南鄉試,不過很可惜初出茅廬的陶澍由於經驗不足,鄉試沒考中舉人,此時陶澍已經年紀不小了,因此陶必銓就讓他先回老家與黃家大小姐成婚再繼續復考。
陶澍沒考中舉人的事讓黃崇榜知道了,他就擔心了,這陶家畢竟有幾代人都考不中舉人的先例,陶家幾代人隻出了陶必銓這一位舉人,萬一這陶澍沒有青出於藍,還不如老爹陶必銓連舉人都考不中可怎麼辦,那何談再考中進士了,因此黃崇榜擔心自己女兒嫁給窮秀才陶澍將來可能要受窮,他就有了悔婚的想法。
後來縣裡還有一位錢姓財主替兒子向黃崇榜求婚,一面是錢姓大財主家,家財萬貫,一面是連舉人都沒考中的窮秀才陶澍,黃崇榜就更加想悔婚了。
但是黃崇榜還不好悔婚,畢竟陶必銓是舉人,在當地有不小的影響,再者黃崇榜本身是商人,而商人本應極重信譽,悔婚行為會毀掉他的信譽,這對他將來經商都有不小的影響,為此既不想女兒嫁給陶澍將來受窮,又不想悔婚破壞自己的信譽,這讓黃崇榜整日鬱悶彷徨。
後來黃崇榜索性就把這件事說給女兒聽,讓她自己決定。
但是這位黃小姐也沒啥主見,她隻是表示願意聽從父親想法,這就讓黃崇榜更加為難了,這時黃小姐身邊的丫鬟看出了老爺和小姐為難,也看出了黃崇榜其實內心是不想把女兒嫁給陶澍。
因此這位丫鬟就主動向黃崇榜表示既然老爺和小姐如此為難,那不如自己代替小姐嫁給陶澍,這樣也不算黃崇榜悔婚。
黃崇榜一聽這個辦法不錯,這樣就不算悔婚了。
於是黃崇榜當即收丫環為義女,並給她取名黃德芬,黃崇榜更加得意了,自己是曾經許諾嫁女給陶澍,但是又沒說是親女兒還是義女,畢竟義女也是女兒,這樣一來也不算對陶家悔婚。
其實這個丫鬟黃德芬也是為自己謀了一條出路,畢竟她是窮苦人家賣身當丫鬟的人,陶澍再不濟也是有功名在身的秀才,將來就算和他父親陶必銓一樣當個教書匠也能養家糊口,而自己當丫鬟終究不是長久之計,所以她也是為了自己將來打算,既給自己將來找了個依靠,也替黃老爺和黃小姐解了燃眉之急。
就這樣陶澍最後就把本是丫鬟的黃德芬娶進了門,黃德芬嫁進陶家之後十分賢惠,孝順公婆,操持家務,根本沒有大小姐那麼嬌滴滴的氣質,這讓陶必銓和陶澍父子一度認為黃崇榜家風極正,沒有慣著女兒,父子二人都認為找到了好媳婦,隻不過當時他們父子殊不知這位根本就不是黃家大小姐。
有了黃德芬操持家務,孝順公婆,陶澍也得以專心向學,此後陶澍順利考中舉人,並在嘉慶六年《1801年》赴京城參加會試,不過很可惜這一次京城科舉之旅陶澍名落孫山了。
陶澍在京城會試名落孫山的消息傳回家鄉之後,黃崇榜一度暗自慶幸,這小子果然和他爹陶必銓差不多,頂多就是考個舉人而已,考進士估計還是沒戲。
陶家這裡陶必銓卻給陶澍寫信,鼓勵他留在京城好好溫習功課,繼續努力再考下一屆會試,而黃德芬也成了賢內助,把家裡家外打理的井井有條,也讓陶澍不必再為家庭操心,得以專心在京城復習備戰下一次會試。
結果第二年嘉慶皇帝特開恩科,嘉慶七年《1802年》春,這次恩科中陶澍沒有辜負父親陶必銓的期望,一舉考中了進士,並在最後的禦前殿試時被嘉慶欽點為第55名進士,陶澍也成為清朝安化縣第一位進士。
陶澍考中進士後就開啟了仕途順風之路,考中進士後先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之職,要知道陶澍的科舉名次並不靠前,通常隻有名次靠前的進士才能獲得入選翰林院供職的資格,而陶澍因為在嘉慶面前面試時表現優異,嘉慶特意把他留在了翰林院任職。
翰林院整體都屬於文秘型官職,庶吉士的官職雖然不高,但是能接觸到皇帝,因此升職的概率就很大,陶澍在翰林院供職一年多之後就被任命為翰林院編修,這是一個從六品的官職,雖然官級不高,但是按照清朝的官場制度,六品以上官員的母親和妻子可以獲得朝廷誥封稱號,妻子可獲得安人稱號,母親可獲得太安人稱號。
因此作為陶澍的嫡妻黃德芬是要接受朝廷誥封的,而朝廷誥封時是要如實上報妻子和母親家族檔案的,這時候黃德芬就瞞不住了,她隻得向陶澍老實交代自己並非黃崇榜親生女兒,而是黃小姐的丫鬟,自己家族出身低微,怎配獲得朝廷誥封,她就想讓陶澍再娶一位門當戶對人家的妻子,而自己呢,陶澍願意留下她,那她就甘願做妾,如果不願意留下她,那就把她掃地出門吧。
黃德芬本以來老實和陶澍交代,已經做了被掃地出門的最壞打算,豈知陶澍隻是泯然一笑,陶澍對她說:『既然你已經嫁我為妻,那你就是我明媒正娶的妻子,現今朝廷要誥封的是我明媒正娶的妻子,那不就是你嗎?
除了你還有誰有資格以陶夫人的身份接受朝廷誥封,何況家族出身不是你能選擇,我也從沒有嫌棄過你的家族出身啊』
就這樣黃德芬最終接受了朝廷誥封,陶澍也沒有追究黃崇榜調包新娘子騙婚之事,而陶澍此後對黃家還是執子胥之禮,並沒有為此與黃家鬧翻。
此後陶澍在官場上清正廉明,兢兢業業,在當官之餘,陶澍也沒忘記還要培養人才,後來陶澍的父親陶必銓去世,陶澍按照清朝官場規矩回鄉奔喪並丁憂三年,這三年期間陶澍先後在湖南澧陽書院和嶽麓書院教書,悉心教書培育人才,此後陶澍更是把教書育才當成了自己的副業和愛好,他在當官之餘總會抽空去嶽麓書院講學。
而後來的晚清名臣曾國藩就曾在嶽麓書院讀書,陶澍講學時曾國藩就曾聽過,雖然陶澍與曾國藩沒有師徒之名,但是他的思想理論主張對曾國藩影響很深,因此他也算是曾國藩的老師之一。
在嘉慶晚年陶澍因秉性正直清廉被嘉慶任命為江南道禦史,在任禦史期間,陶澍敢於替百姓主持公義,彈劾懲戒貪官,因此嘉慶晚年評價陶澍為清朝官場上為數不多敢講真話,敢替百姓出頭的禦史。
由於嘉慶對陶澍的認可和評價,因此在嘉慶去世後,兒子道光皇帝繼位就對陶澍來了興趣,道光是歷史上非常勤儉摳門的皇帝,他對清朝中後期官場腐敗之風一直想著手治理,因此道光繼位不久就單獨召見了被父親嘉慶譽為敢說真話的禦史陶澍。
道光召見陶澍後,兩人整整交談了四個多小時,道光還特意與陶澍一起進膳用餐,在與道光的交流中,陶澍用人品和能力征服了他,於是道光決定破格提拔陶澍。
此後在道光朝陶澍的官職就如同開掛一般,僅用了五年時間,陶澍就從一個從五品的禦史一路升到了正二品的江蘇巡撫兼吏部侍郎,這在清朝官場升遷速度算是非常快了,後來陶澍又由於善於治河,興辦教育,被任命為從一品的兩江總督兼署吏部尚書加太子少保銜,成為清朝最頂級的封疆大吏,此後陶澍一直出任兩江總督,直到在任上去世。
也是在出任兩江總督期間,陶澍賞識舉薦了林則徐,在陶澍升任兩江總督後推舉了林則徐出任江蘇巡撫,由此林則徐才逐漸成為封疆大吏,日後才能成為兩廣總督主持虎門銷煙。
隨著陶澍成為從一品的兩江總督,黃德芬的誥命封號也越來越高,最後陶澍出任兩江總督,黃德芬也獲得了一品誥命夫人封號。
黃德芬從一個丫鬟成為一品誥命夫人這是她做夢也不敢想的事,這也是黃崇榜做夢都沒想到的結果。
自從陶澍考中進士之後,黃崇榜就後悔死了,雖然後來陶澍沒追究他騙婚的事,而且安化縣地方官也看在陶澍面子上對黃崇榜禮敬三分。
但是黃崇榜眼看著陶澍官職越來越高,而丫環出身的黃德芬誥命封號越來越高,他就後悔萬分,畢竟黃德芬不是自己親生女兒,要知道她那些誥命封號本來是可以屬於自己女兒的呀。
更讓黃崇榜後悔的是,後來他把女兒嫁給了錢財主的獨苗兒子,結果這位姓錢的富二代為富不仁,他仗著有錢想霸占一戶民田,結果引發了械鬥,被霸占民田的農民義憤之下一鎬頭打死了他,錢財主在獨生子被打死後悲傷萬分,不久就去世了,錢家由此沒落。
而錢家沒落之後,其族人為了霸占錢家房產,硬是把黃小姐趕出了錢家,無依無靠的黃小姐隻得回到娘家,黃崇榜眼看這邊親女婿被人打死,女兒還被趕出夫家,而那邊陶澍官越做越大,黃德芬的封號越來越高,他就更加生氣和後悔,不久黃崇榜在氣悔交加之下抑鬱而亡。
黃崇榜去世後,黃家也跟著衰敗下來,黃小姐父母雙亡,丈夫被人打死,自己還被趕出夫家,孤苦無依,十分淒慘。
善良賢惠的黃德芬得知這一消息後,立刻命人回老家把黃小姐安置在了陶家老宅,因此黃小姐才有了依靠。
後來陶澍功成名就之後回老家祖宅省親,黃小姐覺得愧對陶澍,很害怕見到他,於是在陶澍回家前她逃離了陶家祖宅,跑進了山中一座尼姑廟出家為尼,從此常伴青燈古佛。
這就是兩江總督陶澍被騙婚的故事,這段故事出自晚清文人梁恭辰所編撰的《北東園筆錄》,作者梁恭辰的父親梁章鉅曾在道光時期出任江蘇佈政使,而當時的江蘇巡撫就是陶澍,兩人算是搭檔,由於兩人都非常心系百姓,曾經合作治理洪澤湖水患。
因此梁章鉅與陶澍結成知己好友,陶梁兩家也結為世交,梁恭辰在青年時期也曾求學於陶澍門下,因此作者梁恭辰既是陶澍的世侄也是陶澍的學生,所以他記載的陶澍被騙婚的事情雖非官方史料記載,可信度也比較高。
陶澍除了熱愛教書之外,他還善於發現人才,晚清名臣胡林翼從小就被陶澍所看重,胡林翼的父親胡達源曾和陶澍一同供職於翰林院,兩家也是世交,陶澍在見過胡林翼幾次面之後就認定此子將來必定大有出息,於是就替自己的女兒陶琇姿與胡林翼定下了娃娃親。
此後胡林翼與陶琇姿成婚後,曾在陶澍的兩江總督府居住了一年多,陶澍的思想理論對胡林翼影響很大,此後胡林翼就以嶽父陶澍為榜樣。
左宗棠與胡林翼是至交好友,素聞胡林翼欽佩嶽父陶澍,因此他很早就想拜訪陶澍,於是在胡林翼的引薦下,身為兩江總督的陶澍結識了沒有官職的白丁左宗棠,但是陶澍與左宗棠交流了一個下午,陶澍就認定左宗棠將來在官場上的成就必定遠高於自己,於是陶澍與比自己小33歲的左宗棠定為忘年之交。
後來陶澍還為自己的老來子陶桄聘娶了左宗棠長女左孝瑜,而當時左宗棠還隻是一介白丁,陶澍主動與其聯姻,後來左宗棠成了拯救晚清的名臣,果然成就遠勝於陶澍,可見陶澍看人之準。
從這些都能看出陶澍本人是一個志向高遠的人,他是一個幹大事的人,所以對於像騙婚這種兒女情長的小事他壓根就沒放在心上。
況且黃德芬是一位賢內助,對陶澍幫助很大,操持家務,把陶家管理得井井有條,才能讓陶澍心無旁騖地去幹事業,因此陶澍與黃德芬這樁婚姻也算是歪打正著反而成就了一段美好姻緣,陶澍自然也不會追究騙婚的事了。
從處理騙婚的事也能看出來陶澍是胸襟寬廣之人,因此他的個人魅力和思想主張才能對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三大晚清中興名臣產生巨大影響。
陶澍與黃德芬的婚姻正所謂:
錯上花轎嫁對郎,世間萬物變無常。
賢妻方能助賢臣,相攜不負意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