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是林則徐被『流放』時留下的千古愛國名句,林則徐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那麼為了拯救民族,林則徐虎門銷煙,為何最後卻成了被『流放』的罪人呢?
按道理虎門銷煙銷毀了237萬斤鴉片,中國人揚眉吐氣,功成本該名就受到嘉獎,而林則徐卻被『流放』,受到不公平待遇,有書君分析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一、英國以虎門銷煙為由,打擊報復中國,發動第一次鴉片戰爭。
林則徐虎門銷煙本意是為拯救水深火熱之中的國民,不讓白銀外流,不讓鴉片禍害國人身體和意志。
可沒想到虎門銷煙卻成了英帝國主義發動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索。
這英國商人實在是太狡猾,把所有的鴉片集中起來,交由商務總監義律,這義律狡詐多端,他以『不列顛女王陛下政府的名義』交出2萬多箱鴉片。
把本屬於商人之間商業貿易之間沖突,變相地轉變成了中國英國之間的國家利益之間沖突。
於是英國女皇國會召開會議,制定了一系列侵華政策,以鴉片被毀為由,用堅船利炮打開中國的大門。
林則徐虎門銷煙觸動了英國商人的既得利益,猶如從虎口裡搶了肉,這群如狼似虎的強盜怎麼可能放過中國。
1840年6月,英軍航隊進攻珠江口、廣州。
林則徐早就料到英軍的來攻,做好了嚴密佈防工作,英軍未能得逞。
對林則徐更是恨之入骨。
8月,英軍抵達天津,威脅到北京,道光帝批答英國書,答應英國人的所有要求,同意通商和懲辦林則徐。
二、清政府軟弱無能,找到林則徐為替罪羊。
第一次鴉片戰爭雖以虎門銷煙為導火索,但是英國政府早已蓄謀已久,要打開清政府的貿易大門,從中國撈取真金白銀,隻是一個時間先後的問題,因為他們窺探出了清政府的軟弱無能,早已把箭頭瞄準了道光的大清。
當戰爭一觸即發,英國政府始終沒有表示宣戰,而是稱為要打擊報復林則徐,說林則徐嚇壞了英國商人,以死罪相挾,隻好拿出鴉片用以贖命,現在請皇帝給600萬銀元償補鴉片原價。
道光禁煙就是為了白銀不外流,現在不但巨額賠款要出,反而兵臨城下,戰事連連。
當英國政府的堅船利炮真正威脅到道光的大清時,清政府隻好犧牲民族英雄林則徐,讓他做了大清的替罪羊,延緩退出歷史舞臺的進程,借以茍延殘喘。
最終林則徐成了清政府的『背鍋俠』,成為清政府外交失敗的犧牲品。
三、妥協派推波助瀾,誣陷林則徐禍國殃民。
道光帝主張禁煙時,妥協派則極力主張馳煙,因為這些封建『瘤毒』也可以從中漁利,他們眼中隻看到自己個人的眼前利益。
當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英軍大炮來襲,除了林則徐關天培和地方上的民眾抵抗之外,各地海防將領都像紙糊的一樣,丟盔棄甲,死的死,逃的逃,根本就沒招架之功。
廣東戰敗,定海失利,天津危險,北京告急!
道光瑟瑟發抖,趕緊派直隸總督妥協派骨幹琦善『議和』。
又叫伊裡佈調查林則徐,是『銷毀鴉片』還是斷了英國人的貿易。
從此琦善就像螞蝗一樣吸住了林則徐,不斷往林則徐頭上潑臟水。
他聲稱英國只要懲治了林則徐一人,所有事情都不是問題,因為他們不滿的隻有林則徐一人。
道光帝翻臉比翻書還快,銷煙成功時,《澳門月報》等各大報紙大加贊賞,連不銷售鴉片的外國媒體都連載報道,道光臉上風光,在奏折上批示愛卿真是個忠君愛國的人!
然而當戰爭失利,便斥責林則徐來不但沒有制止白銀外流,反而增添國庫外債。
轉眼就下旨嚴肅處理林則徐,並革去兩廣總督之職。
隨著戰事的吃緊,10月,林則徐又收到旨意聽令新任欽差大臣琦善的審問。
翌年5月,林則徐被降職,成了四品卿銜,去浙江鎮海工作。
不久,靖逆將軍奕山遊山玩水半年,才到指定地點,和英軍打了一仗,被英軍打得落花流水。
奕山為自己開脫,於是造謠生事,聲稱英方本來同意議和,隻因道光沒嚴懲林則徐,英軍怨恨才不同意罷兵,就是因為林則徐的原因,害得清廷戰事連連,林則徐禍國殃民,必須嚴懲。
道光皇帝求和心切,聽信謠言,又一次拿林則徐開刀,6月,下旨革去林則徐所有職務,發配新疆伊犁。
因為妥協派琦善、奕山等的推波助瀾,林則徐有功之臣,反誣為禍國殃民之人,受到極不公平的待遇。
1850年11月,清廷重新啟用林則徐,在趕往廣西途中,林則徐病逝,享年66歲。
林則徐虎門銷煙,錚錚鐵骨,然而低估了英國戰艦的實力,導致一系列屈辱條約的簽訂,清政府淪亡的命運無法挽回。
但是林則徐身上中華民族那堅強不屈、百折不撓的精神熠熠生輝,他的英名光照史冊,他是中國永遠引以為傲的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