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在仕途上,為何能快速崛起?《網路歷史》

從曾國藩的為官過程,解讀《曾國藩家書》系列之24:

曾國藩在仕途上,為何能快速崛起?

我們從他剛剛進入官場時的表現,就能找到答案。

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32歲的曾國藩,僅僅才參加工作兩年時間,他雖然在翰林院的檢討位置上,沒有幹出任何轟轟烈烈的大事,但他的內心,卻有了宏偉目標。

在寫給弟弟們的家書中,曾國藩認為,一個君子,應該將自己的所思所想,都用到自己的學問進步,以及江山社稷的發展中,不應該太在意個人的得失。

曾國藩在家書中說道:

若夫一身之屈伸,一家之饑飽,世俗之榮辱得失貴賤毀譽,君子固不暇憂及此也。

其意思是說:

至於自己的得失,家人的溫暖、世俗的榮辱貴賤,諷言蜚語,君子本來是沒有時間想這些的。

對於一個才進入官場的人來說,曾國藩能有如此想法,可見他對自己的前途充滿了信心。

曾國藩有這些感悟,都是他從實踐中獲得的。

此時的曾國藩,在翰林院的工作不理想。

一是官場上的風氣不正。

晚清時期,官場上的風氣極差,屍位素餐的人比比皆是,很多人進入官場後,要麼是無所事事,混日子,要麼是想方設法撈銀子。

曾國藩雖然是翰林院裡的一名從七品檢討,地位低微,對工作卻是非常負責,他從來沒有遲到和早退過,完全將整個身心都投入工作去了。

這也是與眾不同的地方。

二是受到上司的打壓。

在很多人看來,曾國藩在翰林院的工作,其實並不是很順心,他的壓力,來自上司對他的打壓。

清朝官場腐敗,很多人進入官場後,都會給自己的上司送一份厚禮,這不僅是對上司的尊重,也是希望能得到上司的指點和提攜。

按照清朝的官制規定,每個官員每年的成績,都需要由上司寫出考評,然後送給吏部。

吏部在考核一個官員是否稱職,是否有能力繼續任職時,都是通過上司給出的考評進行判斷。

可曾國藩並沒有銀子,他俸祿有限,在京城的生活,主要靠從錢莊借高利貸過日子,又怎麼會有銀子去巴結上司呢?

上司並不理解曾國藩的苦楚,對他進行百般壓制,讓他在翰林院的日子很不好過。

三是受到同事們的孤立。

同事們見曾國藩招上司討厭,也都遠離他,孤立他。

在官場上,很多人都是看上司的臉色行事,曾國藩也能理解大家的行為,他除了讀書、寫字外,從來不和同事們來往,甚至很多同事舉辦的宴席,他也拒絕去參加。

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曾國藩為何能迅速崛起?

這一切,都和他的理想有極大關系,受王陽明心學思想影響,曾國藩也立志做一個內聖外王的人。

這個理想,讓曾國藩的內心變得異常強大。

有了堅定的信念後,曾國藩對所有的得失、屈辱、委屈等等全然不放在心上。

曾國藩一心想做一個好官的信念,讓他和同事們的差距一下子拉大。

他開始努力學習為官之道,並迅速找到了一條獲得升遷的捷徑。

曾國藩獲得升遷的方法,在《曾國藩為官絕學:升遷有道》中有詳細講解。

曾國藩認為,做任何事情都有規律可循,為官也一樣,只要找到獲得升遷的規律,晉升就變得異常簡單了。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參考資料:《曾國藩全集》、《曾國藩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