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發型真是『陰陽頭』嗎?千萬不要被電視騙了。《網路歷史》

1645年,多爾袞第二次頒佈了《剃發令》。

上一次是因為漢人的強烈反對,剃發令推行得並不容易,但這次清政府已經入主中原一年,腰桿子也硬了起來,所以要讓清朝之下的全部人民都剃發易服。

我們經常可以在清宮劇中看到『陰陽頭』就是把頭的前半部分剃光,後半部分留發並編成長辮。

清宮劇中男演員們的『陰陽頭』發型

但清朝的發型真是這樣的麼?

其實這是電視劇為了美化劇中人物形象的誤傳,清朝真正的發型是奇醜無比的『金錢鼠尾辮』。

何為金錢鼠尾辮

滿族人在關外時便以打獵為生,需要常年的騎馬射箭。

在練就了一身騎射本領的同時他們也發現留長發非常不便,不僅是在打獵時不方便,在作戰中也更是累贅。

滿清人在關外以打獵為生

想象一下,如果兩軍交戰時一方留著長頭發,在短兵相接時被拽住頭發,那後果簡直不敢想象。

所以滿族人就發明了一種叫做『金錢鼠尾辮』的發型。

這種發型就是將全頭剃光,隻在腦後留銅錢大小的頭發,並且延伸出一條鼠尾粗的辮子,這條辮子要能穿過金錢的孔,能稱為正宗的金錢鼠尾辮,金錢鼠尾辮也是滿族沒入關之前的傳統造型。

清朝初期的真實發型是『金錢鼠尾』

以現在的審美來看,金錢鼠尾辮非常醜。

而放在當時,中原的漢人也難以接受,這是因為中國古代講究『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輕易損毀』,對於這種既不好看,還不符合漢民族價值觀的發型,漢人的容忍度幾乎為零。

而相比於以前的少數民族政權,清朝的統治者似乎對普及『金錢鼠尾辮』非常執著,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關羽剃發易服的畫像作品

剃發易服是臣服的象征

在滿清政府眼中剃發易服就是臣服的象征,早在後金時期努爾哈赤在山海關外攻城掠地的時候就開始逼當地的百姓剃發,此時還是崇禎年間,只要破城就必定是留下一城光頭,用於表示對後金政權的臣服。

皇太極稱帝後雖然沒有入關,但他也命令關外的漢族人皆剃發易服,發要留『金錢鼠尾』而服裝則不能穿大領大袖,都要照滿族的式樣來穿。

女人也都不許梳頭纏足,如有不從者重罰。

清朝辮子頭發生了一定的變化

1644年清軍入關,多爾袞則頒佈了《剃發令》和《易服令》,並且在上面明確規定了所有漢人都要剃發易服,不遵從者可以選擇『留發不留頭』。

但此時清軍剛剛入關,尚未在中原地區站穩腳跟,南明政權也蠢蠢欲動,所以在漢人強烈的反對下多爾袞不得不暫時放棄推行剃發令。

翌年多爾袞再次頒佈《剃發令》,此次明確要求直隸地區一個月,其他地區三個月必須剃發易服,時間過後還沒剃發的漢人絕不寬恕。

清朝的多爾袞畫像

這個消息一放出許多漢人都炸鍋了,但迫於滿清強硬無比的態度,漢人們也隻能照做,畢竟頭和發那個要緊,大部分人還是分得清的。

但唯獨江陰和嘉定地區的少數漢人拼死抵抗,這也就爆發了著名的『江陰八十一天』和『嘉定三屠』這兩次慘絕人寰的屠城事件。

『江陰八十一天』事件中,清軍整整派出24萬人攻打江陰的軍民,江陰一共17.2萬人守城。

清軍曾大肆進攻江陰

清軍在付出了7.5萬人和三個王爺十八員大將的代價後,江陰城中百姓幾乎被屠戮殆盡,僅有53人因躲在寺觀塔上才活了下來。

而嘉定三屠也總共屠殺了10多萬不願意剃發的明朝遺民。

由此可見多爾袞在剃發這件事上是極為認真的,因為剃發才能代表真正的臣服。

對於滿清政權來說這些不肯剃發的前明遺民留著也是禍害,總有一天要揭竿反清,所以用剃發來衡量漢人是否臣服,在當時算是一個很可行的辦法——剃發的不一定臣服,但不剃發的留著日後也必反。

願意剃發意味著臣服

這裡需要指出,在《剃發令》頒佈後山東孔子的後人曾經上書多爾袞,企圖以孔子的名義延緩剃發。

並且還舉了元朝和金朝統治者善待孔子後人的例子,沒想到的是多爾袞卻一點面子不給,直接回了一句『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

由此可見,清朝統治者的所謂尊重儒學也隻不過是利用儒家思想作為鞏固統治的工具罷了。

清朝辮子頭的銅像

拋開『金錢鼠尾辮』是滿清的傳統發型這一點,滿清強行讓漢人改變發型,就是為了在短時間內奴化漢人,讓漢人臣服於自己。

只要漢人接受了這種醜陋的發型,那就代表了接受滿人的奴役。

當然了,隨著時代的變遷,這金錢鼠尾辮也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清朝前期中期和晚期金錢鼠尾辮也都有不一樣的表現形式。

清朝的辮子頭發生了不少變化

金錢鼠尾辮的變遷

清前期的時候百姓們留著的就是正常的金錢鼠尾辮,滿族以為自己在不斷同化漢族,但漢族又何嘗不是在同化滿族呢?

時間一長這種金錢鼠尾辮就發生了些許的變化。

蓄發的部位從最開始的腦後變為了頭頂,頭發數量也比之前要多出一些,並不像以前隻是一個銅錢那麼大,而是變成了巴掌大小。

辮子的粗細也不再是鼠尾,而是更加粗壯。

清朝關於辮子頭的畫像

到了清代中葉這種現象則發展的越來越快,此時清朝的天下已經徹底坐穩,也都不太在乎之前那些剃發易服用來奴化漢人的說法,所以滿朝文武的頭發也越來越多。

朝廷尚且如此,更不要說外面的平民百姓了。

直到嘉慶時期,出現了電視劇中的『陰陽頭』形象,此時的陰陽頭發際線還沒那麼靠前,一般隻在腦後留一小部分頭發,大部分的頭頂還是處於剃光的狀態。

晚清時期整理辮子的舊照片

再到後來,清政府也無暇再管辮子這種無足輕重的事情,於是清朝中的漢族官員頭發越留越長,越留越多。

而沒過多久,辛亥革命爆發,無數人的意識覺醒,為了表明自己支持革命的態度,都剪掉了留在腦後的辮子。

金錢鼠尾辮也成為了一個時代的縮影。

整體來看,金錢鼠尾辮的變遷速度和滿清在中原的實際統治力正好成反比,滿清強盛的前中期一百多年金錢鼠尾辮也隻不過變成巴掌大小,而在晚清走下坡路的時候不到70年金錢鼠尾辮就越留越多,此時的金錢鼠尾辮也是名存實亡罷了。

晚清時期『辮子頭』的照片

至於電視劇中只要涉及到清朝背景,都會讓演員們留『陰陽頭』,這純粹是從審美角度出發,讓觀眾們能夠接受演員們的造型,和史實並不相符。

畢竟如果真的讓演員全部頂著奇醜無比的金錢鼠尾辮拍戲,這樣拍出來的戲估計也沒有幾個觀眾欣賞的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