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作為清朝第四位皇帝,廟號『聖祖』合適嗎?《網路歷史》

康熙是愛新覺羅·玄燁的年號,他是清朝第四位皇帝,也是,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在位61年,在他去世後上廟號為『聖祖』。

不過,這個『聖祖』廟號卻引發了一定的爭議,有人說康熙作為第4位皇帝不能稱『祖』而應稱『宗』,也有人認為康熙這個『聖』太過吹捧,那麼,康熙的廟號【聖祖】合適嗎?

實際上,廟號沒有標準隻有原則,就是『祖有功而宗有德』。

所以只要認定某一位君主『有功』,即可追尊為祖,如果認定兩漢是一個漢朝,事實上隻有唐宋時代的政權滿足一祖多宗的廟號格局。

因此,中國歷史上從來就沒有開國皇帝稱『祖』、繼業之君稱『宗』的規矩。

且不說康熙是第四位皇帝,歷史上就是第六位、第七位皇帝稱『祖』的都比比皆是,這是其一。

另外,康熙也不隻是繼業之君,更是完成清朝統一的『創業之君』。

無論你將清朝統一放在收臺灣還是擒獲永歷帝,清朝統一都是處在康熙的在位時期,這是其二。

因此,給康熙一個『祖』的廟號問題其實不大,因為歷史上相當多的繼業之君獲得了『祖』的廟號,這裡面,大多數人甚至還比不過康熙。

當然,『聖祖』這個廟號的『聖』的確有一定爭議。

第四位皇帝能不能稱『祖』?

在康熙以前,其實清朝已經有兩『祖』,即太祖努爾哈赤、世祖福臨,還有一『宗』,太宗皇太極,康熙是清朝第四任皇帝,即使把清朝建立者看成皇太極那也是第三任皇帝,他為什麼能稱『祖』?

其實,稱『祖』還是『宗』,並不是一件很嚴格的事,繼業之君也未必稱『宗』,甚至開國君主也未必都稱『祖』《宇文覺、李存勖、李元昊》。

且不說康熙是第四任皇帝,歷史上甚至都有第五任、第六任、第七任皇帝稱『祖』的諸多先例。

曹魏『烈祖』曹叡:

曹魏有三『祖』,太祖曹操、高祖曹丕、烈祖曹叡,曹操和曹丕都很好理解,一位是始受封者,一位是開國皇帝,而曹叡既不是開國皇帝,又沒有一統天下,他何德何能稱『祖』呢?

更讓人詫異的是,曹叡的『烈祖』,不是死後封的,而是他自己生前就定好的,理由是什麼呢?

有司奏:武皇帝撥亂反正,為魏太祖,樂用武始之舞。

文皇帝應天受命,為魏高祖,樂用咸熙之舞。

帝制作興治,為魏烈祖。

由此可見,並不是隻有開國創業才能稱『祖』,至少在曹魏統治者看來,『制作興治』而稱『祖』也未嘗不可。

晉朝『肅祖』司馬紹:

晉朝有四『祖』,高祖司馬懿、太祖司馬昭、世祖司馬炎、肅祖司馬紹,前三位當然很好理解,司馬懿是第一代掌權人,受封舞陽侯,司馬昭受封晉王,司馬炎最終建國。

第六位皇帝明帝司馬紹的『肅祖』卻著實費解,或許司馬紹與平定王敦之亂有關,又或許隻是《晉書》《宋書》的寫作錯誤,《資治通鑒》記載司馬紹的廟號是『肅宗』。

戊子,帝崩於東堂,年二十七,葬武平陵,廟號肅祖。

《《晉書》》

肅宗明皇帝下太寧二年《《資治通鑒》》

如果司馬紹廟號真的是『肅祖』,他就是以晉朝第六位皇帝的身份獲得了『祖』的廟號,在這裡,姑且存疑,但至少,可以說明在《晉書》的編纂者房玄齡等人看來,司馬紹廟號『祖』並不是什麼有悖常理的事。

劉宋『世祖』劉駿:

南朝劉宋也有三『祖』:高祖劉裕、太祖劉義隆、世祖劉駿,這三位分別是劉宋第一任、第三任、第五任皇帝。

世祖孝武皇帝諱駿,字休龍,小字道民,文帝第三子也。

世祖劉駿是劉宋王朝的第五位皇帝,即使不算被廢的劉義符和劉邵,劉駿也是劉宋實際的第三位皇帝和法理的第四位皇帝《算上劉裕的父親孝穆皇帝》,但他的廟號是『世祖』。

南梁『世祖』蕭繹:

南梁也是有三『祖』:太祖蕭順之《蕭衍追封》、高祖蕭衍和世祖蕭繹,其中,世祖蕭繹已經是南梁的第四位皇帝。

世祖孝元皇帝諱繹,字世誠,小字七符,武帝第七子也。

蕭繹也並非有什麼一匡天下的功業,甚至都沒統一梁朝內部,江陵被西魏攻破後,蕭繹被殺,就是這樣一位皇帝,廟號也是『世祖』。

辛未,魏人戕帝。

明年四月,梁王方智承制,追尊爲元皇帝,廟號世祖。

北魏『顯祖』拓跋弘、『高祖』元宏:

北魏帝系極為混亂,不僅追封了28位先帝,獻文帝拓跋弘作為第六位皇帝,廟號竟也是『祖』。

他的兒子,著名的北魏孝文帝元宏,北魏第七位皇帝,廟號卻是『高祖』,又是一個『祖』!

上尊謚曰獻文皇帝,廟號顯祖。

上謚曰孝文皇帝,廟曰高祖。

如果說,孝文帝的確功業昭著,稱『祖』還算有因,但獻文帝也稱『祖』,確實很難能想到合理原因。

北齊『世祖』高湛:

北齊武成帝高湛,同樣是北齊第四任皇帝《這還沒計入實際開創者高歡和高澄》,他的廟號也是『祖』,世祖。

謚曰武成皇帝, 廟號世祖。

北周『高祖』宇文邕:

即使不算實際開創者宇文泰,宇文邕也隻是北周的第三位皇帝,他的廟號卻為『高祖』,當然,宇文邕誅滅宇文護、吞並北齊,絕對配得上『高祖』廟號。

謚曰武皇帝,廟稱高祖。

除了上述八例,還有很多二代繼業之君的廟號也是『祖』,比如,南齊世祖蕭賾、南陳世祖陳蒨、隋朝世祖楊廣,這幾位雖然是第二任皇帝,但畢竟沒有開創之功,廟號也稱『祖』。

可以發現廟號是『祖』還是『宗』其實沒有什麼規律,南梁第四位皇帝稱『世祖』,北齊第四位皇帝稱『世祖』,劉宋第五位皇帝稱『世祖』,晉朝第六位皇帝稱『肅祖』《存疑》,北魏第六位皇帝稱『顯祖』、第七位皇帝稱『高祖』等等,不是創業之君就不能稱『祖』,明顯是個偽命題。

當然,唐宋之後,這類事確實少了不少,但到了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的廟號又由『太宗』被改為頗為奇怪的『成祖』,朱厚熜又創造了一個『祖』的新廟號。

所以,就清朝第四位皇帝《或是第三位皇帝》康熙而言,他的廟號是『祖』,在歷史上其實有很多先例。

康熙隻是守成繼業之君嗎?

其實,說康熙是守成繼業之君並不不準確,某種程度上,康熙也算是創業之君,畢竟,清朝的最終統一是在康熙手上完成的。

南明何時被平定的?

順治十八年十二月。

十二月,大兵臨緬,白文選自木邦降,定國走景線,緬人以由榔父子送軍前。

但是,順治十八年的正月,順治帝就去世了,所以,在朱由榔被抓的順治十八年底,在位的皇帝是康熙帝。

永歷帝朱由榔死於哪一年?

康熙元年。

明年四月,死於雲南。

南明晉王李定國之子李嗣興是什麼時候投降的?

康熙二年。

乙卯,故明將李定國子嗣興來降。

因此,清朝的統一不是在順治手裡完成的,而是在康熙手裡完成的,即使當時的康熙隻是個幾歲小孩子,但就跟多爾袞入關定鼎中原順治也隻是幾歲小孩子一樣。

而如果把清朝統一的時間放在消滅南明殘餘勢力延平王國,那就得定位於統一臺灣之戰,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世間再無政權奉南明正朔。

戊辰,施瑯疏報師入臺灣,鄭克塽率其屬劉國軒等迎降,臺灣平。

詔錫克塽、國軒封爵,封施瑯靖海侯,將士擢賚有差。

所以無論從哪個維度看,清朝完成統一都是在康熙在位時期,把康熙也算作創業之君也未嘗不可。

因此,史書在評價康熙『雖曰守成,實同開創』的重要原因就是,康熙實現了清朝的『寰宇一統』。

早承大業,勤政愛民。

經文緯武,寰宇一統,雖曰守成,實同開創焉。

即使不看平三藩、平葛爾丹、派兵入藏、擊沙俄這些,單看『寰宇一統』也足以給康熙一個『祖』的廟號。

『聖祖』廟號為何不太合適?

中國歷史上有四個『聖祖』,看看除康熙外的三個人就知道『聖祖』這個廟號是多麼不合適。

唐聖祖,太上老君,老子李耳,是唐朝李淵為了彰顯自己血統高貴,牽強附會自己的祖上是李耳,也就是老子。

老子是先於孔子的聖人,民間叫他太上老君。

這是封神了。

唐玄宗又進一步封老子為唐聖祖,都封神的人物,叫一句聖祖也不為過。

欽承降鑒,載深兢惕,謹上加尊號曰聖祖大道元元皇帝。

伏惟昭膺盛典,永貽休烈。

前蜀聖祖,仙人王子晉,為周靈王之子,因得病而英年早逝,無緣繼位,神話故事說,太子晉乘坐白鶴出現在緱氏山之顛,可望而不可及,幾天之後,太子晉揮手與世人作別,升天而去,其子宗敬改為王姓,後世的前蜀後主王衍以他為王氏始祖,加封廟號聖祖。

五年,起上清宮,塑王子晉像,尊以為聖祖至道玉宸皇帝。

宋聖祖,道教神仙趙玄朗,秦代的商業奇才,流傳到後世,就是民間的『財神爺』,宋真宗說他是趙氏祖先,封為宋聖祖。

閏月己巳,上聖祖尊號。

辛未,謝太廟。

壬申,立先天、降聖節,五日休沐、 輟刑。

乙亥,詔上聖祖母懿號,加太廟六室尊謚。

歷史上四個『聖祖』,三個神仙,一個康熙,這感覺像是混進去了一個不合群的人。

聖祖對應的人物都是已經封神的聲名顯赫的人物,唐宋也隻是臉皮厚一點追封一個距離自己很遠的神仙來彰顯一下自己血統高貴,統治多麼的正道,君權神授罷了,這在封建王朝也算常規操作。

雍正給康熙上聖祖這個廟號,這是強行把康熙擺到聖人的位置……與太上老君和財神爺擺一起,康熙地下有知怕是棺材板都按不住了,騷得慌啊!康熙就成了唯一一個被用了先人廟號的皇帝。

『聖祖』雖然不合適,但康熙帝廟號稱『祖』的確問題不大。

一方面是,中國歷史上『祖』和『宗』的廟號本就沒有固定規矩,繼業之君稱『祖』的比比皆是。

另一方面是,康熙也不僅僅是繼業之君,還是完成『寰宇一統』的創業之君,清朝統一並非完成於順治,而是完成於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