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孝莊秘史》:『被海蘭珠攆出宮』的哲哲,才是真正的狠角色。《網路歷史》

文丨卿心君悅

多年前看《孝莊秘史》,印象最深的,是才貌雙全的奇女子大玉兒。

為皇太極出謀劃策,被譽為『後宮第一謀士』,用情牽制多爾袞,力保兒子福臨的皇位,在福臨去世之後,又將孫子康熙一路護送上權力之巔。

她的見識、謀略、手段,不輸任何男子。

如今重溫《孝莊秘史》突然發現,一向有賢良淑德、端莊大氣的美譽的哲哲,也不是個簡單角色。

從十幾歲嫁給皇太極開始,哲哲從貝勒福晉、大汗正福晉做到大清的皇後,再到母後皇太後,哲哲始終穩坐後宮第一寶座。

縱觀皇太極的後宮,無論是精於算計的阿巴亥貴太妃,還是野心勃勃的長子豪格之母,亦或者是寵冠後宮的海蘭珠,以及見地謀略不凡的大玉兒,沒有一個是善茬。

可自始至終,哲哲的地位從未動搖過,而且劇中的很多大事,都有她的影子。

況且,能夠得到精明強幹,自負多疑的皇太極的認可與尊重,足以說明哲哲絕對有她的過人之處,她才是一直被低估的狠角色。

大玉兒

大玉兒之所以會嫁給皇太極,有一部分原因在於哲哲在背後推波助瀾。

作為大玉兒的親姑姑,哲哲回科爾沁省親的那一年,一眼就看中了出落得亭亭玉立的大玉兒。

臨行前,哲哲對父親莽古思說:『我很喜歡她,想要她陪著我,時常可以聊聊家鄉。

你放心,將來我一定幫她找個文武雙全的好女婿!』

最初看到這一幕的時候,我真的以為,哲哲是喜歡大玉兒才要把她帶走的。

可是細品之下卻發現,這是哲哲給父親莽古思的暗示。

當時大金的實力如日中天,皇太極又是努爾哈赤最得力的兒子,是大金汗位最有力的競爭者,這樣的皇太極未來是大有可為的。

可是,哲哲雖是正福晉,卻有一個隱痛——有女無子。

為此,劇中的貴太妃還曾私底下嘲諷過,科爾沁出美女,但就是生不出兒子。

在那個時代,女子無子,說不上是大罪過,但也絕不是什麼好事。

即便是哲哲這樣,出身尊貴,背後有勢力的女人,想要在嫁人之後站穩腳跟,也必須有個兒子傍身。

哲哲沒有兒子,所以她需要為此做打算。

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同族挑一些才貌出眾的女子,服侍皇太極,以鞏固她的地位以及科爾沁與大金之間的結盟關系。

之所以挑中大玉兒:一方面,大玉兒美貌聰明,很容易得到皇太極的歡心;另一方面,大玉兒是親侄女,對她隻有助力,沒有威脅,無論是得寵,還是生子,對她與科爾沁都是好事。

當然,哲哲也做了最壞的打算,就是皇太極沒有看上大玉兒。

不過那也無妨,將來把大玉兒嫁給哪個親王貝勒,同樣有好處。

對於哲哲的這些想法以及話裡的暗示,莽古思心領神會。

聯姻,一直是部落首領用於結交盟友最好的方式,也是莽古思所謂的生存之道。

當初莽古思將哲哲嫁給皇太極,就是為了與大金較好,同時籠絡住大金最有希望繼承汗位的皇太極。

哲哲沒有兒子的隱痛,他不可能不知道。

所以,在哲哲提出帶走大玉兒的時候,莽古思斟酌了片刻,便在哲哲篤定的神情下,答應了她的要求。

當然,哲哲隻是莽古思廣結善緣的一個,他還將孫女海蘭珠,嫁去了同樣強悍的察哈爾部。

而哲哲帶走大玉兒的打算,也正好解釋了劇中的一個細節。

哲哲親口說過,她離開科爾沁的時候,大玉兒才剛會走路,十幾年沒見的姑侄,感情真的好到了非要將大玉兒帶走嗎?

很顯然,如果不是別有目的,哲哲不會如此。

也因此,在皇太極因為預言,提出要娶大玉兒的時候,哲哲是十分贊同的。

不僅幫著皇太極打消了姑侄共侍一夫的顧慮,還用家族榮耀、族人性命、多爾袞的安危等來說服大玉兒必須認命。

在哲哲看來,聯姻是出身大部族的女人的宿命。

既然是宿命,那麼能夠嫁給一個有前途,有實力的男人,就是最好的歸宿與選擇。

海蘭珠

海蘭珠能夠得到皇太極獨寵,是哲哲意料之外的事。

對於這個侄女,哲哲起初是充滿同情的。

海蘭珠被嫁到察哈爾而後,生活過得水深火熱,丈夫對她非打即罵,直到丈夫意外去世,海蘭珠才被接回科爾沁。

哲哲本想趁著海蘭珠來盛京省親,在一眾親王貝勒中找個不錯的嫁個,可還沒等她著手物色,皇太極看上了海蘭珠。

這大大出乎了哲哲的意料。

她沒有想到,嫁過人的海蘭珠會有這麼大的魅力。

不過,於情於理於利,海蘭珠嫁給皇太極,對她來說都不算是件壞事,她在後宮又多了個親人,甚至幫手。

也因此,皇太極將海蘭珠封為宸妃的時候,哲哲雖有些為皇太極冷落了大玉兒抱不平,但並沒有反對或是質疑。

真正讓哲哲對海蘭珠產生防備之心的,是早晨請安的事。

那時的哲哲,已經成了皇後。

後宮妃子每天定時去皇後處請安,是規矩,也是為了彰顯皇後作為後宮之主的地位。

可入宮不久的海蘭珠,早晨請安卻經常遲到。

這引起了哲哲的不滿,她覺得這是海蘭珠自恃得寵,沒把她放在眼裡。

畢竟之前無論大玉兒如何得寵,也沒像海蘭珠這般慢待過她。

帶著不滿的情緒,哲哲對不久趕來的海蘭珠說:我瞧你紅光滿面,想來身子比從前好多了。

果然人逢喜事啊,連模樣、神氣都不同了。

海蘭珠不傻,聽出了這句話裡的弦外之音,是在提醒她別仗著得寵忘了規矩,忘了誰才是後宮的老大。

海蘭珠想辯駁,但是想到皇太極一直對哲哲十分尊敬,就咽下了嘴裡的話。

當晚,皇太極問哲哲:聽說今天早上海蘭珠來請安遲了些……

還沒能皇太極說完,哲哲便淡淡地回道:敢情皇上是興師問罪來的?

哲哲這句話,直接堵住了皇太極要為海蘭珠抱不平的話。

為了一個不遵守規矩的妃子,質問皇後,皇太極自知理虧,便委婉地說:不是,我正要說,她進宮不久,不懂規矩,你是應該對她格外嚴著些。

雖說理虧,但皇太極還是用話提醒哲哲,海蘭珠入宮不久,不懂宮裡的規矩是正常,你對她過於嚴厲了。

聽懂皇太極話裡的弦外之音後,哲哲忍著不滿,淡淡地說:她是皇上心坎上的人,我怎麼敢呢?

哲哲本以為敲打下海蘭珠,讓她長長記性也好,沒曾想皇太極卻來興師問罪了。

這讓她意識到,海蘭珠不會成為她的幫手,隻會威脅她的地位。

當然,哲哲絕不會傻到與皇太極硬碰硬。

她了解皇太極的性格,吃軟不吃硬,所以適當地提醒足以,如果拿著說事,勢必會引起皇太極的不滿,影響他們之間的關系。

也因此,關於海蘭珠請安的話題,到這就打住了。

經此一事,哲哲對海蘭珠的敵意與防備更大,尤其是不久海蘭珠誕下的八阿哥不足滿月,就被皇太極立為太子。

這讓哲哲更加有了危機感。

為了能夠壓制海蘭珠,哲哲不斷為大玉兒做說客,試圖緩和大玉兒與皇太極之間的關系。

在海蘭珠與大玉兒之間,哲哲更希望大玉兒得寵。

雖同為親侄女,但懂規矩,有分寸的大玉兒得寵,對她隻有利沒有弊,反觀海蘭珠,則大有越過她的勢頭,她不得不防。

而這也是哲哲處處維護大玉兒的原因之一。

後來,哲哲在被海蘭珠當面頂撞之後,稱病離京養病,這一舉動大有深意。

一來,眼不見,心不煩;二來,為了避其鋒芒,減少與海蘭珠的正面沖突;三來,她就是要讓所有人都知道,她是被海蘭珠氣病的,以提醒皇太極海蘭珠的恃寵而驕。

對哲哲來說,最重要的是她的皇後之位,她不允許任何人威脅到她的地位。

不過,她也清楚,多年的夫妻感情擺在那裡,只要她不犯大錯,皇太極不會糊塗到廢了她。

所以,適時的遠離是非之地,也不失為明智之舉。

由此可見,哲哲的心思與手段,不次於任何人。

福臨

曾經看《孝莊秘史》,我一直認為福臨能夠得到皇位,全靠多爾袞因大玉兒的原因,全力給予支持。

可如今重溫福臨登基的始末,卻發現我哲哲才是背後真正的推手。

皇太極沒有留下遺詔,就去世了。

皇帝之位由誰繼承,一時成了難題。

作為後宮之主的哲哲,在操辦完皇太極的大喪之後,第一時間找到族長代善與謀臣范文程商議此事。

她需要了解八旗親貴們的想法,然後再謀劃下一步怎麼辦。

聽到一部分人擁立豪格,哲哲並不感到意外,畢竟豪格是皇太極的長子,繼位也是名正言順。

讓她意外的是,另一部分人擁立多爾袞,她問道:不是『父死子繼』嗎?

多爾袞是皇上的弟弟啊。

聽到范文程細數歷史上不乏『兄終弟繼』的例子之後,哲哲犯難了。

她以為,皇位的繼承人只要在皇太極的眾皇子之中,選一個就可以。

如今多了一個多爾袞,這對她來說,並不是好事。

哪個皇子繼位,她都會穩坐母後皇太後的寶座,唯獨多爾袞不行。

也就是說,從一開始,哲哲心裡就不希望繼位的是多爾袞。

因此,在范文程提出,為了避免豪格與多爾袞之間發生沖突,影響大清穩定,應該另立皇子的時候,哲哲第一時間表示贊同。

為了落實另立皇子的提議,代善負責說服豪格,哲哲負責說服多爾袞。

隻不過,哲哲並沒有親自出面,而是把任務交給了大玉兒,她鄭重地說:玉兒,大清在這變局上,亂不亂,就靠你了。

不得不說,哲哲真的是知人善任。

她了解多爾袞對大玉兒的情義,也了解大玉兒識大體、顧大局的性格,將事情交給大玉兒成功幾率翻倍。

在大玉兒去說服多爾袞的同時,哲哲又找到代善,提出立福臨的想法。

在代善表示要論子以母貴的家法,輪不到福臨的時候,哲哲說道:

『大哥,我提出福臨,有一個重要的緣故。

照這情勢看來,多爾袞必然攝政掌權。

先帝曾經對我預言,豪格不是多爾袞的對手,還要要設法保全豪格。

看來經過這回皇位之爭,叔侄倆結怨是不免了。

真要到那兩虎相爭的時候,誰來節制多爾袞?

我照料過他幾年,他對我總算尊重。

可是,這都不如玉兒跟他青梅竹馬的情分深。

玉兒心思細。

口才好,隻有她能跟我一塊兒節制多爾袞,不讓先帝擔心的事情發生』

這段話是在提醒代善,豪格鬥不過多爾袞,你們也鬥不過多爾袞,但是先帝遺言必須保全豪格,而隻有她和玉兒才能牽制多爾袞,所以玉兒的福臨必須繼位,換做其他任何皇子都不行。

在哲哲明確的表態之下,一向恪守君臣之道的代善也決定支持福臨,畢竟母後皇太後的意願,他必須重視。

在舉行八旗公議,確定誰來繼位的之前,哲哲將選繼承人的規則,提前透露給了福臨,不斷告誡福臨,一個要選方的,而不是圓的,而福臨也順利成為大清的皇帝。

從范文程提出另立皇子的對策開始,所有的一切就都在哲哲的掌控之中。

無論是說服豪格與多爾袞,還是說服代善支持福臨,亦或者是暫時瞞著玉兒,私下引導福臨。

甚至於,她早就猜到了,在博果爾與福臨之間,多爾袞一定會支持福臨。

至於哲哲為什麼非要推福臨上位,原因也很簡單:

一來,福臨從小與她親近,大玉兒與她的關系更是親密,福臨登基,她的母後皇太後之位不僅坐得安穩,還會舒心,這是貴太妃所生的博果爾登基,得不到的。

哲哲一直都知道貴太妃對她是陽奉陰違。

二來,她與大玉兒出身同族,好事自然要落到自己的家族裡,這對她和大玉兒,以及科爾沁都有好處。

三來,她確實是為了皇太極的囑托,保全豪格。

她清楚,如果是博果爾繼位,以貴太妃的心機,更願意看到豪格與多爾袞兩虎相爭,博果爾坐收漁翁之利,到時候她想幹預,條件也不允許。

縱觀哲哲的一生,她不是在為了家族榮耀努力,就是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與利益而謀劃,甚至算計。

這是那個時代的女人的悲哀,女人需要完全依附男人而活,活得好與不好,完全取決於家族勢力,取決於丈夫的心思,取決於子嗣,而不由女人自己。

卿心君悅,一位情感觀察者,Ta說書評人、影評人。

用文字溫暖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