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用了各種外交方法,想得到西洋各國的援助,但都失敗了。《網路歷史》

《中國近代史》1894年甲午戰爭前後,時任北洋通商大臣兼北洋水師最高指揮官的李鴻章,用了各種外交方法,想得到西洋各國的援助,但都失敗了。

國家之間的關系,不比私人之間關系,是最不講理,最不談情的。

國家之間都是自私自利的。

有共同利益就是盟友,利益沖突就是敵人。

各國的外交家都是精於打算盤的高手,西洋各國原本也想在遙遠的東方,搶地盤做生意,但在甲午戰爭之前,並沒有積極推動,一是因為他們忙於瓜分非洲;二是因為他們各方勢力相互牽制不相上下;三是因為在遙遠的東方尚有大清王朝和日本兩個獨立的國家,具有相當的抵抗力。

在甲午戰爭進行的時候,李鴻章雖然千方百計的尋求他們的幫助,西方各國卻一個個隔岸觀火,嚴守中立。

他們都認為大清王朝愈敗,愈需要他們的援助,而且更加願意付出代價;同時他們又覺得日本雖然打勝仗了,卻會消減日本的力量。

在西洋人眼中,中日甲午戰爭,無論誰勝誰敗,終究是兩敗俱傷。

他們反倒可以坐收漁翁之利

所以不管李鴻章怎麼想辦法獲取西洋各國的援助,他們都會嚴詞拒絕,保持中立。

甲午戰敗後,隨即而來的就是大清王朝與日本簽訂的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1895年4月17號,清光緒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

此條約一經簽字,俄、德、法三國就聯合起來,強迫日本退還遼東半島,包括旅順、大連在內

主動的是俄國,德國、法國不過是附和。

看似是為了聲援大清王朝,其實是日本的做法影響到了這三個國家在華的利益。

當時時任俄國財政部長威特正在趕修西比利亞鐵路,他發現東邊一段,如繞黑龍江的北岸,路線太長,工程量大而且施工難度也大,如果橫跨大清的東三省,路線可以縮短,工程也比較容易。

同時海參葳太偏北,冬季結冰,不便軍艦航行。

如果俄國能夠得到大連、旅順,俄國在遠東就有了完善的軍港和商港。

修建鐵路以及為得到一個港口,這就是俄國威特想趁機達到的目的。

而法國當時聯俄以對德,俄國要法國幫忙,法國不得不幫,也不敢拒絕,更何況法國也想在遠東有所發展。

德國的算盤更加精,他想附和俄國,一可以讓俄國知道德國是俄國的朋友;二是因為如果俄國在遠東發展,在歐洲就不會插手,德國正好順水推舟;三是因為德國也可以向大清王朝索取援助代價。

這就是三國幹涉之下的《馬關和約》真實動機。

《馬關條約》發表後,俄、德、法三國就向大清表示同情,說條約太無理了,他們願意幫助大清挽回失地的一部分。

當時大清對於這種援助的友誼是求之不得的。

經過三國的勸說,以及施壓下,戰後日本不敢不順從三國的勸告,於是退還遼東半島,但是加賠款三千萬兩。

再加上原定賠款的二萬萬兩,大清當時國庫已空虛,負擔不了那麼多銀兩。

威特一口答應幫大清從俄、法銀行借一萬萬兩,年息四裡。

數額巨大,利率之低。

使大清受寵若驚。

俄國真可算是好朋友啊。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俄皇尼古拉二世行加冕典禮。

邀請大清王朝派頭等大員去參加。

大清乃派李鴻章為慶賀加冕大使。

威特深知國人的心裡,所以他與李鴻章交涉時,直言日本之可惡,這是李鴻章乃至於全國人士都願意聽的話。

這種心理的進攻相當順利,威特進一步說,俄國在戰爭之際,本想參戰,但因交通不便,俄軍未到,戰爭就結束。

遂提出在大清東三省修建鐵路,李鴻章主張由本國自己修建,但威特卻告以大清之財力無法修建。

威特最後威逼說,大清拒絕俄國的好意,俄國就不在援助中國了。

這話把李鴻章嚇服了,於是他私下與威特簽訂了密約,俄許援助大清抵抗日本,大清許俄修建中東鐵路。

讓李鴻章沒有想到的是,光緒二十二年的《中俄密約》卻成了終生大錯。

甲午戰爭後,日本在短期內並沒有再次進攻大清的想法。

恰恰相反的是,日本政府還想籠絡大清,因為西洋勢力在大清太大了,對日本相當不利。

說白了,俄國威特本意不是要援助中國,而是想利用中東鐵路和港口侵略大清。

以後的瓜分之禍,日俄戰爭,二十一條,以及九一八事變都是那個密約導致的。

因密約的簽訂,西洋諸國《德國、法國、英國、比利時等》也開始想在大清分得一杯羹。

德國派兵占領青島,想要獲得膠州灣及青島及山東修鐵路和開礦的權力。

大清答應了,至此山東就是德國的利益范圍了。

俄國看見德國占了便宜,於是派兵占領了旅順、大連。

俄國政府話說的好聽,說是援助大清,維持華北的勢力均衡,不能沒有旅順、大連,並且還要修建南滿鐵路。

大清沒有辦法,隻能答應,花費三千萬贖回的遼東半島,又被俄國奪回去了,俄國還說,是大清唯一的朋友!這就是朋友啊,背後捅刀的朋友,以助我之名,行侵我之實。

俄國在東北有了中東鐵路、南滿鐵路、旅順、大連;東三省成立俄國的勢力范圍。

英國要求租借威海衛、九龍及長江流域的權利,法國要求租借廣州灣、廣東、廣西、雲南的權利,日本要求租借福建的權利,意大利要求租借浙江的三門灣。

除意大利的要求以外,大清都答應了。

唯獨列外的是,美國沒有提出要求,但是美國利用外交,使各國不完全割據所劃定的范圍,使各國承認各國在大清境內都有平等的通商權利。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門戶開放主義。

這種由列強誘導下的瓜分運動,就是由甲午戰敗引起的,在近現代,打仗是不能輸的,輸了就要面臨割地賠款。

今天就到這兒,以史為鏡,以史為鑒,以史為師。

歡迎大家點贊收藏評論,圖片系網絡,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