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務運動是在1840年,中國大門被英國為代表的西方列強打開後,最具實質性的『自強』運動。
一方面它受林則徐、魏源思想激發;一方面直接因應對太平天國運動而出現。
洋務運動首先是軍事上的洋務運動,這和明朝向葡萄牙學習進而仿造佛朗機銃的明朝軍事洋務運動是一樣的。
但比明朝更先進的地方在於:清朝的洋務運動,從軍事拓展到民用,然後有了思想上的向西方學習。
包括廢棄漢字、中醫等觀點都是洋務運動後期,民間知識分子開始具有的,進而目的是向西方全面學習。
前期洋務運動《1885年之前》,主要是在軍用、民用的學習,在這期間,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是三大主帥。
然而,左宗棠作為『洋務運動的主帥之一』,在對於他在洋務企業《軍用、民用》的功績介紹上非常薄弱。
那麼原因是什麼呢?
其一:左氏企業系於今某些企業沒有直接繼承關系。
例如最著名的福建船政局、蘭州織呢局和蘭州制造局三家軍用、民用企業的繼承企業相對聲明不顯且間斷。
福建船政局的後續企業福建船舶工業集團等並無直接繼承關系,這與輪船招商局和現在的世界五百強企業招商局有著嚴重的區別。
因此,在資本推動上就比較薄弱。
而且福建船政局左氏隻是籌建、日後調往西北也是隻能指導建議且遠在西北。
其二:蘭州的地理、當時條件、經濟和文化都比較薄弱,再加上東部沿海地區資本力量、人性中有頑固的嫌貧愛富思維《讀書人更是如此》。
蘭州作為洋務運動西北大本營,地處後進之地,在當時經濟、文化發展薄弱,與洋務派東部沿海地區相比無論在企業規模還是效益方面都差得比較多。
所以,研究也就不深入。
其三:現代某些人有意識地忽略,這個比較陰險。
李鴻章已經被一些人有意識、有目的的描摹成『洋務運動唯一主將』,左宗棠則日益被描摹成『守舊派』大臣。
而這種有意為之,對不懂歷史的讀者危害性非常大。
還有一種人隻講或者隻允許講左宗棠的軍事業績,避談左氏洋務企業或談即不屑一顧。
之前,本賬號對李鴻章的洋務企業進行過介紹,主要是輪船招商局和開平礦務局。
這兩個局代表了李氏洋務企業的前期、後期發展情況。
前期洋務企業靠政策特別是壟斷政策,輪船招商局作為『清政府籌建並控制』的類似於事業單位的性質,享受著壟斷政策好處,也正是因為壟斷政策才使得他沒有被鬥垮,同時也因為清廷、地方的財政支持讓其在與外企競爭中一直立於不敗之地。
清廷主管下的中國在弱,以中國的體積,支撐起一兩家企業如果都做不到的,那才怪了。
開平礦務局則是後期在鐵路、電報指引下對自然資源的壟斷,與前期相比,李鴻章、盛宣懷、清廷更加貪婪和無能,好端端的企業竟然被一個美國青年聯合他人哄騙走,盡管這個人後來還當了美國總統,1933年被富蘭克林·羅斯福鬥敗。
總體上,李氏洋務企業通過這兩個案例,我們可以初步明確李氏的洋務主張和方式方法。
那麼,左氏如何呢?
同樣都是失敗的企業,左氏是見識上的失敗,李氏是目的上的國家失敗與個人成功。
見識上的問題可以彌補,例如左宗棠對於鐵路問題的看法變遷。
思想和目的上的問題,則基本沒有辦法彌補。
例如1873年李鴻章想扔掉新疆,1901年他同樣不僅想把新疆扔掉,東北、外蒙甚至西南也扔掉。
這就是思想問題了,你怎麼改?
沒辦法改!
為了個人利益可以拋棄一切;為了個人利益,喜歡用長遠利益、整體利益作為托詞。
而這些在宋朝就出現過。
宋朝為了自我利益,拋棄西北西南部分領土、燕雲十六州等收復;
南宋為了自我利益,拋棄收復北方領土;
明宣宗以後為了自我利益,拋棄了東北絕大部分以及朱棣的大部分歷史業績;
清朝更不用說了。
見識很難遺傳,那要看個人。
思想卻可以遺傳,而且是一片的。
具有李鴻章思想的人,在宋朝之後就是大面積存在,而這是我們復興過程中最大的攔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