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5766字 | 閱讀需12分鐘
雍正帝是不是合法繼承?
雍正帝
摘要:由於康熙遺詔部分內容缺失遺漏,清朝雍正帝繼位一直是歷史疑案,學術界對於雍正帝繼位問題眾說紛紜。
一些學者提出雍正帝不正當繼位,即『篡位說』和『自立說』。
但是也有大部分學者認為雍正帝合法繼位,也即『合法繼位說』。
通過對中文史料的發掘和解讀,對康熙帝臨終之際的所思所想和情形分析研究,以及西方史料中傳教士文獻的記載,雍正帝很有可能是合法繼位。
關鍵詞: 清 雍正 繼位 合法性
引言
談起清朝雍正帝,人們可能都對他如何繼位比較好奇,畢竟這也是清朝歷史上的一大疑案。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公元1722年,關閉七天的紫禁城門終於打開。
這一天正好是雍正舉行登基大典,但是儀式卻簡單得不能再簡單,沒有皇帝登基應有的隆重感。
而且讓一些大臣們感到詫異的是,雍正不走乾清宮正門,而從東旁門進入。
登基儀式有一個列坐賜茶的環節,雍正說:皇考靈柩在上,又怎麼忍心下咽?
還是免了吧!移交皇帝玉璽,表明皇位正式接受,應有乾清宮禦路中行,雍正說:改到甬道吧。
由於雍正登基儀式簡單,有人就說雍正『不走正路』,而雍正把年號定為『雍正』,也算是為自己正名,表示得位之正。
其實,康熙帝傳位於雍正既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
康熙帝生前最擔心的就是他的兒子們為爭奪儲君而手足相殘,但依然還是發生了『九子奪嫡』。
康熙帝生前也曾表示,他去世後一定會選擇以為可以托付的人做皇帝,這個人就是後來的雍正。
雍正帝在位的十三年,把國家治理的也是相當好的,這或許正是康熙帝生前最想看到的。
雖然雍正帝繼位之初,民間流傳著其得位不正的傳言,但傳言畢竟是傳言,可信度較低。
如果從歷史客觀角度考慮,雍正帝很有可能是合法繼位。
一、學術界關於雍正繼位的現有說法
雍正皇帝在位十三年,在康熙時期和乾隆時期之間起了過渡作用。
雍正帝是一位神秘的皇帝,他的身上有許多謎團,而最有爭議的莫過於雍正繼位。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在北郊暢春園病逝,雍正繼位。
由於關於這段歷史的史料記載不充分,歷史證據不足,因而雍正帝的繼位一直是歷史上的懸案。
學術界對於雍正繼位問題眾說紛紜,關於雍正帝的繼位,學術界目前大致存在著三種說法。
一種是以金恒源為代表的『篡位說』,一種是以馮爾康、楊啟樵為代表的『合法繼位說』,還有一種則是『自立說』。
由於研究這一問題的資料比較欠缺且存在歧義,加上繼位之際的歷史撲朔迷離,諸家觀點目前處於僵持狀態。
二、質疑雍正不正當繼位
雍正繼位問題是清朝歷史上最大的疑案之一,一些學者根據對相關史料的查找和分析,認為雍正不正當繼位,持『篡位說』和『自立說』觀點。
但如果對持『篡位說』和『自立說』觀點學者給出的理由細細推敲,則就不攻自破了。
《一》篡位說
支撐『篡位說』的一個重要理由,就是雍正將康熙遺詔上的『十』字改成『於』字。
持『篡位說』觀點的學者認為,康熙帝原來想要傳位的是十四子允禵,康熙病逝前擬好遺詔,急召皇十四子允禵回京繼承皇位。
但由於當時皇十四子允禵正在西北,所以雍正、隆科多等人就把遺詔壓下來,並將詔書上說明傳位十四子的『十』字改成了『於』字。
如此以來,雍正就順利依據遺詔繼承皇位。
但是,如果將『十』字改成『於』字,細細推敲就會發現其不成立。
中國著名的清史學家閻崇年對此做了分析。
第一,當時清朝使用的是繁體字,『於』字應寫成『於』字。
如果真如『篡位說』學者所說,雍正將『十』字改成了『於』字,那操作起來就相當困難了。
單從外觀來看,『十』字和『於』字就相差甚遠,更改後的痕跡也會相當明顯。
第二,根據清朝當時行文的習慣,遇有皇帝第幾子時,習慣寫作『皇某子』,如皇四子、皇十四子。
如果將『十』字改成『於』字,『傳位皇十四子』則成為『傳位皇於四子』,這在字面上就行不通了。
第三,清代的官方文件為清字即滿文,康熙立儲遺詔的漢文部分無法做到完美篡改,滿文部分更是難上加難。
滿文是拼音文字,皇子被稱為阿哥,如此皇十四子為『juwanduiciage』,皇四子為『duici age』,如果刪除『十』即『juwan』,必然會出現字間距寬大空白的情況。
當時沒有塗改技術,隻能挖補重寫,如果挖改,就過於明顯。
經過上述種種分析,雍正等人更改詔書篡位顯然是不成立的。
《二》自立說
『自立說』即『無詔自立說』,持這一觀點的學者認為,雍正是在康熙病逝後自立儲君的。
無論是從哪種角度考慮,這種觀點都是不切合實際的。
首先,如果雍正是自立儲君,那麼康熙遺詔就很有可能是雍正、隆科多等人編纂的。
既然雍正自行編寫詔書,那他肯定會把遺詔編寫得天衣無縫,又怎會引起人們對康熙遺詔的諸多爭議呢。
顯然,這種觀點也是不成立的。
其次,《清實錄》中明確記載,康熙帝於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晚病逝,曾在寅時召七位皇子和隆科多至禦榻前,口傳諭旨任命皇四子胤禛為帝。
如果雍正無詔自立,那些皇子和大臣又怎會不知道。
所以,『自立說』不成立。
三、雍正繼位合法性理由
正如清史專家林乾先生所說,雍正繼承皇位可謂是一個平凡皇子的逆襲。
林乾先生在其著作《雍正十三年》中稱皇四子胤禛為『富貴閑人』。
雍正繼承皇位可以說是情理之中,從多方面解讀,雍正繼位合法性有如下理由:
《一》康熙遺詔
康熙遺詔是雍正繼位最直接的證據。
康熙遺詔於二零一三年在遼寧省檔案館新館曝光,這份遺詔是用滿、漢、蒙三種文字書寫了同一內容,第一部分講述了康熙在位六十年的功績,第二部分宣佈了皇位的繼承人。
遺詔中寫道: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繼皇帝位。
這份詔書的第二部分有力地表現出了康熙對雍正的肯定,可以證明雍正是憑康熙遺詔合法繼位。
《二》雍正表現深得康熙欣賞
前文提到皇四子胤禛是一位『富貴閑人』,而康熙帝最後選定了這位『富貴閑人』也是有一定原因的。
第一,胤禛沒有參與到太子黨和八爺黨的儲位爭奪中。
儲位之爭中,競爭最激烈的就是太子黨和八爺黨,康熙其實也已經對太子心灰意冷。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初三日,皇長子胤禔向康熙密報:太子胤礽趁著夜色,走進您的幔帳,向內窺探。
康熙當時感到自己的人身安全受到了嚴重威脅,而這個人就是太子。
這讓康熙想到一年前,心腹詞臣、工部尚書王鴻緒在蘇州調查太子強買平民子女的密折:『皇上行事至慎至密,人莫能測,真千古帝王所不及,但恐進來時候不同,有從中窺探至尊動靜者』康熙不禁重視起來。
自從五年前,康熙以『結黨議論國事』的罪名將領侍衛大臣索額圖逮捕拘禁,活活餓死後,就對太子產生了警覺,胤禔的告密讓康熙感到氣憤。
皇十八子胤衸病逝,胤礽態度冷漠,這讓康熙更加悲憤。
盛怒之下,康熙宣佈廢儲。
太子集團一倒,就剩下八爺集團了。
朝中許多大臣支持胤禩,康熙很快發現了胤禩蠢蠢欲動。
但康熙也有意再立胤礽為太子,同時對八子胤禩的態度也很冷淡。
曾說:『八阿哥未嘗更事,近又罹罪,且其母家亦甚微賤』康熙為九子奪嫡身心疲憊,日漸衰頹。
在這個時候,『富貴閑人』的胤禛自然而然被康熙注意到,康熙深感欣慰。
第二,雍正的孝心。
雍正還是皇子時,一直把康熙帝當作一位慈父來孝敬。
康熙也感受到了胤禛的孝心,曾在上諭中評價胤禛誠孝。
『誠孝』二字可謂體現出了胤禛在康熙心中的分量,康熙也對胤禛的孝心給予了肯定和表揚。
《三》穩定時局的需要
根據史料記載,康熙帝生前非常疼愛皇十四子允禵,任命皇十四子允禵為撫遠大將軍,遠征西北。
一些學者認為,康熙帝默認皇十四子允禵為儲君,讓他出征西北一是為了鍛煉他,二是為了將他與眾阿哥分開。
因此,並不排除康熙帝有意傳位皇十四子允禵。
但是據傳教士文獻透露出的信息,是康熙帝在臨終之際傳位於皇四子。
1736年10月22日,耶穌會傳教士巴多明神父在致杜赫德神父的信中,這樣說道:
康熙皇帝去世時,第十四子還在韃靼腹地,正領著中國軍隊和準噶爾打仗。
因為他功勛卓著,他的十八歲的兒子寶基《Poki》特別出眾,深得《康熙》皇帝的喜愛,大家都毫不懷疑皇上會讓他《十四子》繼承皇位。
但是死神比預期的早降臨了,當時十四子離北京很遠,康熙皇帝擔心如果讓十四子繼承皇位,在他從遠方趕回來即位期間,帝國內部會有動亂。
他把目光投向了與第十四子同母所生的第四子。
他們的母親還活著,她更喜歡十四子,而不是剛剛被任命的雍正。
這就更加速了十四親王及其兒子寶基的受貶。
據此,康熙帝本打算傳位於皇十四子允禵,但允禵遠在西北。
如果傳位皇十四子允禵,京城距西北路途遙遠,在允禵回京繼位期間,皇位將會空懸數日,到時可能會引起京城動亂。
所以,康熙帝為了穩定時局,為了國家社稷,就把皇位傳位於皇四子胤禛。
《四》西方文獻關於雍正繼位的記載
雍正史研究的專家馮爾康先生認為,發掘史料,擴大研究范圍是雍正帝嗣位疑案的研究方法之一。
一些學者大都利用中文文獻研究雍正帝繼位合法性問題,但如果從西方文獻入手,也能找到雍正帝繼位的史料記載,從而進一步找到雍正帝合法繼位的歷史證據。
擔任耶穌會中國副省會長的葡萄牙耶穌會士高尚德,於1723年10月31日《雍正元年十月初三日》向耶穌會總會長致函說:
《康熙帝》臨終前三四個小時,他招來了皇四子,任命他為其權力繼承人,撇開了兩個被囚禁多年的年紀較大的兒子。
同時,排除了至其時一直在宮內可自由行走的皇三子。
因為是正式報告,要求要慎重、可靠、準確,而且也代表著高尚德的立場,所以高尚德的這一報告恰恰表明康熙帝傳位於雍正,雍正是按照康熙的遺旨合法繼位。
意大利傳教士馬國賢的日記中也提到了雍正帝繼位問題,《馬國賢日記》指出:
後來我才明確地得知,皇帝對醫生完全失去了希望,他把帝國托付給了他的第四個兒子;然後他手握著那已經寫好,而且保存在一個小抽屜裡的遺囑,下令說照此辦理。
在他大行後,遺囑開讀了,確實了第四子被任命為他的繼承人,號雍正。
對此,在場兄弟們無一表示反對,因此他開始發號施令,君臨天下,大家一致俯首臣服。
由於《馬國賢日記》是寫給自己看的,在於記錄,保存清朝的回憶,所以沒必要去迎合官方口徑而記載一些虛假情況。
1722年12月20日康熙帝去世當天,馬國賢晚上在和安吉洛神父聊天,他們聽到低沉嘈雜之聲,好像還有一些其他聲音從宮中響起。
於是就把門鎖上,爬到住處的墻頭上了望,聽到步行的人說:康熙皇帝去世了。
隨後他就被告訴,『禦醫們斷定皇帝不治後,陛下指定了第四子雍正為繼承人。
雍正即刻繼位,人人都服從了他』。
馬國賢是在康熙帝死後被告知康熙帝傳位給皇四子的,消息來源很早很直接,反映的恰恰是康熙帝駕崩後耳聞目睹的信息。
《馬國賢日記》中記載的康熙帝傳位於雍正可能也屬實際情況,這就為雍正合法繼位又增添了歷史證據。
《五》雍正的努力爭取
雍正從小就有遠大的抱負,他希望以後在他的治理下,清朝可以變得越來越強盛。
因此,雍正為了實現自己的抱負,也想成為儲君,成為清朝未來的皇帝,從而施展自己的理想藍圖。
但是,自古以來儲君之位都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得到,需要付出萬分努力去爭取,更何況康熙帝還有許多兒子,他們都對儲君之位虎視眈眈。
雍正要想從眾阿哥中脫穎而出,就必須做好萬全的準備,一步一步地去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需要得到康熙帝的肯定與信賴。
在爭奪儲位的過程中,擁有好的謀臣是十分重要的,可以獻計獻策。
雍正還是皇子時的謀臣是他待以國士的戴鐸,康熙五十二年始,戴鐸前後給胤禛出策。
戴鐸的第一策是勸胤禛絕不做旁觀者。
此時正是皇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廢,戴鐸建議胤禛吸取廢太子的教訓,要處理好兄弟之間的關系,不可凌辱兄弟,對待兄弟要寬容大度。
同時,還應當處理好與父皇之間的關系,多聯系康熙帝的親信重臣。
戴鐸的第二策是勸胤禛堅定信心。
此時是皇八子大病不起,失去了儲位最強競爭者,減輕了阻力,胤禛離自己的理想抱負又近了一步。
康熙五十六年,胤禩大病痊愈,康熙帝也恢復了對他的各種待遇。
當時,康熙帝要在眾阿哥中選派大將軍出征西北,這個消息到處傳播,而胤禛心裡明白,康熙帝是不可能派他去的。
再後來,康熙帝任命皇十四子出征西北,當時許多人都認為康熙帝默認皇十四子為儲君。
越是這個時候,胤禛越不能自亂陣腳,越要對自己抱有堅定的信心。
皇天不負有心人,雍正最終獲得康熙帝的肯定和信任,實現了自己的理想抱負。
結語
綜上所述,『篡位說』和『自立說』在某種程度上是不成立的。
康熙遺詔的第二部分寫明了康熙帝傳位於雍正,修改遺詔不太可能,所以雍正帝很有可能是按康熙遺詔合法繼位。
再者,雍正還是皇子時的表現也深得康熙欣賞,不然又怎會評價他『誠孝』。
而且就算康熙帝本想傳位於皇十四子允禵,但迫於當時情勢的考慮,為了江山社稷穩定,康熙帝在臨終之際傳位於雍正也是一個萬全之策。
事實證明,雍正在位的十三年也確實沒有辜負康熙帝的期望。
當時清朝已經有了在京的傳教士,而這些傳教士的相關文獻記載也是研究雍正帝合法繼位問題的重要資源。
西方文獻中關於雍正帝繼位的記載表明,康熙帝在臨終之際傳位於雍正,雍正帝是合法繼位。
當然,對於雍正帝繼位問題的研究仍在不斷進行,其歷史證據也有待更多史料的發現。
參考文獻
[1] 林乾 . 雍正十三年 [M] . 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7.
[2] 趙國軍 . 疑遺詔繼位說疑改詔篡位說疑弒父奪位說『康熙遺詔』 助解雍正繼位之謎 [J] . 中國地名 ,2015.
[3] 向敬之 . 雍正迷局 [M] . 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2021.
[4] 常建華 . 從西方文獻看雍正帝繼位的合法性 [J] . 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
[5] 吳志良,金國平 . 西方文獻對雍正繼位的記載[J]. 國際漢學 ,2009.
[6] 馮爾康 . 雍正繼位新探[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8.
[7] 馬國賢 . 清廷十三年:馬國賢在華回憶錄[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8] 張雙志 . 雍正繼位新解 [J] . 清史研究 ,2007.
[9] 吳秀良 . 允禵更名與雍正繼位問題再探討 [J] . 清史研究 ,2013.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