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熙王朝》中,康熙非常疼愛自己的女兒藍齊兒,而藍齊兒也活得很快樂。
當時藍齊兒喜歡上了李光地,噶爾丹出使大清,意外邂逅了藍齊兒,並喜歡上了她。
出於和平的考慮,孝莊太後說服了藍齊兒,最終藍齊兒嫁給了大清的敵人噶爾丹。
不過十年以後,雙方還是撕破了臉,噶爾丹帶領軍隊入侵大清,而康熙也有足夠的實力與之應戰。
最終雙方交戰,死傷慘重,康熙一戰消滅噶爾丹,藍齊兒則親眼見證自己的哥哥胤禵殺死自己的丈夫噶爾丹,而這一切都是自己父親造成的。
藍齊兒的原型是固倫榮憲公主,她並沒有嫁給噶爾丹,而是在十八歲的時候嫁給了漠南蒙古巴林部。
這也是大清王朝一貫的手法,通過婚姻關系不斷地拉攏周邊的勢力。
她所嫁的烏爾袞,實際上和她有血緣關系。
烏爾袞是皇太極的曾外孫,他的母親是皇太極的第五女,固倫淑慧長公主。
當然了,康熙皇帝也沒有那麼消滅噶爾丹,實際上清朝和準噶爾的恩恩怨怨持續了上百年,在乾隆朝的時候在真正完成了征服。
在康熙時期,雙方一共打了七年,兩度大戰,康熙三次親征才消滅了噶爾丹汗的勢力。
清朝統一準噶爾的過程,並不是事先有計劃的,三代皇帝身體力行完成了統一。
實際上,清朝和準噶爾的關系是非常復雜的,三代皇帝的想法也是不斷在變化的。
從公元1662年到1762年,百年時間才徹底地解決了準噶爾的問題。
清朝統治者的政策是非常靈活的。
通常情況下,周邊的部落只要表示歸順,一般都會認為他臣服了。
早期的時候由於準噶爾願意名義上服從大清,所以清朝也沒有打算去占領準噶爾。
畢竟清朝初年的時候,主要的力量都是用來消滅明朝的殘餘勢力,不能夠多方出擊。
康熙繼位以後,先是整頓朝政,收拾了權臣鰲拜等人,然後開始了平定三藩之亂。
在這期間,準噶爾趁機發展起來,噶爾丹汗不斷的吞並別的地盤。
等到康熙二十年,噶爾丹取得了西藏的支持,並且還征服了天山南部及中亞部分地區,他的勢力迅速等到增強。
不過康熙還是沒有采取強力措施,盡量以和解的方式來講解雙方的問題,避免激化噶爾丹和清朝的矛盾。
康熙二十七年的時候,準噶爾和喀爾喀爆發了戰爭,準噶爾打敗了喀爾喀。
喀爾喀戰敗以後,有數十萬的蒙古人逃往清朝的北部邊境,這給清朝帶來了巨大的政治壓力。
如果康熙不收留這些人,喀爾喀將被吞並。
可是如果康熙保護這些難民,必然和噶爾丹汗其沖突。
所以準喀之戰成為了康熙對噶爾丹用兵的導火索。
果不其然,噶爾丹向康熙索要喀爾喀部落首領。
後面,雙方還進行過一系列的和談,不過最終走向戰爭。
康熙從康熙二十八年就開始進行周密的部署,大軍在各個戰略要地進行了集結。
同時,康熙一方面沒收了噶爾丹1500人的商隊,另一方面他還派出使者,讓俄羅斯斷絕對噶爾丹的援助。
康熙二十九年六月,康熙主動出擊發動了烏爾會遭遇戰。
烏爾會之戰是康熙和噶爾丹的第一次戰爭,雙方共投入兵力4萬餘人,決戰持續了6個多小時,最終清軍兵敗。
清軍失敗的根源在於缺乏統一,具體的作戰方案,導致先頭部隊各自作戰。
不過康熙肯定不會承認自己的失誤,而是將所有的責任推給前線的官吏,並進行了處罰。
阿喇尼、吉兒他佈被革去議政,降四級,隨同的官員全部被革職。
康熙二十九年7月,烏爾會之戰後的第40天,噶爾丹出兵烏蘭佈通,直逼北京城。
此次戰爭雙方互有勝負,清軍的損失甚至比噶爾丹的軍隊還要大一些,連康熙的舅舅佟國綱也死於此次戰役。
他是在準備撤退的時,被滑膛槍打死。
可以說康熙是慘勝,但是至少明面上康熙的大清軍隊是贏了,因為噶爾丹撤退了。
畢竟噶爾丹孤軍深入,大清兵力雄厚,各路的援軍又陸續來到烏蘭佈通,即將對噶爾丹形成包圍圈,此時的噶爾丹隻能盡快返回漠北。
為此,噶爾丹采取了對大清講和的策略,並且精心設計了一套談判程序,以便趁機脫逃。
噶爾丹在撤退的過程中,他的部隊大量減員,從兩萬人減少到數千人。
原因就在於噶爾丹的部隊爆發了瘟疫,這使得噶爾丹實力大損,人員銳減,部眾生活極為艱難。
為此,噶爾丹一方面表示對清朝順從,另一方面則不斷地招兵買馬壯大自己。
為此,康熙也沒有很好的辦法解決。
因為康熙率大軍遠征,噶爾丹如果提前知道消息,很容易又逃跑。
等到康熙撤兵以後,噶爾丹又會卷土重來。
經過幾年的發展,噶爾丹又恢復了元氣,他又能夠組織近一萬人的部隊了。
康熙三十四年的時候,康熙決定用計誘使噶爾丹大軍前來,然後伺機消滅他。
不過,康熙還是沒有成功。
康熙三十五年二月,康熙再次親征噶爾丹,在昭莫多擊敗了噶爾丹,噶爾丹隻能帶著幾十人撤退。
昭莫多之戰完全改變了雙方的關系,清朝從此奠定勝局。
當時康熙認為噶爾丹隻有數十人突圍,已經不可能再卷土重來了。
出乎意料,噶爾丹又糾集了5000餘人,但是失去了輜重,並且生計困難。
得知這個消息以後,康熙決定第二次親征噶爾丹。
康熙三十五年九月十九日,康熙帶著軍隊從京城出發。
此時,康熙並不打算武力擊敗噶爾丹,而是想招降噶爾丹。
為此,康熙極力籠絡噶爾丹的親信,甚至還不斷遣返俘虜與家人團聚,目的也是分化噶爾丹。
康熙完成部署以後,慢慢等著噶爾丹投降,所以他甚至還瘋狂打獵。
在鄂爾多斯地區,康熙一天能夠打兔子、野雞等獵物60隻到90隻。
他收獲最多的一天共計138隻,而隨從則獵獲1565隻。
所以歷史上,康熙第二次親征噶爾丹並不是一次緊張而成功的軍事遠征,實際上不過是一次娛樂玩耍的『塞上行』。
這一點上,康熙深有體會,他說:『鄂爾多斯地方特別好,真是適合少年學習騎射的地方』
那麼為什麼康熙還會進行第三次親征?
原因就是康熙第二次親征回去的路上,他認為噶爾丹投降有炸。
所以他決定帶著部隊對噶爾丹斬草除根,徹底殲滅其殘部。
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康熙叒從北京出發,開始親征噶爾丹,總計兵力6000人。
康熙充分吸取之前的教訓,出征前進行了充足的準備。
康熙決定兵分兩路,並且增加了每人的補給,每人攜帶100天的口糧,6000部隊需要4000石,並且購買了2萬頭牛羊。
由於補給增多,每個士兵實際上需要5匹馬,合計為3萬匹馬,並且還準備了7456隻駱駝,11182頭騾子,14910頭驢。
由於路途遙遠,交通不便,信息傳遞嚴重滯後。
噶爾丹的信息機會50天到60天以後才能傳遞給康熙。
實際上噶爾丹已經去世,他的手下發生了叛亂,噶爾丹成為孤家寡人,最終病死。
所以說康熙第三次親征實際上對手是一個死人。
如果從康熙二十九年算起,一共花費了七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