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漢不能通婚,年世蘭不是滿人為何能嫁給雍正還能死後與其合葬?《網路歷史》

年世蘭是電視劇《甄嬛傳》中的角色,電視劇中的她是一個心胸狹窄、嫉妒心強、心黑手狠的女人。

她的歷史原型是雍正一生的摯愛寵妃敦肅皇貴妃年氏,歷史上的年妃是雍正時期名將年羹堯的妹妹,她與電視中的年世蘭可大不相同,歷史上的她深受雍正喜愛,是雍正一生的摯愛,雍正的清泰陵內隻陪葬有兩個女人,一個是雍正的結發妻子孝敬憲皇後那拉氏,另一個就是年妃。

她在死後能獲得陪葬雍正帝陵的特殊待遇,可見雍正對她的喜愛。

但年羹堯和年妃兄妹二人都是地道的漢人,看到這經常會有很多人有疑問,清朝不是禁止滿漢通婚嗎,為何年妃還能嫁給雍正呢?

而且年妃還那麼受寵愛?

清朝的八旗制度

其實很多人認為的滿漢不能通婚多是來自於影視劇的誤導,這條規矩是源自於清朝歷史上的八旗制度中旗民不得通婚和不得交產的制度,注意清朝的八旗制度中規定的是旗民不得通婚,這和滿漢不能通婚可是有很大區別的。

清朝是滿族人建立的政權,清朝獨有著區別於其他朝代的八旗制度,這個八旗制度正是清太祖努爾哈赤所創立的。

明朝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時,努爾哈赤設立了八旗制度,最初時努爾哈赤隻設立了正黃旗、正白旗、正藍旗、正紅旗四旗,後來隨著努爾哈赤的勢力越來越強大,四旗也就擴展成了八旗,這也形成了基本的八旗體系。

到了努爾哈赤的兒子清太宗皇太極時期,滿人的勢力更加強盛,皇太極改國號為清,與明朝對峙,還要征服朝鮮半島和蒙古各部。

在這種情況下,就有了不少的漢人、蒙古人、朝鮮人歸附清朝。

於是皇太極在原有的八旗制度基礎上進行了改革,皇太極把八旗分為八旗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軍,人數較少的朝鮮族人混編入八旗漢軍中,也就是民間說的滿八旗、漢八旗、蒙八旗,這樣一來八旗每一旗又細分為滿、蒙、漢三族各旗。

在八旗制度中規定八旗的旗人戰時為兵,和平時為民,當然,八旗子弟也不完全算是普通的民眾,在清朝入關之後相對於普通民眾來說八旗子弟算是特權階層。

不過在清朝初期八旗制度執行比較嚴格,而且還有些類似於奴隸制度,旗人的婚姻、財產、社會糾紛等事務都必須由旗主管理。

清朝的旗主權力很大,一直到康熙時期之後才逐漸被打壓下去,康熙、雍正兩代帝王都強化了中央集權,弱化了旗主的權力和影響力。

由於八旗制度的獨特性,也使得清朝社會上出現了兩大類不同的身份,那就是有旗籍身份的旗人和沒有旗籍身份的普通民眾,旗民的區分就是由此。

但是在清朝時期,受限於八旗制度的管制,旗人是不允許與普通民眾之間有貿易往來的,這也就是後來很多人都納悶為什麼晚清時期旗人再落魄窮苦也不肯去做小買賣,除了旗人在清朝一直屬於特權階層,養成了好吃懶惰的祖傳習慣之外,就是受這個旗人不能與普通民眾之間產生貿易往來的限制。

其實在名義上旗人的所有財產都是隸屬於旗主,所以他們是不能私下與普通民眾進行貿易往來,這條規矩也就是旗民不得交產。

旗人居住的地方都是與普通民眾是分開的,旗民不得交產就是基於這個規矩,旗人平日也基本接觸不到普通民眾,旗人想做買賣交易也隻能在內部與旗人互相交易。

清朝時期旗人是有專門的律法約束,當然,清朝大法還是以《大清律》為基本法則,隻是旗人是基於《大清律》的基礎上另有約束。

而且清朝的地方官府是無權審理旗人案件的,審理旗人必須由專門的旗屬司法機構審理,所以就從旗民不得交產就能看出來在清朝旗人與普通民眾在經濟和律法上是有區別的。

正是由於旗人與普通民眾在律法上有區別,所以也就註定了旗人與民眾是不可能通婚的,先不說律法問題,就說居住地方旗人都嚴格與民眾分開,平時這兩種身份的人也很難互相接觸,自然通婚率也低了。

旗民不得通婚的這條八旗制度在清初時期一直嚴格執行,在順治入關後,順治五年《1648 年》時,攝政王多爾袞曾以順治的名義廢除了這條規矩,多爾袞的本意是想籠絡漢民,官員和民眾不論滿漢都是愛新覺羅氏的子民。

但是多爾袞這條規矩隻針對民間,不在朝廷任職的人可以不用顧慮旗民不得通婚的規矩,官員之間聯姻還是需要向有關部門報備,當然,這也比旗民不得通婚的規矩松了很多。

不過到康熙繼位之後,由於康熙幼年繼位是由四大輔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和鰲拜輔政,後來四輔政大臣中由鰲拜一人獨大,獨攬大權。

鰲拜與多爾袞是政敵,而且鰲拜還是個思想比較偏激保守的滿人,因此鰲拜輔政時恢復了旗民不婚的規矩,此後旗民不婚的規矩一直延續到晚清時期。

旗民不婚理解起來就是有旗籍身份的人不能與普通民眾結婚,要知道旗人也包括了漢八旗的旗人,所以就是清朝的時候旗人不管是滿人還是漢人或是蒙古人,都不得與沒有旗籍身份的普通民眾通婚,這不得通婚的對象不光包括了漢人,也包括了沒有旗籍身份的滿人和蒙古人。

可是由於清朝時期的滿人和蒙古人基本都有旗籍身份,屬於在旗的人,隻有普通的漢民大多數沒有旗籍身份,所以就給民間造成了這條規矩似乎就是滿漢不能通婚的假象,實際上這條規矩叫旗民不婚。

雖然康熙親政之後沒有廢除旗民不婚的這條規矩,但是康熙本人基本被漢化了,所以在康熙時期旗民不婚的規矩實際上就是名存實亡,執行監管的很松。

旗民不婚的規矩在當時主要是針對朝廷高官和王公貴族,普通旗人和普通民眾通婚在康熙時期基本就已經算是民不舉官不究,甚至舉報了都沒人管的情況了。

到了光緒時期,清朝人的思想已經逐漸開放,慈禧為了順應民心直接就幹脆宣佈廢除了旗民不婚的規矩,至此旗民不婚的規矩就徹底從清朝歷史上消失了。

不過旗民不婚倒並不是不允許旗人男性娶漢民女子,隻是不允許旗人男性娶漢民女子為嫡妻,但是可以納之為妾。

先不說年羹堯和年妃兄妹家族都是漢八旗出身,就說年妃在康熙時期是被賜婚給雍正當側福晉,也算是高級侍妾,因此即便年妃是漢人,她也可以嫁給雍正。

雍正一生摯愛就是年妃,她當然要陪葬帝陵

年羹堯和年妃就是出身於漢八旗家族,年氏家族本來是明朝世襲的軍籍家族,他們的曾祖父年有升是世襲的明朝錦州衛遊擊,在明清松錦會戰中,明朝戰敗,年有升在此戰中被清軍俘虜,因此年有升被編入了鑲白旗包衣奴才身份。

因此年家在最初的時候屬於是八旗包衣身份,不過這個身份很快被年氏兄妹的祖父也就是年有升之子年仲隆改變了,年仲隆在順治時期考中進士,這就使得年氏家族脫離了包衣身份,成為了鑲白旗漢軍中的貴族家族。

而年仲隆的兒子年遐齡也就是年羹堯和年妃的父親更是了不得,年遐齡到後來官至湖廣巡撫《後來的湖北巡撫》。

年羹堯不用多說了,雍正朝一代名將,30歲就獲得康熙青睞提拔為四川巡撫,是清朝歷史上最年輕的巡撫。

年羹堯的大哥年希堯是清代著名的幾何學家,後來官至左都禦史。

就看看年氏家族這世代官宦,旗民不婚的規矩都用不到年妃身上。

不過最能讓年氏家族光耀門楣的還得是年妃,當初康熙把還是皇子的胤禛也就是雍正分屬到了鑲白旗,雍正也就成了鑲白旗小旗主,年是家族的所在的佐領歸屬於雍正,也就是說年氏家族都成了雍正的屬人,由於年氏家族在鑲白旗漢軍內地位較高,康熙為了鞏固雍正在鑲白旗內的地位和籠絡年氏家族,就在康熙五十年《1711年》時親自下旨賜婚讓年妃嫁給了雍正當雍親王側福晉。

而乾隆的老媽鈕祜祿氏當時都已經生育了乾隆,還隻是雍親王府沒有名分的侍妾,年妃一上來就是側福晉,可見年妃的家族地位要比鈕祜祿氏還高得多。

年妃嫁給雍正之後,很快就受到雍正寵愛,在雍親王府中成了僅次於雍正嫡妻也就是後來的孝敬憲皇後那拉氏的第二號女主人,比早嫁給雍正的另一位側福晉李氏地位還要高。

並且很快年妃就獲得了一人獨寵的待遇,雍正在娶了她之後,就把嫡妻那拉氏還有那些王府侍妾全都晾在一邊,幾乎是每晚隻和年妃同寢,感情如膠似漆。

歷史上的年妃絕對和囂張跋扈的年世蘭不同,雍正曾有收藏的《胤禛美人圖》流傳於世,圖畫中是畫家為雍正精心繪制的美女,而通過這些圖畫可以看出來畫中著漢人時裝的美女都是書香氣濃厚的文弱型女子,這也代表著雍正本人就喜愛這種漢族知書達理的文弱女孩。

而歷史上的年妃就是典型的這種文弱女孩,她自幼身體虛弱,還出生在年氏這種科舉官宦世家,自然知書達理,文學功底深厚,所以她就是雍正最喜愛的女孩類型。

年妃從嫁給雍正之後一直到雍正元年《1723年》因生育皇九子福沛早產導致了身體更加虛弱不堪,不能再和雍正過夫妻生活,她才停止了生育,12年間年妃為雍正生育了三子一女,而且這期間雍正沒有與別的女人生過孩子,可以說她一個人包攬了雍正12年期間生育的所有子女,這絕對就是獨寵一人的待遇。

到後來年妃身體虛弱不堪不能過夫妻生活,雍正還頻頻召她侍寢,這時候的雍正估計對她的感情早已經上升到了真摯的愛情了。

雍正繼位之後就想把年妃冊立為貴妃,成為後宮中僅次於皇後的存在,但是清朝後宮中的妃嬪如果想晉升成為貴妃級別以上,就必須出身於上三旗,而年氏家族所在的鑲白旗屬於下五旗,按照規矩年妃是不能晉升為貴妃的。

因此雍正為了想把年妃晉升為貴妃,特意給年氏家族抬旗,從鑲白旗抬旗到了八旗之首的鑲黃旗,就這樣年妃才被冊封為貴妃。

雍正三年《1725年》時,年妃病重將死,在臨終前雍正為了讓她高興,特意破例在孝敬憲皇後在世時冊封她為皇貴妃。

為何說是破例呢,因為皇貴妃十分尊崇,隻有一個名額,相當於副皇後的存在,清朝宮廷自康熙之後就有不成文的規矩,出於對皇後的尊重,皇後在世時不得立皇貴妃。

但是雍正為了讓年妃高興一下,不顧嫡妻孝敬憲皇後在世,破例冊立了年妃為皇貴妃,不過很可惜,年妃還是在不久之後病重去世。

年妃的去世也讓她二哥年羹堯失去了護身符,年羹堯憑借平定青海羅卜藏丹津的戰功位極人臣,但是年羹堯很快開始囂張跋扈、狂妄自大起來,他在西北敢讓雍正的妹夫蒙古札薩克郡王阿寶給他下跪行跪拜禮,到了京城後他敢斥責雍正的八弟廉親王胤禩,還敢對雍正最喜愛和信任的十三弟怡親王胤祥不敬。

可以說年羹堯到後來已經自大自滿至極,雍正也對他越來越不滿。

在雍正三年《1725年》年初時,雍正就想把年羹堯治罪了,但當時年妃身體虛弱,雍正怕刺激到她,因此隻是將年羹堯一再貶官降級,並且雍正還嚴禁宮廷內探討年羹堯被貶官的事情,就是怕刺激到年妃的身體。

可以說沒有年妃的話,年羹堯早就被雍正弄死了,在年妃去世僅半個月之後,雍正就以九十二條大罪將年羹堯賜死。

按照年羹堯的九十二條大罪肯定要牽連年氏家族,不過雍正看在年妃的面子上,赦免了年妃的父親年遐齡和大哥年希堯以及年羹堯的兒子們,雍正隻將觸犯律法的年羹堯次子年富誅殺。

後來雍正對年遐齡和年希堯還非常不錯,年希堯被提拔為左都禦史,年遐齡去世後雍正還執子胥之禮親自前去祭奠,年氏族人能得到雍正如此厚待,其實還是雍正出於對年妃的喜愛之情。

而且年妃死後雍正又再次為她打破規矩,按照古代陪葬帝陵的規矩,隻有皇後才能陪葬帝陵,雍正在年妃去世後就特意交代過將來一定要讓年妃陪葬帝陵,雍正臨終前也一再叮囑乾隆一定要讓年妃與他合葬。

於是現今的雍正清泰陵墓中共埋葬有三人,除了雍正和孝敬憲皇後之外就是年妃了。

年妃也算是清朝歷史上第一位漢人皇貴妃,她雖然不是滿人,卻成了雍正一生的摯愛。

寫在最後

所以民間認為的滿漢不能通婚就是八旗制度中的旗民不婚規則,年妃雖然是漢人,但她是漢八旗家族出身,不受旗民不婚的規矩約束,而且她也隻是給雍正當侍妾,更不會受旗民不婚的影響。

而且年妃嫁給雍正後幾乎獲得獨寵待遇,成了雍正的一生摯愛,對於真愛的女人雍正當然得讓她陪葬帝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