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帝突然駕崩在宮外,大臣忙著找遺詔,道光看到綿忻備受煎熬。《網路歷史》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二十四日,嘉慶帝和他的文武大臣們、皇次子智親王綿寧、皇四子瑞親王綿忻抵達承德避暑山莊,他看著這大好河山,心情無比激動。

已經60歲的他,不顧舟車勞頓,直接策馬奔馳了好幾圈。

不料他那發福的身體根本吃不消,直接病倒,在避暑山莊的行宮昏迷了一天,就駕崩了,連個遺言也沒留下,他生前也沒有公開冊立皇太子。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大臣們一時慌了神。

哀哭中的旻寧《道光帝》瞄了一眼自己最大的競爭對手綿愷,心中萬馬奔騰,對於自己能否即位他心中一點底氣也沒有。

國不可一日無君,按照雍正帝時創立的秘密立儲制度,只要皇帝一駕崩,就可去乾清宮的正大光明匾額後面的鐍匣,取出裡面早已放好的傳位詔書,當眾宣讀哪一位皇子可以繼承大統。

軍機大臣托津、戴均元、盧蔭溥、文孚,總管內務府大臣禧恩、禦前大臣賽沖阿、索特納木多佈齋等趕緊封鎖消息,一邊令人秘密去京城取立儲的遺詔。

避暑山莊距離紫禁城大約230公裡,騎馬最快差不多得2天到達,大臣們怕生變故,就在嘉慶帝的住處找尋,看嘉慶帝是否準備另一份遺詔。

在遺詔沒有找到的情況下,所有王公大臣誰也敢提出讓哪一位皇子繼位,隻是在心裡猜測:未來的皇帝到底是哪位?

嘉慶帝一共才五個皇子,分別是:皇長子穆郡王、老二旻寧《道光帝》、老三綿愷、老四綿忻、老五綿愉。

皇長子穆郡王2歲時夭折,嘉慶帝駕崩時還有4個皇子活著,這4人中最有可能成為繼承人的有2人:老二和老四。

老三綿愷,是嘉慶帝的繼後孝和睿皇後鈕祜祿氏所生,嘉慶帝駕崩時綿愷25歲,他的母後鈕祜祿氏還活著,本來是很有可能成為繼承人的,可是他本人性格不穩重,經常惹是生非,目無法紀,整天就知道吃喝玩樂惹事,多次受到嘉慶帝責罰,一個庸碌無為的人,不在考慮之列。

老五綿愉,他的生母是恭順皇貴妃鈕祜祿氏,綿愉並非嫡子出身,而且年齡上也不占優勢,才6歲,也不在考慮之列。

老二旻寧:

1、有著尊貴的嫡長子身份

他的生母是孝淑睿皇後喜塔臘氏,旻寧出生時,嘉慶帝顒琰還是個普通的皇子,他的母親喜塔臘氏為顒琰的福晉《嫡妻》,旻寧是嘉慶帝的嫡長子,因同父大哥夭折,旻寧也成為顒琰實際上的第一子。

2、旻寧有皇爺爺的寵愛:

旻寧的出生讓乾隆帝很高興,他終於有了嫡長孫,對這個孫子很是喜愛。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八月,82歲的乾隆帝帶著十歲的旻寧在木蘭圍場舉行一年一度的『秋狝』,沒想到旻寧竟然一箭射中一頭鹿。

小小年紀竟能獲鹿!他的勇敢和機智讓乾隆帝很驚喜,覺得旻寧像極了自己小時候《12歲》跟隨皇爺爺打獵的樣子,甚至比自己還厲害,當即下旨,高興地賜他黃馬褂、花翎,表彰他的英勇不凡。

乾隆帝還即興賦了一首詩:『 老我策驄尚武服,幼孫中鹿賜花翎;是宜志事成七律,所喜爭先早二齡;家法永遵綿奕葉,承天恩貺慎儀刑』

詩中:『所喜爭先早二齡』、『 家法永遵綿奕葉,承天恩貺慎儀刑』,意在告知嘉慶帝說:『我的這個寶貝孫子比我厲害,你要當了皇帝,希望你以後將皇位傳給他,讓他繼承大統』

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顒琰接受乾隆帝的禪位,正式告別了老太子的身份。

同年十一月,在太上皇乾隆帝親自安排16歲的綿寧大婚,讓他迎娶了開國五大臣之一的額亦都曾孫、太師遏必隆之孫阿裡袞的孫女鈕祜祿氏為嫡福晉,婚禮盛大,普天同慶,每個細節都昭示著綿寧嫡長子的尊貴身份。

乾隆帝、嘉慶帝、皇後喜塔臘氏都親自見證觀禮,這是清朝歷史上唯一一次有太上皇、皇帝、皇後同時出席的皇子婚禮。

另外,乾隆還給了綿寧很大的殊榮,他宣佈:婚後的綿寧可不必分府出宮,仍可繼續留在皇宮內生活。

乾隆帝雖然禪位給顒琰,但朝政仍是他說了算。

要知道,大清時期的皇子們只要結婚,一般都會搬出皇宮到皇父賜予的府邸居住,隻有皇太子才享有繼續在皇宮居住的權利。

乾隆這樣做的目的很明確,已經默示綿寧就是以後的繼承人。

3、綿寧自身的能力和忠孝品格

嘉慶十八年《1813年》,山東、河南與直隸等地爆發了大規模的天理教起義。

九月十五日,他們組織一支約200人的隊伍,在李文成、林清攻的指揮下攻向紫禁城,守衛紫禁城的八旗子弟兵,面對起義軍手足無措,很快敗逃。

天理教徒攻入東華門、西華門,直沖向皇宮重地,準備拿下嘉慶帝。

而他們並不知道當時嘉慶帝正在承德避暑山莊避暑,並不在皇宮。

起義軍輕而易舉攻到隆宗門,一些人正在從門外諸廊爬皇宮大內的高墻,有些人瞄向皇帝居住的養心殿,

這道墻是大內深宮的唯一屏障,他們一旦翻越過去就會血濺皇宮,拿下紫禁城。

當時,宮內的皇子們都在書房讀書,得知噩耗,嚇得失魂落魄驚呼一片,一些諸王大臣也嚇呆了,正準備逃跑。

聰明果敢的旻寧連發數道命令:1、速報嘉慶帝2、關閉四座城門3、令專業將領率精兵火速進宮 『捕賊』4、讓皇三子綿愷負責保護居住在儲秀宮的皇母鈕祜祿氏《孝和睿皇後》,不許離開皇母半步。

接著他命太監:『速給我取來鳥槍、撒袋和腰刀!』,一把接過迅速沖出書房迎敵。

他抬頭看到有兩名天理教頭目已爬上養心殿的墻頭,馬上就要跳進來。

緊要關頭,旻寧舉起鳥槍瞄準,一槍一個,兩名領頭教徒悶聲墜地,旻寧舉槍怒目而視蠢蠢欲動的天理教頭,嚇得他們不敢近前。

宮內的侍衛看到旻寧親自上陣,受到鼓舞,更加勇猛殺敵。

很快起義軍被火器營打得潰逃,紫禁城平息戰鬥。

旻寧又親自率兵丁到西長街一帶訪查,並派諳達侍衛到儲秀宮東長街巡查警衛,以備不測。

嘉慶皇帝接到消息,立刻回到紫禁城,看到了隆宗門牌匾上殘留的一支天理教起義軍的箭鏃,驚得臉色蒼白,他下令讓那支箭永遠留在匾額上,警醒自己和後代子孫要提高安全意識,不能懶政,要時時警惕民間的叛軍。

皇子旻寧的英勇和對母親兄弟姐妹的愛護,以及臨危表現出的超凡才能,令嘉慶皇帝很欣慰很滿意也很感動。

嘉慶帝稱贊他『忠孝兼備』,當即封他為和碩智親王,就連旻寧的那支鳥槍也賜名為『威烈』。

從此有功績的旻寧成為嘉慶帝最器重的皇子。

4、旻寧有自己的子嗣

嘉慶帝駕崩時,綿寧的長子2歲,是他的侍妾那拉氏所生,是嘉慶帝的第一個皇孫,也是他駕崩時唯一活著的孫子。

名字『奕緯』是嘉慶帝親自所取,奕緯的出生讓嘉慶帝很欣喜,為此還對旻寧和那拉氏重重賞賜。

皇室子嗣後繼有人,歷來被統治者所重視,對於儲君來說後繼有人是非常重要的,不過後來奕緯被道光踢死。

老四綿忻

綿忻和老三綿愷是一母同胞的兄弟,綿忻出生時他的母親已為皇後,綿忻屬於嫡子。

他的出生是嘉慶帝即位十年以來的第一件大喜事,嘉慶帝對綿忻有一種特別的感情。

他從即位以來就忙得一塌糊塗,一件接一件的國喪讓他的心情糟糕到極點,十年期間宮中隻見人死不見人生,綿忻的出生帶給他滿滿的喜悅。

十幾年來,一直禁止群臣獻如意的嘉慶一反常態,面對大臣獻上的玉如意,他說『四阿哥系朕登基後皇後誕生之子。

臣工等抒忱展慶。

理所當然』要知道,自從和珅給他進獻玉如意以來,他就特別討厭如意,這次為綿忻破例,可見綿忻從一出生就在嘉慶帝心中占有很重的位置。

綿忻天資聰穎,辦事老練,很召嘉慶喜愛,頗有明君之相,他長得比旻寧富態,旻寧下巴很尖,兩腮無肉深陷,看起來有些猥瑣,沒有皇帝的樣貌。

關於這點韓國一位來進獻儀物的使臣說:

『皇帝有三個兒子,長子則面貌涼薄,人且凡庸。

第二子則廣頰豐耳,人亦寬宏。

第三子則最為穎悟,有文藝,年雖少而頗練達事務,皇帝最喜歡他也』

《同文匯考》一書中有記載。

另外,綿忻的母親、繼後鈕祜祿氏一直陪伴在嘉慶帝左右,深受嘉慶帝寵愛,『愛母及子』, 綿忻自然受到嘉慶寵愛,而旻寧之母早死,在這些方面都比不過綿忻。

而晚年的嘉慶帝確實有了立綿忻為繼承人的打算。

在他駕崩的前一年封毫無功績的綿忻為瑞親王,命他率軍平叛各地起義,封綿忻的同胞哥哥老三綿愷亦為郡王。

在日常處理事務上,嘉慶帝也特別地多給綿忻鍛煉的機會,在他14歲時就讓他入大清最高的權力機構軍機處行走,總攬軍、政大權,協助皇帝處理政務。

綿忻的辦事能力從來沒讓嘉慶帝失望過,他事事處理周全,辦事老成不像14歲的孩子,就連軍機處那些年老的大臣們,也沒發現他辦事不妥的地方,都信服地給予他五星好評。

嘉慶帝也高度評價他:『才具練達、行事端重、心思縝密』,從以上種種推測嘉慶帝很可能要立綿忻為儲君。

正在大家多方面揣測難以決定時,宗室大臣、睿親王淳穎之子禧恩怕發生兵變,提出讓旻寧繼位,托津、戴均元等就 『猶豫』不表態,似乎在等京城的消息。

《清史稿.宗室禧恩傳》:『仁宗崩於熱河避暑山莊,事出倉猝,禧恩以內廷扈從,建議宣宗有定亂勛,當繼位。

樞臣托津、戴均元等猶豫。

禧恩抗論,眾不能奪。

會得秘匱朱諭,乃偕諸臣。

奉宣宗即位』

突然嘉慶皇帝的近侍找到了 『小金盒』。

原來戴均元和托津讓他翻檢嘉慶帝遺物,他在嘉慶帝身邊找到的,這個內侍到底是誰,歷史無記載。

而被派去京城拿傳位詔書的那些人傳來消息,他們並沒有在光明正大匾額的後面找到詔書。

找到的那份詔書上寫著立綿寧為儲君,時間是嘉慶四年《1799年》,看來嘉慶帝21年前,在他39歲時就定好了皇位繼承人,那年綿寧18歲。

根據那個時間推算,皇四子綿忻還沒出生,立嫡長子綿寧為儲君是最合適的。

可這份傳位詔書疑點重重,傳位詔書應該在正大光明匾額的後面,怎麼會在嘉慶帝身邊呢?

再者,開啟時也沒有儲君等人在場,開啟人公然違背清室家法?

如果根據嘉慶帝晚年對老四的態度,他很可能有換皇儲的打算,這次去避暑山莊,他讓老二和老四都陪在身邊,也許是準備最後做決定,因而將傳位詔書帶在身邊,不料還沒來得及他自己就駕崩了,故而金匣子沒來得及放回去。

據包世臣所撰《戴公《均元》墓碑》文載,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春,戴均元拜文淵閣大學士,晉太子少保,管理刑部。

七月,戴均元和托津等隨從嘉慶帝到熱河秋狝,『甫駐蹕,聖躬驟有疾,不豫。

變出倉猝,從官多皇遽失措』。

戴均元和托津督促內臣翻檢皇帝遺物,最後在嘉慶皇帝近侍身邊的『小金盒』裡找到了傳位詔書,鐍匣沒有放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之後,開啟時也沒有儲君等在場,這是違背清室家法的。

不管怎麼說,綿寧繼承了皇位是板上釘釘的事兒。

七月二十七,道光帝下詔,傳諭京師文武大臣,傳位詔書已經找到,自己按詔書繼承了皇位:『朕已承繼大統,尊皇後為皇太後,著令諸臣工按制度辦理國喪事宜』

這聖旨剛發出去,另有一份詔書正在來避暑山莊的路上。

是皇後鈕鈷祿氏下的,她說:『國不可一日無君……皇次子智親王綿寧,在各方面都很優秀,又是大行皇帝嫡長子,倫序當立。

立其為儲君,天下臣民之望,我意也是如此』

『今哀遘升遐,嗣位尤為重大。

皇次子智親王,仁孝聰睿,英武端醇,現隨行在,自當上膺付托,撫馭黎元。

但恐倉促之中,大行皇帝未及明諭,而皇次子秉性謙沖,素所深知。

為此特降懿旨,傳諭留京王大臣,馳寄皇次子,即正尊位。

以慰大行皇帝在天之靈,以順天下臣民之望』

這道懿旨,對旻寧特別重要,旻寧接奉懿旨時,伏地叩頭,感激涕零!

不過,這裡有些可疑,按照清朝祖宗之法,後宮不得幹政,鈕鈷祿氏為何要這樣做?

她難道不怕找到的金盒子裡的遺照寫的繼位者是自己兒子的名字?

這樣做不怕被認為肆意廢立違背大行皇帝?

不管有多少疑點,最終的結果綿寧繼位了,即道光帝,繼位過程很順利。

他成為清朝唯一一個以嫡長子身份入承大統的嗣皇帝。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八月二十二,道光帝奉大行皇帝靈柩返京,舉行國喪。

八月二十七,道光帝在皇宮舉行登基大典,改明年為道光元年,尊皇後鈕鈷祿氏為恭慈皇太後。

此後,終道光帝一生,他一直對這位隻比自己大6歲的養母鈕鈷祿氏恭敬孝順,母子關系融洽,道光帝榮養太後於壽康宮,三十年恪守人子本分,從不有敢違半分。

總之,旻寧作為嘉慶帝的嫡長子,無論從他的能力、還是人品、還是出身都是最佳繼承人。

參考:《清史稿》《清宣宗實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