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文字獄?
就是統治者為了羅織罪名,在著作中雞蛋裡挑骨頭,摘取字句,將著作人判刑治罪。
在中國歷史長河中,沒有任何一個朝代的文字獄可以跟清朝相比較。
清朝文字獄案件之多,犯罪人之廣《上至朝廷大臣下至街頭流浪漢》,被殺、被捕、被凌遲處死的人數,都創造了歷史之最。
那麼,清朝的文字獄為何如此之多?
答案是:民族情緒。
滿族人入關,以少數人統治多數人,以邊疆蠻夷統治中原漢人,民間的知識分子,對明朝的亡國之痛深感惋惜,在心理上一時無法接受滿族人的統治。
為了抒發對舊王朝的懷念之情,他們借著筆端流露出對故國的思念和滿清政府的不滿。
清朝的皇帝們非常希望漢人放棄自己的文化,把滿洲的文化普及化、主流化,然而他們發現,無論他們怎麼做,都無法實現,滿族高層陷入一種不被大眾認可的尷尬境地。
因此,軍事上占領還是不夠的,必須在思想上根除『民族情緒』。
清朝的皇帝為什麼對民族情緒視如大敵呢?
原因就是清王朝與歷代漢人王朝的建立過程不同。
清朝歷代帝王最愛說的一句話是『我大清得天下,正』,意思就是大清取得天下,是有史以來最光明正大、順理成章的。
清朝的皇帝是這樣理解這個『正』字的呢?
他們認為,曹魏、西晉、唐、宋諸朝,都是原來的臣子趁著混亂從孤兒寡母手中搶得了政權,有『偷』和『騙』之嫌疑,實在稱不上光明正大。
至於漢朝和元朝,則是赤裸裸的憑借頭顱和鮮血建立起來的。
宋朝本來沒有過錯,元朝硬搶,是不是應該不好意思?
再比如明太祖雖然是一介貧民,但畢竟是元朝的子民,『以綱常倫紀言之,豈能逃篡竊之罪?
』《清《大義覺迷錄》》
隻有清朝的皇帝不必擔心存在這種背負罵名的可能,因為他們的天下是得之於『流賊』,而非得之於明朝。
他們與明朝本是『鄰國』,是見到鄰國奴才起來造反殺了主子,這才出於憤怒和道義出兵幫助鎮壓奴才,替這家主人報了仇,『明朝天下亡於流賊李自成之手,是強盜劫去家財,趕出明之主人者,李自成也。
我朝驅逐流寇,應天順人,而得天下』。
《清《大義覺迷錄》》總之,別人得天下是靠搶和騙,而『我大清』則是因為『見義勇為』、『替天行道』而順理成章地得了這麼一大片家業,實在是『正』的沒法再『正』了。
其實,清朝皇帝的這些辯詞,如果稍微了解一點兒歷史常識,就很容易發現他們的自欺欺人、滿嘴謊言和無賴狡辯。
清朝開國皇帝努爾哈赤以及他的祖、父,都隸屬於大明王朝的官員,努爾哈赤曾經是明朝遼東將領李成梁手下的一名奴隸。
如果要講究『道義』,奴隸推翻主子的恰恰是滿清自己。
在主子大明朝幾次即將撲滅李自成農民起義時,又是滿清從背後發動襲擊,讓明朝受到兩面夾擊,把『趁人之危』說成『替天行道』,把自己外族入侵的角色粉飾成為替鄰國分憂,厚顏無恥至極。
槍桿子在手,什麼謊話都可以說得理直氣壯,甚至說謊者自己都信以為真,把自己都感動得一塌糊塗。
其實,歷代少數民族入主中原,背後的心理動力都是對財富的掠奪,是貧窮落後經濟地區民族對先進富庶地區人民的掠奪和搶劫,清朝皇帝卻不想承認這種目的,他們不希望自己的民族被記錄成為遼東邊界地區的『外化之民』、『蠻夷』。
再說征服和統治中的暴力屠殺問題,清王朝的建立過程中,其手段之血腥、野蠻、殘暴可以說創造了少數民族征戰過程中的歷史之最。
明代東北地區的滿族尚處於奴隸制社會,經濟極其落後,由於技術落後、生產力低下,他們隻能依靠大量的苦力靠蠻力和超長時間的勞作來換取生活必需品,因此,他們經常掠奪漢人和朝鮮人等周邊國家的人口,充當奴隸和勞動力。
明宣德八年《1433年》,錦衣衛指揮吳良出使海西女真地區,親眼見到『女真野人家,多中國人,驅使耕作』
到了明末,女真人發現了比種地更容易獲得生活生產物資的方式——搶劫。
於是女真人更加不願意從事生產勞作,全皆兵,發動對外戰爭,靠搶奪戰利品成為了後金國的主要經濟來源。
朝鮮使者在訪問東北後寫作的《建州見聞錄》中描述了他見到的景象:滿洲人最高興的事就是出兵搶劫,一聽說打仗,簡直比過節還高興,每個滿洲人臉上都是抑制不住的興奮,爭相傳告:『走,搶西邊兒去!』
『出征之時,滿洲人無不歡躍。
連士兵的妻子亦喜笑顏開,以多得財物為願……皆爭先恐後要求出征,專為財物也』。
由此可見,在實力壯大之前,滿族人最大的志向不過是掠奪明朝的金錢、物資、人口而已。
明崇禎二年《1629年》到十六年《1643年》的十五年期間,滿族皇帝皇太極組織了五次聲勢浩大的劫掠。
他們繞過山海關,從北面長城的缺口處進入中原,席卷北京、山東、山西等數個省份,每一次都是殺的漢人積屍如山,血流成海。
1639年那次,滿洲士兵對濟南發動了屠城,留下了十三萬具屍體和被洗劫一空的城池揚長而去。
更讓人可氣可恨之處,在於,漢人的人命,低賤到在他們眼裡隻不過跟豬牛羊一樣。
因此,在後金搶劫歸來時的報告中,幾乎都是把漢人和牲畜混在一起上報的。
比如『貝勒阿巴泰奏報……俘獲人口及牛馬驢四千二百一十有三』。
『郡王阿濟格……奏言……遂直入長城,過保定府至安州,克十二城,凡五十六戰皆捷,共俘獲人口牲畜十七萬九千八百二十』。
以至於後世的史學家在研究明末清初這段歷史時,為了區分人與牲畜的數字,頭痛不已。
據史學家推算,滿州人入關前,劫掠二百萬以上的漢人做奴隸。
山海關大門被打開之時,滿州人『磬國入關』,『經三十五六日,男女相繼,不絕於邊』,為什麼滿洲人整個民族都西遷?
答案很簡單,大肆掠奪漢人的民脂民膏。
到了北京,他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圈地。
史書記載:『圈田所到,田主登時逐出,室內所有皆其有也』滿洲人聲稱是把『無主荒地』分給『東來諸王、勛臣、兵丁等人』,而實際上,是不分有主無主,強行霸占漢人的產業。
北京及其周邊漢人的土地『盡行圈丈,並無餘剩』。
占領北京後,滿洲人繼續南下進攻南明小朝廷,更是對漢人展開了集體大屠殺,留下了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入川屠蜀等等數不盡的屠城記錄。
後來,隨著漢化的加深,清政府的民族政策有所調整。
康熙皇帝下令停止圈地,同時推動滿洲人放棄奴隸政策。
經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的統治,使得中原漢人安享了一百多年的太平。
但是,歷史畢竟是抹不去的。
漢人的內心的仇恨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泯滅,在民間,無數知識分子用筆作武器,把滿洲人的罪行記錄下來,供後來人評閱。
而滿族皇帝也因為那一段充滿血腥和屠殺的歷史心虛不已,他們雖然嘴上不承認,但他們心裡清楚得很,他們深知自己的祖輩都做了什麼,他們的祖輩欠漢人的血債太深,這些血債在任何時候,都會成為點燃漢人反抗的火種。
所以,文字獄也好、焚書也罷,都是他們急於毀滅證據的證明,他們希望消除漢人頭腦裡的記憶,讓他們祖輩的屠殺、掠奪行為永遠在漢人以及漢人後代的頭腦裡永久消失。
為大清王朝消除一切隱患,根除社會中下層反清意識,永保大清江山萬年永不變色。
他們要用屠刀、頭顱、鮮血、慘案嚴肅警告底層民眾,國家不需要老百姓有政治覺悟、權力野心,隻需要他們的馴服和沉默,當逆來順受、麻木不仁的順民。
這就是清朝皇帝真正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