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長河》輾轉理學修身之路,於振甲破繭成蝶,康熙再得良臣。《網路歷史》

《天下長河》近期劇情中,於振甲誓死護堤,致使三省受災,民不聊生,觀眾罵聲一片,反倒讓於振甲這一人設倍受關注。

細看劇情才發現,編劇將於振甲的修身過程,及其心理變化的線性發展過程都作了細致的刻畫,讓這一人設立體飽滿,個性鮮明。

一起看下。

第2集集末至第3集開頭幾分鐘,於振甲首登場。

黃河潰決,裡下河七州縣成了魚蝦之國,於振甲奉命賑災,身著補丁粗佈麻衣,在一次又一次下水救人的過程中,意外地撈到了靳輔,壓著怒氣將其救下。

於振甲人雲亦雲,一副秉公秉義,要讓靳輔贖罪的樣子,讓人不禁想問,這位會是位好官嗎?

第3-4集,於振甲奉命遞解靳輔入京,幾經交流之下,一個死讀聖賢書,死守聖人理學的人物正式就位。

出發前夕,編劇就於振甲母子辯論『入京途中是否攜帶自家雞下的蛋』這一話題,將於振甲以『執黑白子分善惡』為三省吾身的決策方式的因循守舊和食古不化,進行了渲染。

明明不是老儒生,這做派倒令人貽笑大方。

與靳輔同車,看到靳輔讀陳天一的書,書中所著治河之法與古人不同,餘振甲的第一反應是排斥,視書中治河之法為另類。

此時,靳輔是第4次與於振甲打交道,並未交淺言深,隻是泛泛而談,順著於振甲的話說。

而於振甲此時,卻是一身的優越感。

吾是清官,爾是欽犯;吾三省吾身,爾瀆職貪墨,與爾同車,乃爾之福也。

隨後,兩人行至雲堤客棧,遇上趕考三人團。

陳天一用了高江村的法子,高調賒賬想引起兩人的注意,蹭口飯吃,於振甲也是滿身的優越感,一言不合,拿著半個雞蛋走了。

靳輔好歹是安徽巡撫,爾乃蹭食佈衣,憑何與吾同桌而食?

不久,為了給被趕出門的一家人騰地方,於振甲卷著鋪蓋進了靳輔的房間,兩人開始坐而論道。

優越感又來了,沒見過吧,聖賢傳下來的法子,黑白子分善惡,三省吾身。

你個貪官,沒這種操作和覺悟吧。

靳輔一聽樂了,這人有意思,原本以為這榆木疙瘩隻是嘴上說說,沒想到還有實操。

也罷,姑且點點你,讓你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很快『善惡定論,皆由背景作襯,大仁不仁,非高潔之士』的觀點讓於振甲啞口無言。

想不到你這個大貪官有如此見地,受教了。

第二天,對靳輔的稱呼就變成了『紫垣兄』。

靳輔呢,見這『傻子』也不是壞人,第二天說話就很直接了,氣得於振甲直接打了自己兩個耳光。

原本涇渭分明的『聖人不欺心』理論動搖了?

長期信奉的修身之法當然不會輕易動搖。

第二天,於振甲靳輔尋陳天一追至破廟,看到趕考三人組題的詩,於振甲又大發感慨,不過是蹭白食,一心求功名的凡夫俗子罷了,有什麼了不起。

看看我,升了貶,貶了升,依然不妨礙我做了清官。

雖對靳輔心生敬佩同情之心,可聖人修身之心豈可動搖?

終於到了遞解交割之時,兩人拌嘴歸拌嘴,分別之際,於振甲再沒有將貪官的帽子扣在靳輔頭上,反而答應幫靳輔尋子。

言行很多時候是不一致的,潛移默化之下,萬事萬物,皆有變數。

到第4集,於振甲首場人物秀展示完畢,人物臉譜刻繪完畢。

於振甲下一次出場,就已經是第12集了。

第12集,靳輔陳天一治河計劃書備妥,當朝解惑,索相本想借於振甲之口,別別靳輔陳天一的嘴,反對治河計劃,不想於振甲卻說:『我還想再聽聽』。

這一次,他沒說減水壩是怪物。

第21-25集,歸仁堤出事,於振甲以劍抵喉,誓死不泄洪,致使黃河二次大決,三省一片汪洋。

這回,於振甲被釘上了罪樁。

那麼在此期間,於振甲又有哪些變化呢?

大雨連綿,顆粒無收,桃源縣百姓食不果腹,連於振甲都隻能吃紅薯葉充饑。

饑腸轆轆的於振甲審案也與以前不同了,不再按部就班,反而戲弄武秀才,放跑了嫌疑人。

而後,跟著陳天一搶官糧,喝醉酒,同生共死,落水時節又逢君,也得到了陳天一的幫助,得了個栽柳種葦的差事,解決了桃源縣百姓的就業問題。

因地制宜,溫飽就業,到底是要歸功於振甲明白了何為『窮則變』?

此為一小步,可在大事上,振甲又開始犯糊塗了。

黃河二次大決,靳輔陳天一幾乎被推上了斷頭臺。

於振甲呢,之前的行事準則完全被顛覆。

康熙問罪,於振甲掉『鞋底子』,一出欲壑難填,得隴望蜀的言論上線了。

康熙問罪先誅心,三省水災因你剛愎自用,不顧大局而起,那就升你的職,命你前往疫區,孤身救災。

這回於振甲心如刀割,刀刀轉割在手臂,以血撰疏,如坐針氈。

這種心理上的震蕩造成的痛楚,遠比殺了他更為苦痛。

別忘了,他的新娘子還是吊死在新婚夜呢。

苦其心志,於振甲雖慟哭不已,自己也慢慢學著改變,依舊看不到問題的本質。

直到靳輔再次直言相勸,他才有所悟。

於振甲官船行至靳輔轄區內,靳輔例行會見,聲淚俱下的於振甲,被靳輔戳中痛處,才明白所執所傷,皆由自己『想做一代名臣』而起,而自己竟不知不覺。

此時的於振甲,到底欺心不欺心?

而後,於振甲回京復命,被賦特權,被康熙正式收編。

自此,於振甲便成了康熙的暮鼓晨鐘。

苦其心志,這堂禦前實踐課,讓於振甲獲益匪淺,也是他職業生涯的轉折點。

『修身』在『治國平天下』之前,想想是有道理的。

心如刀上石,時時磨之。

修身修行,皆要因時而異,不可刻舟求劍,生搬硬套,緣木求魚。

治國治黃淮,勞心治人,皆從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