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左宗棠至死不忘的恩師!
在五千考生中,一眼就發現了左宗棠
21歲的左宗棠,參加湖南鄉試,面臨著他人生中最為重要的一個關口。
誰知,在湖南頗有才名的左宗棠,作文卻被同考官嫌棄,認為欠通順,將試卷擲落在地。
按照規則,這種落卷考生基本上就被淘汰了。
不料,這一任湖南鄉試主考官,卻非常認真,他逐一看過所有落卷後,挑選出了六份,列入湖南鄉試中舉名單。
這個榜單上的最後一名就是左宗棠。
這位慧眼識珠的主考官,是左宗棠一生中最大的貴人,他徹底改變了左宗棠的人生之路。
1.左宗棠在陜西涇陽拜恩師
試想,如果沒有舉人身份,左宗棠就不可能成為湖南巡撫張亮基的座上客,他再有才也隻能一個師爺而已。
中舉,這是清代官場上第一塊,也是最重要的一塊敲門磚。
30多年後,已經是欽差大臣、陜甘總督的左宗棠,率軍十萬,西進經營陜甘之地。
他從潼關開始,一路向西,整頓殘破河山。
進入西安,四周戰事稍緩,左宗棠便急不可耐地前往涇陽視察。
很快,浩浩蕩蕩護衛隊伍,排列整齊的總督儀仗,驚動了涇陽的父老……
左宗棠來涇陽,一為視察地方,二為他的貴人而來。
這位貴人,就是陜西涇陽縣土門徐村人徐法績。
他就是三十多年前,從地上撿起左宗棠試卷的人,由此改變了左宗棠一生的命運。
徐法績是清嘉慶、道光年間知名的能臣幹吏,陜西涇陽人,《清史稿》有傳,評價說:徐法績,清操相繼,冀挽頹風……這位陜西涇陽人為何同左宗棠有了交集?
徐法績(1790~1836年),字熙庵,陜西涇陽縣人。
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中進士,選為庶吉士,授翰林編修。
可見,徐法績的學問水平很高。
在明清兩代,翰林院可不是一般人能去的地方。
非翰林不得為相,一旦進了翰林院,就是宰相的備選人。
不料,兩年後,徐法績為照顧年老的父母辭職回鄉。
他這一走就是10年。
2,廉吏徐法績
道光九年(1829年),徐法績回朝補缺,成為禦史。
此時,年輕的道光皇帝,正是振作之時,徐法績提出,作為一個禦史,向皇帝上奏疏言事或彈劾大臣,當從大處著眼,顧全大局,不宜以細微末節之事堵塞皇帝的視聽。
這個觀點,正合道光皇帝的心意。
他在奏疏中提出『求人才、捐文法、重守令、繩貪墨』四件事,雖然是老生常談,但在當時情形下,敢於提出,這是很有擔當的做法。
果然,徐法績做出了幾件大事。
這時,直隸、河南發生了地震,民眾受災嚴重,可是一些地方官,卻不作為,他發起彈劾,結果罷免了兩位不稱職的中級官員。
於是,引起了朝堂的注意,又一項重任交給了他。
啥重任?
清查銀庫!這是清代最難幹活。
雍正皇帝當親王時,就曾主持過銀庫清查,一度鬧的沸沸揚揚。
徐法績負責稽察銀庫,他拒絕了所有陳規陋習,做到了清廉自守。
三年後,他參加會試分校,獲得一個消息,有位同考官,和胥吏勾結,準備藏匿發往雲南的餉銀。
徐法績不顧個人安危,依然出了闖出考場,把這個陰謀揭穿了。
三年時間,他辦了三項大案,由此徐法績之名,名動天下。
這也成為,他入選《清史稿》的理由:清操相繼,冀挽頹風。
不久,他被任命為湖南學政,主持這年的湖南鄉試。
他和左宗棠的人生路線,由此發生了交集。
3.左宗棠的科舉之路
左宗棠是一個傳奇人物。
他出身寒門。
小時候,左宗棠家十餘口人,一年收入稻谷48石,『衣食不能自給』。
父母在時,家庭還能維持,父母去世後,兄弟們就各奔東西了。
他也曾入贅妻家。
盡管如此,二十三歲時,左宗棠在自己柳屋前,寫下對聯:『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為養家糊口,左宗棠課徒謀生,長達20年,『非束脩無以得食』。
就他的科舉功名來說,僅僅是個舉人,三次進京參加進士考試均落第。
在以科舉取士的時代裡,舉人雖然是省級科舉考試的優勝者,但在整個科舉體系中,尤其是對湖南這樣的科舉大省中,舉人還是比較尋常的。
不過,左宗棠的舉人功名,也是一波三折,如果不是徐法績慧眼識珠,這一科他怕要名落孫山了。
其實,左宗棠在考舉人之前,就在三湘有名了。
十五歲時,左宗棠參加童子試,次年應府試。
他的文章被知府張錫謙看重,能看好他,奇其文。
這應該是左宗棠的第一位貴人。
張知府準備將左宗棠列為案首,評第一名。
可是,考慮左宗棠才十五歲,太小了,不能驟以高名,會耗損他後期的福報。
就把一個年紀比左宗棠大的考生,取為第一,將左宗棠放在第二名。
考試結束後,張知府為此特意召見了15歲的左宗棠,著實誇獎了他一番,以示勉勵。
接下來,左宗棠應該連續考院試。
不料,左宗棠母親病逝,兩年後,父親也去世了,就這樣連續耽擱了好幾年,把秀才功名也耽誤了。
21歲時,隻能捐了監生,以監生的身份參加湖南鄉試。
所以,左宗棠沒有秀才身份。
等於說,參加高考的左宗棠,居然沒有初中畢業證,這是不是,很驚奇。
道光十二年《1832年》,左宗棠和二哥左宗植同時參加考試。
左宗植、左宗棠都以才名動三湘,不過兩人的側重點不同。
左宗植以古詩文名揚三湘,同邵陽魏源、郴縣陳起詩、益陽湯鵬為湖南四傑。
左宗棠則以經國濟世之才聞名,曾字號今亮,以諸葛亮自比。
左宗棠回憶,這年兄弟兩人結伴外出,晚上經常相互辯論。
他這樣寫道:『餘所學,不逮兄遠甚,兄於餘所業,亦少所許可。
每劇談竟夕,爭駁不已,家人乃溫酒解之。
酒後,或仍辯難,或遂釋然,雖諧語,常露憨態,回思多可笑者』
不過左宗棠寫下這段文字的時候,已經是35年後了。
此時,他正督師西北,他兄長攜子,來到西北前線看望兄弟。
左宗棠見兄長,不停咳嗽,身體極其瘦弱,狀況極差。
他在戎馬倥傯之際,抽時間陪伴兄長,誦讀兄長的詩文,大帳中三湘子弟皆擊節贊嘆,他兄長於是大杯飲酒……
左宗棠為兄長的詩文集《慎庵詩文鈔》寫的序中,特地提到了令他懷念這個細節。
4.他從五千份落卷中,發現了左宗棠
1832年的湖南鄉試,左宗植一帆風順,成為這一科第一名——解元。
而同時考的左宗棠卻一波三折,如前文所述,他考試被同考官直接刷了下去。
按照鄉試慣例,禮部指定主考官、副主考官監考官後,當地各州縣主官要充任同考官。
考生的考卷分門由不同的考官閱讀評分。
這一年湖南鄉試考生數達五千餘人,而錄取名額很有限,競爭之慘烈可以想象。
左宗棠的考卷,連第一關都沒有闖過,就被同考官所摒斥,這就科考中的遺卷。
可以說,第一關就被淘汰了。
按照以往慣例,考官們還要再次查看遺卷,以保證人才全部入選。
不過,以往這個過程多是走走形式。
1832年的鄉試和往年不一樣了。
這年正是道光皇帝五十大壽,他特地下旨強調,令考官鄭重搜閱遺卷,不得讓明珠蒙塵。
左宗棠幸運的是,遇到一個好機會,更幸運的是遇到了一個認真的主考官——徐法績。
不過,徐法績也面臨著挑戰,五千多名考生的遺卷,要全部看一遍。
原本,還有副主考給他幫忙。
不幸的是,副主考生病去世了。
主持湖南鄉試的官員,隻有靠他了。
徐法績做事認真,晝夜加班,從五千份落卷中,選出了六份。
這是好事,對這六個人來說,他們命運將徹底改變。
但對於已經列入名單中的人來說,就是壞事了,意味著他們中有六人要退出。
在選出的六份落卷中,以左宗棠為首,之後吳敏樹、羅汝懷二人,他們後來都是古文辭賦名家。
不過,左宗棠的卷子,引起了同考官們抵制。
徐法績讓同考官們補上左宗棠的名字,同考官們無人回應。
徐法績雖是主考官,但也不能強行命令。
因為眾考官,懷疑這是提前進行溫卷的緣故,也就是說有暗通關節的嫌疑。
於是,徐法績就去和同考官們進行交流,又翻出第二場的考卷,讓同考官看。
這一看,經文寫得果然好,也同考官們的共鳴,大家都覺得好。
再看禮經文,更是引起了考官們的擊賞。
左宗棠的這篇文章,題目為『選士厲兵,簡練傑俊,專任有功』,正是針對當時朝廷的時弊而談的,不是尋常學子的無病呻吟。
後來,拆開糊名,才發現是左宗棠的。
此時,左宗棠早已名揚三湘,他的文章考官都認同了,批語由欠通順,改為尚通順。
這就徹底改變左宗棠的命運。
負責監考的湖南巡撫吳榮光,也都激動不已,他非常羨慕徐法績選中一個好學上,連連祝賀考官得人。
後來,這篇文章被送給道光皇帝禦覽。
由此,左宗棠之名,簡在帝心。
5.左宗棠的高考試卷,開頭就是練兵
左宗棠在《選士厲兵,簡練傑俊,專任有功》這篇文章中寫道:人與器俱精,得其將而戎政畢舉矣。
夫選士厲兵欲其精,簡練傑俊欲其嚴,由是擇有功而任之,而戎政不已畢舉哉。
且軍旅之故,難言之矣。
率不習之師,執不利之器,而驅之於萬死一生之會,其心不固,其器不豫,是將以其士與敵也。
官無別擇之識,將有猜疑之意,而責之出生入死之交,是君以其將予敵也。
天子何以命將帥哉?
一曰士,士不欲其眾,欲其精。
一曰兵,兵不欲其多,欲其利。
老者怯,少者憤,幾事不密,其識惑。
當事不前,其氣奪。
見事不察,其幾昧。
臨事不懼,其神潰。
惑而奪者走之機,昧而潰者危之道也。
制欲慎,用欲審,凡金之剛虞其折,凡木之性虞其脆,凡火之性虞其散,凡革之用虞其裂,折與脆者制之過,散與裂者用之過也……
說服眾多同考官後,湖南鄉試最後的名單算是確定了:第一名解元左宗植,左宗棠也榜上有名。
參加這一科的左家兄弟,大出風頭。
6.改變了左宗棠命運的恩師,沒有看到左宗棠的榮光
左宗棠,從一個監生,成功考上舉人,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他一生對徐法績念念不忘。
而徐法績返回京城,又去了河道總督治所,學習河工,他周歷兩岸,詳詢利弊,寫了《東河要略》一篇。
道光十四年,徐法績升任太常寺少卿。
不久,就病乞歸,兩年後就病逝了。
這一年正是1836年。
選中一個好學生,不僅改變學生命運,也能讓老師名揚青史。
1866年,左宗棠以欽差大臣身份、總督陜甘,平定西北戰亂。
等關中戰事稍平,他便前往陜西涇陽土門徐村祭拜恩師徐法績。
三十多年間,左宗棠從一個普通的舉人,成長為天下名臣,守湖南,定閩浙,興辦洋務,揮師西進,經營陜甘,收復新疆,名揚青史。
他人生之路上,最關鍵的一步,得益於徐法績。
如果不是徐法績慧眼識珠,左宗棠的人生之路,可能就是另一個樣子了。
在土門徐村,他祭掃了徐法績墓,特加修葺,永禁樵采。
他還專門寫了為恩師寫了神道碑。
這就是《皇清誥授中議大夫太常寺少卿徐公神道碑》,此碑通高2.25米,寬0.95米,厚0.25米;碑座高0.62米,寬1.20米,長1.61米。
碑文為顏體楷書,共17行,每行70字。
這是左宗棠書法中,為數不多的楷書作品,可以看出左宗棠的楷書,出自顏體,筆力雄強,豪邁大度,堂堂正正,端莊中隱含風雷之氣。
左宗棠寫道:門生湘陰左宗棠
看落款,此碑寫於清同治八年《1869年》。
此碑在2013年9月立碑原址失蹤,此後經過多方尋找,終於在2022年10月24日神道碑被群眾送歸縣文保部門。
左宗棠不僅為恩師修墓樹碑,還為把徐法績的孫子請為幕僚,為大軍西進出謀劃策,後來又保舉為平涼知府。
最為難得的是,左宗棠為籌劃西征經費,重新整理梳理西北茶葉市場,確定了以涇陽為中心的南茶西運營銷網絡,建立茶票制的管理模式。
在左宗棠的籌劃之下,湖南安化等地茶商,將當地的茶葉運到涇陽,進行壓制加工,制作成茶磚,這就是西北有名茯茶磚,然後以涇陽為中心,行銷西北各地。
至今,涇陽人依舊在受益,這一點是徐法績想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