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小說連載:蓮塘浮生——福建閩侯程氏家人傳說《221》
《微信讀書上有機器人朗讀的本書音頻,歡迎收聽》
【逢周一、周二、周三發佈】
二二一,咸豐皇帝說,樸實有個屁用
話說,1850年,情報顯示廣西洪秀全正在串謀起事,咸豐皇帝在朝廷內部下旨招賢,看有誰能夠去廣西把洪秀全和他的拜上帝會扼殺在苗苗的狀態。
好幾個朝臣都不約而同推薦了在福州家鄉養病的林少穆。
林少穆就是林則徐。
則徐是他的名,少穆是他的字。
過去的人,自稱要稱名,稱呼別人要稱字。
咸豐看了推薦奏折,覺得甚合朕意。
林少穆確實很有能力。
林則徐之所以被道光皇帝革職遣送戍邊,不是因為他能力不行,而是要拿他作為替罪羊,去平息英國人的怒氣。
然而,英國人並不在乎林則徐是否被革職,只要清廷開放通商。
史學家齊思和的《鴉片戰爭》中記載了當時英方對林則徐被革職的反應:『中國《英國》全力以爭通商,豈為仇林總督而來耶!』
這裡要說一下,英國要求清廷開放通商,就是要讓中國敞開國門,由著他們想怎麼賣鴉片就怎麼賣鴉片。
當時中英貿易嚴重失衡,英國逆差很大。
英國賣到中國的工業品,在中國沒有市場。
唯獨鴉片,銷量極大。
英國人要靠賣鴉片,來消除對華貿易的巨額逆差。
現在的人無法想象,19世紀,英國是以舉國之力,是以國家行為,不惜對別國發動戰爭,來達成向別國大量販毒的目的。
所以,林則徐是否被革職,英國人不在乎。
換句話說,革了林則徐的職平息不了英國人的怒氣。
道光皇帝後來也看懂了。
所以幾年之後又重新起用林則徐,因為他確實能力很強。
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林則徐擔任雲貴總督時,就解決了當地一個老大難問題:回漢沖突。
林則徐提出了處理回漢矛盾的基本原則:『隻分良莠,不問漢回』,犯法就處罰,不管你是漢族還是回族。
這個原則的核心就是:在法律面前各民族平等。
林則徐公平公正地化解了當地的回漢矛盾。
他獲封太子太保、賞戴花翎,就是因為這件事。
林則徐當雲貴總督的時候,奕詝已經16歲,是道光皇帝活著的最大的兒子,這叫『皇長子』。
奕詝是皇後所生,是道光皇帝第二個皇後所生,是皇帝的『嫡長子』。
《上圖:咸豐皇帝的生母孝全成皇後畫像。》
清朝實行秘密立儲,皇子們都不知道誰已經被秘密立為皇儲,因此每一個皇子都在暗中較勁,鴨子劃水。
奕詝,自然是劃水最起勁的那一個。
他看到了林則徐被父皇重新起用之後所做出的每一個貢獻。
所以,看到那麼多朝臣都推薦林則徐去廣西處理洪秀全的事情,咸豐皇帝第一時間就很贊成。
有朝臣對林少穆的身體狀況表示擔憂,他不是因病奏請開缺《離職》的嗎?
咸豐皇帝心想,林少穆身體好著呢,正在為福州烏石山神光寺住進兩個英夷忙著呢!
反對林則徐的也有,軍機大臣穆彰阿、耆英就堅決反對並百般阻撓。
咸豐皇帝革了穆彰阿的職,降了耆英的職。
皇帝就是這樣,隻想聽合自己心意的話,不想聽逆自己心意的話。
我在上一章說過,那時候,林則徐正在為福州烏石山的神光寺住進了兩個英國人而不停上奏,呼籲皇帝施壓,將他們驅逐出去。
驅逐英夷合皇帝的心意,咸豐支持。
對於五口通商的約定,清廷與英方的解讀有許多不同。
其中一個就是,外國人能不能住在通商的5個城市的市中心。
清廷認為不能,我沒答應這個。
英方認為能,你同意了的。
後來英法兩國聯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把清朝又打了個落花流水,之後逼迫清廷把廣州城南的一個小沙洲交給他們作為租界。
這就是廣州沙面。
《上圖:建於1865年的廣州英國領事館舊址。》
第二次鴉片戰爭是1856年開始的,而此前的1850年,咸豐皇帝從父皇手裡接下來的江山,大致平靜。
頭一年,1849年,從廣州傳來的消息是,英國人想進廣州城,被兩廣總督徐廣縉、廣東巡撫葉名琛攔下了。
頭一年,英國人軍艦兵臨廣州城下,尚且被攔住,今年,一個英國傳教士加一個英國醫生,就能長驅直入福州城?
欺朕年少乎?
所以,咸豐決意要將那賴在福州烏石山神光寺的兩個英夷驅逐出去。
咸豐將林則徐調去廣西處理洪秀全問題之後,朝廷裡關於福州烏石山神光寺住進兩個英夷的吵吵聲立即就沒了,咸豐耳根清凈了許多。
徐繼畬也就以為沒事了。
沒想到,過了些日子,林則徐都死了好幾個月了,都到第二年了,皇帝本人卻又想起這件事來,就讓人問福建巡撫徐繼畬:烏石山那兩個英夷搬出神光寺了嗎?
這可把徐繼畬嚇壞了,合著皇帝本人也是要驅逐他們的啊!
這可不敢怠慢,這要是怠慢了就是抗旨,抗旨可是死罪,徐繼畬趕緊叫人把那兩個英夷驅逐出了神光寺。
就在這一年,徐繼畬被革職,理由是『身膺疆寄,撫馭之道,豈竟毫無主見,任令滋擾』。
叫你驅逐兩個手無寸鐵的傳教士和醫生都費這麼大的勁,要是叫你領兵抗英可怎麼辦?
作為人臣,本當忠實地不打折扣地執行君主的旨意,做到雷厲風行,令行禁止。
猶如軍隊,軍令如山倒,不可更改、沒得商量。
福建巡撫徐繼畬的問題就在於,死活無法領會皇帝的意圖,把朝廷跟英夷的矛盾看成是林則徐跟他徐繼畬的矛盾。
皇帝心想,爾以為爾是Who啊!
欺朕年少乎?
1851年咸豐皇帝20歲。
徐繼畬被召到北京覲見皇帝。
咸豐對他進行當面問詢之後,對他的評價是『樸實』。
咸豐心想,樸實有個屁用。
俗語說,『樸實是無用的別名』。
74年後的1925年,這句俗語被魯迅老師改為:『忠厚是無用的別名』,收進了他的名篇《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
嘿嘿嘿……
《上圖:魯迅《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首發於《莽原》半月刊第一期。》
不過,還是念他『樸實』,皇帝給了他一個沒事幹的四品職位太仆寺少卿。
又過了一年,1852年,徐繼畬被吏部追究在福建巡撫任內逮捕罪犯延誤事,被徹底罷官,回山西老家玩去。
直到1865年《同治四年》,咸豐皇帝死去好幾年了,徐繼畬才被重新起用,回到北京擔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管理同文館。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就是晚清的外交部。
行走,非專職非正職的意思,有一點點像今天的巡視員,隻是一點點像哦。
同文館是朝廷辦的外語研究和教學機構,後來並入京師大學堂。
現在的北京大學外語學院認這個同文館為自己的前身。
徐繼畬曾任福建巡撫,屬於『正部級』,讓他管理同文館,算是『高配』同文館,所以給他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掛了個『行走』。
話說那邊廂,1851年,住在福州烏石山神光寺的兩個英國人,在咸豐皇帝的壓力下被迫搬出了神光寺。
然而,兩人並沒有搬到城外去。
他們甚至都沒離開烏石山。
他們前腳搬出了烏石山神光寺,後腳就搬進了烏石山道山觀。
英國人在烏石山的道山觀一住就住了20多年。
20多年裡,住道山觀的英國人都換了幾茬。
英國人甲乙走了,英國人丙丁戊己庚辛來了。
來人越來越多,道山觀不夠住,英國人就地起樓。
1864年,英國人在烏石山辦起了女學堂,這就是本書前面提到的陶淑女校的前身。
1876年5月,閩江發生嚴重水災,福州城水深1到5米。
閩江源短流急,過去平均差不多三年就要發生一次比較大的洪水。
1876年的那次不是比較大,而是非常非常大,是載入史冊的一次大洪災。
《上圖:老照片,清代的閩江。》
福州當地士紳認為,這次大洪災是英國人在道山觀建造洋樓厝造成的,洋樓厝破壞了福州城的風水。
他們要求官府取締建造。
這事就在官府和英國人和福州當地士紳之間來回折騰。
折騰到1878年,福州士紳的訴求得不到任何回應,而英國人變本加厲,在烏石山蓋了一座又一座洋樓厝。
最後發展到,8月30日下午,當地教官林應霖率眾萬人沖進院內,拆毀新建成的教堂,放火焚燒兩座舊樓,正是安息間會女學堂的校舍。
事情鬧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