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在家書中寫過一句話:『兩利求大,兩害取輕』,可謂是為人處世的『八字箴言』,值得我們學習和踐行。
這句話講的是為人處世的一個原則,當遇到兩難抉擇的時候,就要選取其中利益較大、危害較輕的那一個。
在人的一生當中,有很多時候,都不得不面對艱難的選擇。
古人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要選,肯定是選利益最大的那個了;反過來,遇到不好的事情,肯定要選危害比較輕的那個了。
道理大家都懂,也都會講,但真在生活中遇到事情了,就很難做出選擇了。
比如大家經常開玩笑說的一個問題:『假如你的母親和老婆同時掉進河裡,你先去救哪一個?
』
這就不是簡單的『魚和熊掌』的問題了,因為現實生活是錯綜復雜的,很多時候我們面對的並不是魚和熊掌,或者根本就分辨不清哪個是魚,哪個是熊掌,很難衡量利弊得失。
所以說,很多道理,都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真正能夠把學問用於實踐的,那才叫高明。
曾國藩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在學問、德行、事業上做得都相當出色,把這三樣緊密結合在一起,成就了他一生『立德、立功、立言』的偉大事業,被後人譽為『中華千古第一完人』。
他的這些處世絕學,都是在經歷人生成敗後的深刻體悟和總結。
在太平天國的後期,清朝依靠曾國藩的湘軍,最終才打敗了太平天國,湘軍一路攻下南京城,俘獲了忠王李秀成,太平天國開始走向覆滅。
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曾國藩的湘軍,清朝能不能保得住,還是兩說。
當時清朝的綠營軍,根本就不是太平軍的對手,太平軍開始起義的時候,長驅直下,勢如破竹。
就連曾國藩的湘軍,開始都是接連失敗,急得曾國藩兩次差點跳鄱陽湖自殺。
在攻入南京之後,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認為,這場戰爭大局已定,太平天國已經完了,他們兄弟二人就等著加官進爵吧。
可曾國藩並不這麼想,他認為,他們兄弟現在手握數十萬大軍,又打了勝仗,士氣正旺,這個時候,朝廷一定會擔心他擁兵自重,進而采取策略削減他們兄弟二人的兵權,同時也會遭到朝中大臣的嫉妒。
並且他弟弟曾國荃以戰斂財,貪婪成性,每次攻城後都燒殺搶掠,朝中大臣議論紛紛,皇帝也有耳聞。
曾國藩在衡量利弊得失之後,就做出一個決定:主動請求朝廷裁軍,又以曾國荃病情加重為由,奏請皇上恩準他回鄉養病。
他這樣一做,皇上自然對他就放心了。
如果曾國藩當時不能當機立斷,大膽舍棄,雖然表面看起來很風光,但卻危機四伏,甚至可能會引來殺身之禍。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
自古以來,權力過重的大臣和將帥,都不會有好的下場,因為這會危及到皇帝的統治,皇帝怎能容忍得了?
與其引起皇帝的猜忌,遭來橫禍,永不翻身,不如自己主動裁軍,主動示弱,獲取皇帝的信任。
兩害相權取其輕,曾國藩的這筆帳,算得是再清楚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