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現代人最看重的一場考試之一。
如果考得好,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
而古代人最看重的高考則是——科舉。
無數學子寒窗苦讀,只要科舉成功,就能換來手上的烏紗帽,開啟仕途。
1711年,農歷辛卯,康熙五十年。
這年九月初九,江南鄉試放榜,貢院門外,裡一層外一層前來看榜的考生將這裡圍個水泄不通。
畢竟古代的科舉並非現在的高考,古代的科舉是要考很多試的,有三場大考,其中的第1場就是鄉試,這種鄉試三年一次,機會比較難得。
不過榜單剛剛張貼出來,正在屏息等待的考生們瞬間炸了毛。
原來金榜題名的大多都是不學無術、大字不識幾個的紈絝子弟。
這些大多都是江南有錢的鹽商之後,現在就算頭腦不那麼靈活的人,也可以看得出來,這次考試背後肯定有金錢交易!
這種事情被這群讀書人知道了,這還得了。
他們將怒氣全部發泄在江南府學和江南貢院上。
不過他們當然不是產生保動,去江南府學把裡邊兒的教育官員痛打一頓。
有的人把貢院(貢院的繁體字)分別用白紙遮掉一部分,變成了賣完(賣完的繁體字),他用這種含蓄《本人其實覺得非常直接》的方式,諷刺這場考試有金錢交易。
有的人把五路財神抬到了孔子像的面前,同樣也是諷刺有金錢交易。
有的人做了一場諷刺打油詩:『能行五者是門生,賄賂功名在此行』別急,這首打油詩想表達的意思沒有這麼簡單。
由於這次考試的第一道題目是論語裡面孔子說的,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而能行五者中的五者,原本是來形容5種高尚的品德:恭,寬,信,敏,惠,而在這裡用來形容5種行賄用的財寶:金子,銀子,珠子,古玩,綢緞。
不過更多的人選擇貼對聯。
其中一副非常出彩的對聯叫做:左丘明兩眼無珠,趙子龍一身是膽。
如果隻是認為這是一副關於歷史的對聯那可就錯了,這幅對聯別有深意,這得涉及到當時的背景。
這次鄉試的主副考官分別叫做左必蕃和趙晉,而對聯裡涉及的歷史人物左丘明是寫左氏春秋的那位先生,相傳他雙目失明,而左丘明對應的左必蕃據說眼睛似乎有點問題。
趙子龍一身是膽的典故,大家都知道,而趙晉之所以一身是膽,自然是諷刺他明目張膽收取賄賂,舞弊。
現在也應該揭曉大家最關心的問題,這兩位考官到底有沒有問題?
事實上,有。
不過這得放到後面再說,他們是何許人也。
他們其實來頭大得很,雖然沒有當上大官,但都是在京城裡任職的官員,跟今天在北京總局辦公的公務員一樣。
在古代,在京城裡任職的官員品級一般都比地方官要大不少《不過例如總督巡撫這種一下管一大塊地方的地方官的位子還是肥的流油的,他們的品級要比京城裡不少官員高》。
可以看出康熙皇帝為了搞好這次考試,還是對他們倆下了重重的希望的,不過結果真叫人失望。
但是為什麼要到江南考試難呢?
因為這裡有錢人多,才子也多。
這裡的考試競爭激烈,不少學富五車的才子在這裡激烈的拼搏,然而另外一方面,因為這裡有許多大商人啊,大富豪啊,因此利益鏈盤根錯節,一不小心搞錯了掉到陷阱裡,可能被抓起來就是殺頭的罪。
現在不論如何,反正有一千名書生在那裡鬧事,想要瞞肯定是瞞不過去了,兩位大人現在焦頭爛額,他們知道自己肯定捅了馬蜂窩下令逮捕鬧事的考生。
正當他們苦惱自己會受到什麼懲罰的時候,兩江總督噶禮,說他們聚眾鬧事還誣告。
如果他們真這麼幹了,可能會捅了一個超大的馬蜂窩。
要知道,當時的讀書人在社會上的地位可是不低的,況且鬧事的都是秀才,秀才可以免除徭役,見知縣不跪的,要是誰敢的一聲令下,直接用武力解決問題,這說明此人膽子特別大,而且有點沒腦子,除非他是皇帝眼下的紅人,誰都不敢動他。
如果這樣看,那麼這位噶禮先生就一定是皇上面前的紅人了,不過他還真的是這樣,他的母親是康熙的奶媽,拋開上一代人的事情不談,他也隨康熙打過天下,在康熙眼裡可謂是一名非常重要的人物。
而他的官場當然也是像坐了直升機一樣原地起飛,而現在他的職位是兩江總督,屬於正二品。
而他的兩江總督的職位大概是一下子管三個省的超級封疆大吏。
而他下的這一步棋,讓事態一下升級了,本來隻是考生懷疑考試有貓膩,現在的話……
不過,雖然噶禮是兩江總督,管安徽江蘇和江西三個省的軍政事務,不過古代的皇帝那麼精明,怎麼可能讓一個地方官的權力無限膨脹?
因此對付這個兩江總督,有一個巧妙的限制他的權力的官員名字叫做江蘇巡撫《由於在江蘇省,所以是由江蘇巡撫管這件事》。
而現在在任的這位江蘇巡撫,叫做張伯行。
不過在介紹他們倆的好戲之前,我們得好好認識下總督與巡撫的關系。
雖然總督至少是正二品,而巡撫也就隻有從二品,但是他們之間的關系依舊很微妙。
前面講過總督是一下管三個省的超級封疆大吏,而巡撫則是江蘇省裡的一把手。
而如果論他們要管的事情來看,雖然總督能一下管三個省,但總督側重的大多都是軍事問題和真制問題,至於巡撫,他一下管一個省,但是他得註重那個省的方方面面,換句話說,他除了是一把手,還可能是省裡的各種部長……
還有最重要的問題就是,盡管品位有差別,但是他們倆並沒有直接的隸屬關系,換句話說最終都是要向皇帝匯報的。
因此可以在某種方面上說,巡撫幫總督買單是情分,不幫也無法強求。
想讓巡撫給總督買單的,那是可遇不可求的。
可是這位張伯行同志,偏偏不幫總督買單,他不僅不買單,還直接一封信寫給了康熙。
至此,這場戲有意思起來了,在這個舞弊案的漩渦裡,卷入了江蘇巡撫張伯行,卷入了兩江總督噶禮,卷入了主副考官左必蕃和趙晉,卷入了富商之後程光奎和吳泌,甚至還卷入了康熙皇帝自己。
張伯行這封信寫的非常的詳細,首先他仔細的匯報了這次鬧事的大致與情況和背後的原因,考生質疑考試不公平,接著一而再再而三的強調,如果不妥善處理,恐怕要生大變。
可以理解,如果在這裡康熙皇帝處理的一個差錯,可能就會讓考生聚眾鬧事,甚至直接造反,那樣子想收藏就如同騎虎難下一般,十分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