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1年,太平天國在洪秀全的領導下自廣西金田起義,一路勢如破竹,破湖南、取湖北、克安徽、取九江,下江寧,並將江寧定為都城,改名『天京』。
此後,太平天國東西作戰、南北出擊,西征和北伐的同步,更是打得清軍一潰千裡,甚至北伐的太平軍一度攻入天津附近,兵鋒直指清王朝的心臟北京地區。
若非北伐軍的孤師冒進和蒙古曾格林沁騎兵的阻截絞殺,清王朝氣數敗亡幾乎已成定局。
而後的太平天國內部統治者的權力白熱化內訌,則進一步加劇了太平天國走向沒落。
最終,在太平天國內部離心離德和外部強敵壓境的險惡形勢之下,曾經轟轟烈烈奮戰14年、縱橫16省的太平天國運動猝然倒塌,一場氣貫長虹的農民起義運動至此煙消雲散。
教科書的評價
太平天國運動雖然失敗了,但他有著非凡的意義,很多人都知道,在2017版由教育部審定的八年級歷史教科書中,不僅被單列一課,而且還長達6頁之多,新版的教科書對太平天國如此評價:
『太平天國起義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為宏大的農民戰爭,它堅持鬥爭14年,轉戰大半個中國,沉重打擊了清朝的統治和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勢力,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壯烈的一章』
從新修訂的歷史教科書來看,毫無疑問,太平天國的歷史功績被定義為『偉大的農民起義』,同時在教科書中,也著重提到了太平天國運動的意義是『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
那麼,太平天國是怎樣『沉重打擊了清朝的統治』的呢?
給清王朝又造成了怎樣毀滅性的後果呢?
關於這些問題,教科書並沒有詳細講到,要解答這個疑惑,我們有必要從清朝的政治格局講起。
清朝的政治格局
從1644年清朝入關到1851年咸豐帝即位的207年時間裡,清朝處理中央與地方關系實施的是『督撫制』。
所謂的『督撫制』,即在各省設立總督和巡撫主副二位主官,總督和巡撫原則上都采用『以滿馭漢』的指導思想,在咸豐帝前期,總督和巡撫幾乎清一色的全是滿人的天下,唯獨身為漢人的嶽鐘琪是個特例。
有滿人坐鎮抓牢督撫這兩個封疆大吏的頭銜,按理說,清廷對於自己人應該放心了,但實際上,清廷為了做到萬無一失,還在各省內部設置了中央直轄『佈政使』和『按察使』。
佈政使負責各省管理考核和財政管理,按察使則是掌管各省司法。
而且佈政使和按察使也幾乎都由滿人來充任,甚至雍正朝賦予了佈政使和按察使『專折奏事』的權力,以便達到『與督撫有相制之勢』。
可以說,咸豐帝以前的清王朝真正做到了中央對地方的無死角掌控,地方政府的行政、司法、經濟、軍事等權力全部被中央架空,貴為一生督撫的封疆大吏們,唯有對中央俯首帖耳,清朝通過這種方式,確保了對全國各地實現了絕對意義的統治。
然而,世上沒有那種制度能夠管用萬年的,即便是有著『工作狂』之稱的朱元璋,他在生前設計了諸多制度條框,希望子孫沿著他預設的軌道走下去,永葆大明萬世昌隆,但到頭來終究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清朝的這種管用一時的頂層制度設計盡管在當時有著統禦地方的優勢,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它的缺陷也很快暴露了出來。
漢人的崛起
正如世界上沒有絕對完美的事物一樣,制度從來也都不是個十全十美的事物,尤其是政治制度。
清朝的督撫制要做到不以世易時移為轉變,得有兩個重要的條件,即清廷手中要掌握一支屬於自己的軍隊,同時督撫始終得由滿人來擔任。
而當中最為關鍵的自然是手中握有一支戰鬥力爆表的『親軍』,否則督撫制由滿人掌權就是一紙空文。
這個歷史的轉折很快匯交在了咸豐元年,也就是1851年。
這一年,咸豐皇帝的屁股剛剛挨在龍椅上不到一個月,南方的廣西一個僻壤之地金田村爆發了震驚中外的太平天國起義。
由於自古以來就有著『天下狼兵出廣西』的說法,金田起義燃的烈火很快席卷了大半個中國,廣西的狼兵,加持『親兄弟』廣東人的生猛,兩廣人組創的『上市公司』頃刻間就把清廷這個『證券交易所』攪得是天昏地暗,甚至太平天國這支『潛力股』一路殺到了『操盤的核心』—-北京城下。
當時的八旗子弟們每日提籠遛鳥、終日飽食無事,早已不是當年入關前的八旗勁旅了,而『二狗子』綠營也是豬鼻子插大蔥–裝象來唬下人尚可,要是真輪到他們上戰場大清這個『政權交易所』早就歇菜了。
然而,很不幸的是,清朝當時除了八旗和綠營,外加蒙古曾格林沁的丁點外援,實在拿不出像樣的部隊來跟太平天國死磕,徹底鏟除太平天國,甚至都是咸豐帝不敢想象的事情。
因此,匆匆嗝屁的咸豐帝臨終遺言說『有能克復金陵者可封郡王』,可見,當時太平天國實力之強悍。
但廣西人的不幸就在於,他們遇到了霸蠻『不服周』的湖南人。
湖南人骨子裡有股『蠻勁兒』,做事『不服周』,用現代的話來講就是腦子一根筋兒。
彼時的清朝國防徹底淪陷,拿不出高招的咸豐帝隻得敕令各地興辦團練來抗擊『長毛』。
團練雖說名義上屬於國家,可實際上,國家不出一分錢,更不會提供一支槍,所有的糧餉甲胄都得自個去解決。
國家隻負責給『個體戶』們頒發口頭行政許可,許諾自行練兵不算造反《古代任何一個王朝私自練兵是謀反誅九族的死罪》,這樣一來的後果就是,團練經過千辛萬苦搞起來了,可是團練的總頭目肯定也不會把自己養的『兒子』白白送給朝廷。
特別是當地方漢族大小山頭們把太平天國打得灰飛煙滅的時候,朝廷更是對他們漢人擁兵自重不放心了。
放眼望去,朝廷看到的有曾國藩的湘軍、李鴻章的淮軍、左宗棠的楚軍、劉於潯的江軍等等,清廷就是一個被員工孤立的老板。
要解決掉這些漢人武裝,由不至於逼得他們造反,該怎麼辦?
唯一的辦法就隻有封官許願了,用官位和實權換取他們手中的兵權。
於是,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胡林翼等一大批漢臣挨個成了總督或巡撫,督撫的官職在以前幾乎都是漢人的禁區,如今他們也能躋身進去,並且獲得的權力遠超過當年那些他們的前輩了。
滿清的噩夢
清廷費盡九牛二虎之力解決了太平天國這個頭痛的問題,搞定了各地漢人武裝後,自以為高枕無憂了,可很快,他們又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央的權力被嚴重削弱了,此時的清廷已經變成了要槍沒搶、要錢沒錢、要權沒權的『傀儡』了。
曾國藩、李鴻章等人要搞洋務運動,清廷不敢駁回了;張之洞、袁世凱要編練新軍清廷不敢吱聲了;八國聯軍打進北京城趕走慈禧,抱成團的李鴻章、張之洞等人搞了個『東南互保』就是不屌慈禧,甚至還有推舉李鴻章做大總統的預案。
清廷至此徒有軀殼,而真正的實力派全部由漢人督撫們掌控著,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太平天國運動不光是從當時的人財物等方面給予了清朝重創,最嚴重的的問題是,太平天國成為了漢人掌控清廷政局的轉折,自此,清廷在漢臣們的操縱下名存實亡。
與其說清朝是亡於1911年的辛亥革命,我倒認為清朝亡於太平天國之手,即便最後太平軍沒有達成軍事上連根拔起滿清統治者的目標,但清廷內部漢臣勢力的崛起,也從客觀上架空了清政府的權力,至此的清王朝不過是徒留一具任人擺佈的『屍體』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