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帝留下的8個輔政大臣,為啥被政壇新手慈禧輕松擺平?《網路歷史》

所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當肅順等八個輔政大臣瞄準政敵開火時,慈禧突然從背後捅了一刀。

而慈禧擊敗他們的要訣,可以概括為:一個王爺、兩枚印章。

咸豐帝在位11年間,曾經立志重振綱紀、挽救時弊;但面對制度性、系統性的落後,以他為首的封建朝廷不具備自我革新的能力。

面對一系列的挫折,咸豐本人轉而向聲色、鴉片尋求身心滿足,身體越發孱弱。

公元1861年8月,在經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羞辱、被迫『北狩熱河』後,他病死在行宮,年僅31。

雖然治國能力有限,但涉及自己的身後事、兒子的皇位,咸豐卻毫不含糊。

在他看來,能夠威脅6歲兒子載淳皇位的,隻有那個能幹的異母弟、恭親王奕䜣。

因此,在安排輔政大臣時,他把奕䜣排除在外,取而代之的是載垣、端華、肅順、景壽、穆蔭、匡源、杜瀚、焦祐瀛八人。

權力被一分為八,絕無權臣僭越之憂;而且,這些人要麼是宗室親王,要麼是軍機大臣,都被咸豐帝所信任、都跟奕䜣不怎麼對付。

但帝王心、海底針,即使如此,咸豐還是不放心。

為了避免當初順治死後四大臣輔政所導致的鰲拜專權現象,他還另外留了一手:刻了兩枚印章。

這兩個章,一個叫『同道堂』,是給小皇帝載淳的;另一個叫『禦賞』,由咸豐的皇後鈕祜祿氏掌握。

這兩個印章的作用,就是替代皇帝的朱筆,但凡任何關系到軍國大事的文件,都必須同時加蓋這兩個印章才具備效力,那八個輔政大臣同樣受此約束。

顯然,咸豐的如意算盤打得叮當響:兒子太小、無法治國,弟弟奕䜣則正值壯年、頗得人心,那就用八位忠於自己的大臣來輔佐兒子、斷絕奕䜣的念想;萬一這八個人也不靠譜咋辦?

最後決定權由太後協助兒子掌握,好一個『雙保險』。

肅順等人也如咸豐所願、竭盡所能對奕䜣進行排擠。

他們以北京外交事務繁重為由,以小皇帝載淳的名義,命令奕䜣以及其親信一律不準前往熱河,想以此把他阻隔在權力中心之外。

同時,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咸豐死後,八輔政立即向全國下達命令:今後所有上遞給皇帝的奏章,必須抄送幾位顧命大臣;此外,他們很快敲定以『祺祥』為年號,命令有關部門鑄造祺祥銅錢、發佈歷書,以盡快在形式、法理上完全夯實八輔政的地位。

一時間,八輔政春風得意、恭親王一籌莫展,大清政壇的權力架構儼然就要按照咸豐的設計運轉。

但誰也沒有料到,一個後宮女子橫空出世,突然改變了一切。

咸豐駕崩的第二天,按照規矩,他的皇後鈕祜祿氏升級為母後皇太後,而載淳的親生母親、懿貴妃葉赫那拉氏加封聖母皇太後。

在熱河期間,前者居住在避暑山莊凌波致爽殿的東暖閣,後者在西暖閣,所以被稱東太後、西太後。

東太後倒沒什麼,基本是個傳統本分、甚至老實的女人。

但西太後卻對權力有著近乎瘋狂的迷戀,作為載淳的親生母親,兒子手上的『同道堂』印章等同於就是她的;如果能夠掌握東太後手中『禦賞』章的使用權,那就具備了對抗八輔政的底氣。

通過一番添油加醋、鼻涕眼淚齊流,西太後制造出『八輔政囂張跋扈、是潛在的鰲拜,兩位皇太後和小皇帝今後將任人宰割』的輿論,成功地說服了心軟的東太後,為了保護老公留下的家業,她們決定同仇敵愾、一致對外,提出要參與政務處理。

但八輔政並不是傻子,出於對歷史上『牝雞司晨』慘烈教訓的警惕,他們強烈反對兩太後參政。

因此,在一開始,他們提出兩位太後隻能在大臣們擬好的諭旨上蓋章,不能對具體內容提出意見,即隻有知情權、沒有決定權,尊而無權。

兩位太後自然不善罷甘休《主要是西太後》,經過激烈的博弈後,八輔政做出了讓步:同意皇太後查閱奏章,其後對輔政大臣擬定的諭旨無異議後,在首尾分別加蓋禦賞、同道堂印,隨後才交給軍機處發出執行。

自此以後,所有涉及軍國大事的決議,雖然主要由八輔政討論作出,但最終都要經過兩位太後同意才能頒佈。

其中,東太後本人對政治並沒什麼興趣,基本是走過場;但西太後則特別上心、熱衷,清朝的官員任命、大政方針激起了她的濃厚掌控欲,幾乎是樂此不疲。

以上局面,出現在咸豐帝死後十多天,可見西太後權術之老道。

但這種與八輔政分享權力的模式並不能滿足她的野心。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為了扳倒這些人,她說服東太後,決定聯合被排擠的奕䜣。

為了在八輔政的嚴密控制下聯絡身在北京的奕䜣,據稱西太後想出了許多堪比諜戰情節的妙計,有人說她讓一個廚子以外出買菜為掩護、把消息遞到北京;還有人說她上演了一出苦肉計,毒打親信太監安德海、將其發配北京內務府,瞞天過海、向奕䜣傳遞消息。

恭親王奕䜣被排擠,倒黴的可不是他一個人,大批與肅順等人不在一個山頭的高官勛貴都隨著遭殃。

因此,在得到兩位太後遞出的橄欖枝後,雙方一拍即合,奕䜣火速以奔喪之名堅決趕到熱河。

通過精湛的演技,奕䜣騙過了八輔政佈下的眼線,成功與兩位太後進行了密談。

史書稱,在這次密談中,『兩宮涕泣而道三奸之侵,因密商誅三奸之策』《三奸,即八輔政之首的載垣、端華、肅順》。

他們最終達成一致:熱河是八輔政接受顧命之地,權威不可撼動,而奕䜣在北京經營已久,還取得了西方列強的認可,最好的辦法莫過於在禦駕回京之際發動突襲。

雙方的動向引起了八輔政的注意,隨後奕䜣喬裝打扮離開熱河,回到北京緊鑼密鼓地籌備政變。

他成功地爭取了大批在京高官的支持,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一些文人積極地為太後垂簾聽政尋找理論依據,一些人則篡改咸豐遺命、要求剝奪八輔政的顧命地位……肅順等人當然針尖對麥芒,一時間,北京與熱河之間你來我往、唇槍舌劍,權力爭鬥日益白熱化。

接下來,八位老江湖卻掉進了西太後挖的坑,導致局面失去了平衡。

首先,西太後以皇帝載淳的名義下詔,表示八輔政勞苦功高、為國分憂,特意加官進爵以示敬重、感謝;

八輔政竟然單純地信了,他們按照官場慣例,首先客氣一番,表示愧不敢當、感謝皇恩,也請聖上減去一些不怎麼重要的兼差;

但西太後等的就是他們的『客氣』,她不按常理出牌,不僅借坡下驢、收回了任命,還如他們所願解除了一些職務,但並不是『不重要』的兼差,而是步軍統領、管理健銳營等軍權。

如此一來,輔政大臣手上的兵權被削減,幾乎被砍掉了一隻手臂。

​九月下旬,咸豐帝的靈柩起駕回京。

兩太後、載淳故意乘坐快轎日夜兼程,肅順等人則忠心地陪著咸豐靈柩、行動遲緩,兩者之間形成了時間差。

西太後先行趕到北京後,立即聯合奕䜣在養心殿召集群臣,宣佈以『專擅、欺蒙』等罪名,解除八輔政的職務與權力;隨後,早已安排好的侍衛就地動手,載垣、端華被逼自盡,肅順被殺,其他五人則被革去職位、黯然退場。

咸豐帝苦心安排的輔政團隊,就這麼被政壇新丁西太後幹脆利落地掀翻。

由於發生在辛酉年,這次事件又稱『辛酉政變』。

它的本質,是西太後聯合奕䜣對抗咸豐遺命,徹底改變了歷史走向。

從此,清朝進入了『老佛爺』時代,也進入了一個持續數十年的更黑暗深淵。

咸豐帝一定沒想到,自己日防夜防的弟弟奕䜣、留下的兩枚印章,竟戲劇性地成了終結八輔政的關鍵所在,也許這就是『機關算盡太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