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閱盡鉛華,隻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眾所周知,科舉起源於隋朝,乃是皇帝為改變門閥政治所作出的舉措。
從東漢開始,各地士族逐漸發展成為世家大族,門閥林立且掌握察舉推薦之權,族人占據著大量重要職務。
經過時間推移,主要形成了關隴門閥、河北士族與江南士族三大集團。
從東漢開始,這些士族就是重要的不穩定因素,從東漢覆滅後歷經三百餘年戰亂才得以建立又一個大一統王朝。
▲東漢官員劇照
有感於門閥政治的弊端,隋朝統治者建立了一套從民間選取人才的制度,這就是科舉。
科舉在中國有著上千年的歷史,也持續了千年之久,任何人對其都不陌生。
不過可能有些讀者並不知道,古代科舉的競爭程度比今天的高考要激烈數倍,尤其是新科狀元,要比如今的『高考狀元』難上千倍。
想要成為狀元,一般要經過鄉試、會試、殿試等重重考驗,其中鄉試、會試隻是單純的考驗文筆才華,殿試卻帶有很深的主觀色彩和不確定性。
科舉殿試一般由皇帝親自主持,從貢士中選出頭三名,分別欽定為狀元、榜眼、探花,其中名列第一的狀元自然是獨領風騷。
▲清代科舉場景蠟像
古人雲:『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歷代學子寒窗苦讀十數載,為的就是能夠實現人生的飛躍。
因此那些能夠參加殿試的學子們,往往都會好好準備一番,力求將生平所學完美的展示給皇帝,給皇帝留下最好印象。
然而凡事皆有例外,歷史上就有一名貢士因為不會回答皇帝出的試題,反倒直接被欽點為狀元。
這位奇葩皇帝就是歷史上最自戀的皇帝——號稱『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
▲乾隆帝老年時期畫像
對於乾隆皇帝,後人給出的評價有褒有貶。
有人認為,乾隆皇帝在位期間,清王朝達到繁榮巔峰,社會安定、民生富足。
亦有人認為,他驕傲自大又眼光狹隘,一味以天朝上國之君自居,卻不敢自信面對外來文化,實行『閉關鎖國』政策。
從近代歷史來看,正是乾隆時期的『閉關鎖國』政策,使得中國沒有跟上歷史的潮流,被歐洲列強遠遠甩在後面,間接造成了中國百年的衰敗屈辱。
▲紫禁城掠影
作為一個皇帝,乾隆素來附庸風雅,在詩詞上乃是中國歷史上最高產者,共有41863首之多。
為人君者,任何一個愛好都可以觸動群臣的神經。
乾隆皇帝就經常炫耀自己的詩詞,而每次寫完一首詩,身後群臣就立刻上前奉承,把他捧得是飄飄欲仙。
乾隆皇帝還喜歡與大臣對吟,這是他對大臣的看重,不過大臣們的處境就很尷尬,輕易答上來讓乾隆皇帝沒有面子,答不上來又顯得自己無能,還會被同僚笑話。
因此表面上大臣談興很濃,實則沒有幾個人願意與乾隆皇帝吟詩作對。
▲古代殿試場景繪畫
這種附庸風雅、無病呻吟的愛好,放在平時解悶可以理解,但是乾隆皇帝竟然將這種喜好帶入國家正事之中,還是關系一個國家穩定的大事——科舉考試。
在一次殿試中,乾隆皇帝居然與學子們玩起了對聯,他給應試學子出了一個五字上聯——『煙鎖池塘柳』。
上聯初時一聽,腦中就呈現一幅煙霧縈繞楊柳的唯美畫境,也有一種詩意的感覺。
更重要的是,這句蘊含詩意的上聯五字竟然還包含了金木水火土五行,當真是一副千古絕對。
據說才子紀曉嵐用了一生都沒能對出下聯,對於殿試上高度緊張的考生而言,更是難於登天。
▲清代科舉皇榜《復制品》
片刻之後,一個貢士起身作揖,直接對乾隆皇帝說:『陛下所出上聯太難,末學無以為對』話音剛落,這名貢士就轉身要走,卻被乾隆皇帝止住。
乾隆皇帝對殿上貢生及群臣說道:『這幅對聯本來就是死對,能經過思考而果斷放棄,足以說明其為人誠實且敢於放棄,人貴有自知之明』於是乾隆皇帝欽點該名貢生為新科狀元。
當然,也有人說這位貢士是在欲擒故縱,表面上是在說實話,實則是不露痕跡地誇贊乾隆皇帝的水平高超。
不過客觀而言,此人面對千古絕對能夠立刻選擇放棄,倒也頗為果決,在乾隆皇帝看來,他也是一個適合做官的料,再加上一番吹捧令他舒心,給個狀元倒也在情理之中。
參考資料:
《清稗類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