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皇帝雖有大展宏圖的雄心,卻自幼就體弱多病,被人稱為『跛足皇帝』,30歲盛年就在承德避暑山莊一病不起、撒手西去。
據野史記載,稱咸豐皇帝還在母親全貴妃肚子裡時,全貴妃為了與同樣身懷有孕的祥妃爭寵,能早幾天生下庶長子,特地找禦醫用了催生藥,這樣一來,全貴妃所生的皇四子奕詝在道光十六年《1831年》7月17日出生,而祥妃所生的皇五子奕誴在7月23日出生,這就讓奕詝擁有了庶長子的資格和爭儲的本錢。
不過,奕詝太子之位最有力的競爭者不是皇五子奕誴,而是與他相愛相殺多年的皇六子奕訢,也就是後來輔佐慈禧發動政變的恭親王。
從早期的手足情深,到後來的兄弟反目,咸豐皇帝與恭親王之間的感情變化非常復雜,直到去世前,咸豐皇帝仍然沒有原諒六弟,他臨終任命的顧命八大臣,以遠房堂侄、怡親王載恒領銜,卻沒有恭親王的位置。
正因如此,恭親王奕訢對兄長的遺命非常不滿,就在咸豐皇帝靈梓回京的半路上,恭親王與慈禧聯手發動政變,除掉了『顧命八大臣』,他被慈禧、慈安任命為『議政王』,此後形成『兩宮垂簾、親王議政』的執政局面,時間長達二十多年。
而導致兄弟反目的最直接原因,是奕訢生母靜貴妃死後,謚號中存在一字爭議,令二人由互生嫌隙直至最終決裂。
1、咸豐:清朝秘密立儲的最後一個太子
如果咸豐皇帝奕詝自己能夠選擇,可能他寧願像五弟奕誴那樣當一個整天出入京城酒樓、吃羊肉喝二鍋頭的散閑王爺,因為他繼承的父皇江山,充滿內憂外患,早已無力回天,而他自己與和父親道光帝一樣,理政能力十分有限。
與咸豐帝、道光帝相比,恭親王奕詝顯得精明強幹得多,在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四朝,都留下了他在政壇上活躍的身影。
道光帝旻寧生前共立過三位皇後,嫡福晉鈕祜祿氏在他還未登基時就已經病逝,當時還隻是皇子的他又繼娶了佟佳氏為福晉。
1820年7月,嘉慶帝在熱河打獵時病重不起,禦前大臣和軍機大臣按清宮慣例,當眾開啟乾清宮找到的『鐍匣』,宣讀嘉慶四年就秘密寫好的立儲詔書,立旻寧為皇太子,是為道光帝。
登基後,道光帝立佟佳氏為皇後,追封鈕祜祿氏為『孝穆成皇後』。
道光帝雖然勤政節儉,卻不具備治國的才能,他非常因循守舊,也不願廣開言路,隻偏聽偏信穆彰阿等身邊幾個親信的意見,幾乎無所作為,鴉片戰爭爆發後,道光帝立場動搖、沒有定見,先啟用林則徐,後又怯戰畏敵,撤掉林則徐等大臣的職務,昏招迭出,成為中國兩千年帝制歷史上第一個向外國人簽割地條約的皇帝,既暗弱膽小,也完全不思變革進取。
為了選擇皇儲,道光帝頗費思量。
1831年,和妃那拉氏所生的庶長子奕緯病故,靜妃博爾濟吉特氏所生的兩個皇子早夭, 49歲的道光帝仍然沒有自己的繼承人。
不過,就在這一年,他最受寵的全貴妃鈕祜祿氏和祥妃鈕祜祿氏同時身懷有孕,連預產期也差不多,7月17日,全貴妃生下了皇四子奕詝,6天後,祥妃生下了皇五子奕誴,由於奕誴隻比奕詝小幾天,《清朝野史大觀》和《清宮詞》註中均認為全貴妃有可能采取了特別措施。
皇四子奕詝出生後一直體弱多病,整天離不開藥罐子,常有傳聞稱全貴妃為了爭奪庶長子之位,秘密服下了催產藥,導致奕詝在胎內受損、留下了病根。
不過,當時全貴妃與祥妃在宮內地位差別很大,1822年,全貴妃14歲被選秀入宮後,因『才、貌、智』俱全,被封為『全嬪』,第二年懷孕後被升為『全妃』,16歲就被冊封為『全貴妃』,而祥妃與全貴妃同姓、同齡、同時入宮,開始隻被封為『祥貴人』,生下公主後被封『祥嬪』、『祥妃』。
1833年,佟佳氏皇後病故,全貴妃成為繼後人選,被封為皇貴妃、掌管六宮,而祥妃卻幾乎被打入冷宮,1834年,就在全貴妃被冊封為道光帝第三位皇後時,祥妃被降成了祥貴人。
孝全皇後
而且,清朝當時采取秘密立儲制,強調立賢不立長,對長子身份看得不是特別重,因此這些傳聞也可能隻是捕風捉影。
1840年,當了六年皇後之後,受寵一時的全貴妃去世了,謚號『孝全成皇後』,終年32歲,留下9歲的兒子奕詝無人照料,道光帝就指定靜貴妃來撫養他。
而孝全皇後的死因,據傳與靜貴妃有很大關系。
2、一母撫養,曾親密無間
靜妃博爾濟吉特氏比孝全皇後小四歲,入宮遲幾年,但她一入宮就接連生下皇次子奕綱、皇三子奕繼,因此頗受道光帝重視,隻是這兩個皇子還在襁褓中就夭折了,而靜妃也落下血虛氣虧的病根,直到1833年才生下皇六子奕訢。
奕訢隻比孝全皇後生的奕詝小兩歲,但自幼聰慧、身體也很強壯結實,文韜武略均強過哥哥,還在孩童時期,孝全皇後就感到這個皇六子是兒子爭儲最大的對手。
據《清代後妃》一書記載,孝全皇後曾在自己所住的鐘粹宮裡設宴款待奕訢,卻暗暗囑咐兒子奕詝不要吃魚,而奕詝與六弟奕訢感情很深,在奕訢想夾魚吃時,他多次踩奕訢的腳,碰落奕訢筷子上夾的魚,才保全了六弟的小命,而奕訢看到飯後有一隻貓死在桌底下,原來是貓吃掉了他筷子上掉下來的魚塊,不禁感到後怕,回去告訴靜貴妃,靜貴妃又稟報了道光帝的母親、恭慈皇太後,皇太後本來就與有『才女』之稱的孝全皇後不和,聽說此事後勃然大怒,命令道光帝賜死皇後,孝全皇後為保全兒子,隻得含淚自盡。
自盡之說雖然沒有正史記載,但孝全皇後正當盛年突然暴病身亡的事也是一個謎團,她和同治帝皇後一樣,都是清朝五個死因成謎的皇後之一。
孝全皇後去世後,道光帝沒有再立皇後,他晉升靜貴妃為皇貴妃,命她撫養孝全皇後留下的奕詝,此後長達十年的時間裡,她以皇貴妃的身份掌管後宮,卻始終沒能成為繼後,很可能道光帝也是以此來保留奕詝嫡子的身份。
而隨著皇六子奕訢長大成人,他與兄長的差距越發明顯,奕詝不僅經常纏綿病榻、而且縱情酒色,一次打獵時從馬上跌落後落下了腿部殘疾,從此很少外出活動,無論是見識還是能力都不如弟弟。
這讓道光帝在立儲之事上猶豫了很久,如果以『立賢』的原則,無疑奕訢才是最好的人選。
皇四子奕詝知道,從外表和才能上他都比不上弟弟,因此他接受自己師傅杜受田的建議,以『藏拙示仁』之道鞏固地位,他學習當年與曹植爭嗣的曹丕,處處表現出仁慈、孝順和大度,隨父皇外出打獵時,奕詝拒絕騎馬射箭,說春天是鳥獸繁育生長之機,每當道光帝自言老病之時,奕詝就跪在地下痛哭流流涕,以表孺慕之誠,最終,道光帝認為奕詝『長而賢』,加上他始終未忘懷孝全皇後,最終定下以奕詝為太子。
1850年正月,道光帝病重之際,命內務大臣去開啟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後的『鐍匣』,宣佈皇太子人選,而內務大臣打開『鐍匣』後,卻不禁嚇了一跳。
原來,根據清宮慣例,『鐍匣』裡隻能放一道立儲詔書,而道光帝的『鐍匣』裡卻放了兩道詔書,內務大臣文慶打開匣後,首先就看到奕訢的名字,不過,這份朱諭寫的是『皇六子奕訢封為親王』,另外一份親筆禦書上則寫著『皇四子奕詝立為皇太子』。
雖然道光帝沒有立奕訢為儲,但他親筆在『鐍匣』裡留下立奕訢為親王的詔書,足見他對奕訢的重視程度,他是想倚仗奕訢的治國才能,讓太子多一個好幫手。
咸豐帝也很重視父皇的遺命,他從小由靜貴妃撫養,靜貴妃人如其名,溫婉寧靜,對咸豐帝視如己出,常常讓他感到慈母般的溫暖,與奕訢自幼朝夕相處,兄弟倆的感情也十分深厚。
登基之後,咸豐帝立刻封奕訢為恭親王,三年後又任命他為領班軍機大臣,這也是清朝第一個入軍機處的親王。
奕訢
奕訢懂滿蒙漢三種文字,跟著翁心存讀過十幾年儒家經典,能詩文、通騎射,頗有才氣,對新學和西洋事物也有研究,外交應對之時顯得很有章法,恭親王的能幹讓咸豐頗有些忌憚,但在靜貴妃活著的時候,他並沒有表露出對恭親王的敵意。
3、一字之爭,兄弟決裂
咸豐帝自幼喪母,對靜貴妃的母養之恩頗為感激,即位後,多次下旨稱:『朕在沖齡,仰蒙康慈太妃《靜貴妃》撫養,深恩』『撫養朕躬十五載,恩恤伏加』
咸豐帝
為了表達對靜貴妃的敬意,道光帝駕崩後,咸豐帝尊封靜貴妃為皇考康慈皇貴太妃,讓她移居綺春園的壽康宮,按皇太後規格進行奉養,還為她添設了隻有皇太後才享有的獨立茶膳房。
在皇貴太妃的冊封禮後,咸豐帝親自前往壽康宮慶賀,在皇貴太妃面前遞如意、行禮,並寫了兩首賀詩:
《慈蔭樓玉蘭花二絕句》
春暉愛戴慶寰中,縹緲祥煙淡蕩風。
咸若館前三月半,瓊葩一樹玉㻏瓏。
好是番風到幾尋,玉蘭花發殿芳春。
蓮池色相悟真境,得地含暉清凈因。
從賀詩中,不難看出咸豐帝為康慈皇貴太妃慶賀時心中油然而生的喜悅。
同年,他為養母隆重舉辦了四十大壽慶典,並將她生辰定為『慈壽節』,盡管當時太平天國的戰火已燒到了半個天下,咸豐帝政務匆忙,仍經常去探望、問候靜太妃。
1855年,44歲的靜太妃突然患病,病情一天比一天嚴重,咸豐帝固然非常悲傷,可恭親王的一個冒失舉動,讓他感到很不滿,進而生出了戒備心。
原來,身為領班軍機大臣的恭親王突然進了個奏折,打著『沖喜』的名義,請求咸豐帝尊封靜太妃為皇太後,咸豐帝頗感為難,道光帝在世的時候,皇後之位空置整整十年,也沒有把靜貴妃冊封為皇後,而自己若破格尊封,一來有違父皇生前的意願,二來,自己的生母是孝全皇太後,再尊封養母為皇太後,殊違體例。
就在咸豐帝還沒有明確答復的時候,恭親王利用自己執掌軍機的機會,通知禮部下達了冊封詔書,尊封靜太妃為『康慈皇太後』,這個舉動不但冒失,而且有僭越的嫌疑,說白了,就是『矯詔』,不經皇帝同意,就偽造皇帝的聖旨。
雖然咸豐帝對恭親王此舉深為憤怒,感到是一種親情綁架、勒索,但由於靜太妃《康慈皇太後》的確對他有養育之恩,而且冊封詔書下達8天後靜太妃就病重去世了,因此他暫時隱忍,並未追究。
可恭親王如此擅作主張,無視咸豐帝身為九五之尊、說一不二的權力,咸豐帝決定要給他一點顏色看看。
辦喪事時,咸豐帝親自為康慈太後擬了尊號:『孝靜康慈弼天輔聖皇後』,雖然謚號很長,卻顯得並不正規。
原來,真正受冊封的皇後去世後,要在謚號裡加上其丈夫的謚字,道光帝的謚是『成』字,他前三個皇後的謚號分別是『孝穆成皇後』、『孝慎成皇後』、『孝全成皇後』,獨獨到了康慈太後這裡,就缺了個『成』字,顯得規格差了一個等級。
不僅如此,咸豐帝還不準康慈太後的神位配享太廟,稱『別殿奉祀,稱號宜殊,非惟前代之舊章,實本我朝之定制。
今明禋鉅典,朕不敢以感恩之故,稍越常經。
景鑠鴻名,朕何敢以盡孝之私,致逾定禮』說是祖宗留下來的規矩,而且道光帝生前就指定靜太妃入妃陵,他不能逾禮。
孝靜皇後陵墓
不過,康慈太後的喪禮上,咸豐帝仍然服素服百日、奉靈駕、慟哭跪拜,以標準的皇太後喪禮流程進行了安葬。
也就是說,他禁止康慈太後用『成』字謚號,是為了『減殺太後喪儀』,純粹是想給恭親王添堵,表示『嫡庶有別』。
恭親王當然對此非常不滿,多次對人抱怨,感到非常遺憾。
咸豐帝聽說後,就以『辦理皇太後喪儀疏略』為理由,撤掉恭親王的軍機大臣、宗人府宗令和正黃旗滿洲都統等重要職務,令其回上書房讀書。
兄弟失和的事廣為人知後,咸豐帝對恭親王也不再客氣,在咸豐帝生前,始終將恭親王排除在最高權力集團之外,1861年,咸豐帝在熱河行宮病重,而兒子載淳《同治帝》隻有6歲,咸豐帝將自己的六弟恭親王視為最大威脅,臨終任命了鄭親王端華、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異母弟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肅順等人為『贊襄政務王大臣』,輔佐載淳聽政。
熱河行宮中的顧命八大臣
而手持先帝遺詔的『顧命八大臣』卻沒防得了慈禧與恭親王聯手發動了『辛酉政變』,在回京之後,『顧命八大臣』竟以『偽造先帝遺命』的罪由被入獄,鄭親王端華、怡親王載垣被勒令在家自盡,肅順被殺,從此恭親王奪取了政權,被兩宮太後封為『議政王』。
而對恭親王耿耿於懷的謚號之事,慈禧很快也做出了安撫之舉,1862年,她以同治帝的名義下旨,給靜太妃加了五個謚字,尊封靜太妃為『孝靜康慈懿昭端惠弼天撫聖成皇後』,到底當上了『孝靜成皇後』,而且其神位也進了太廟配享,了結了恭親王的遺憾。
而咸豐帝生前防了又防的六弟,在慈禧的內應下,不但為母親爭到了想要的謚字,還手握大權多年,直到慈禧羽翼已成,才將恭親王從軍機處排擠出去。
這也是咸豐帝生前沒能預料到的,事實上,慈禧是利用了咸豐帝與恭親王的兄弟失和,從中取利。
甲午戰爭失利後,慈禧再次啟用了恭親王,不過,此時他年事已高,能力與聲望不如從前,早已無力回天,於1898年病故,死後被慈禧謚為『恭忠親王』、配享太廟,而他為之盡忠的人卻決不是自己的親兄咸豐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