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甘心被殺,隻是無能為力,最後隻能任人宰割罷了。
年羹堯真的功高震主了嗎?
就《雍正王朝》中關於殺年羹堯的原因,很多人認為是年羹堯功高震主,並且囂張跋扈,結黨營私,實際上年羹堯真的有這麼大能量嗎?
縱橫看未必,年羹堯隻是在西北打勝了一場仗而已,清朝從入關開始就不乏武功,尤其是康熙年間,平三藩,收臺灣,抗擊沙俄,親征葛爾丹,哪一次戰爭不是曠日持久,關系清朝國本的戰爭也有很多,在雍正年間西北戰事更加頻繁,年羹堯在西北打的戰役,按照《雍正王朝》裡的說法,年羹堯在西北的戰役中已經關系到了雍正的皇位,在真實的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事情,就是在《雍正王朝》中,也是不可能的。
堂堂一個大清國會被這樣一場小戰役所決定成敗,那就有點說不過去了,而且年羹堯能夠直接控制的人馬,也就十來萬,加上可以協統的,不過二三十萬,整個清朝的部隊擁有一二百萬,年羹堯這點兵部算什麼。
所以,要說年羹堯功高震主,那純粹是扯淡,在唐朝以來,除了郭子儀和嶽飛有功高震主的資格,剩下的還真就沒有哪個將領能做到這個水平。
在劇中,鄔思道告訴年羹堯這一仗隻許勝,不許敗,關系到皇位了,實際上就是給年羹堯打氣,讓年羹堯覺得自己很厲害,也就是讓年羹堯膨脹。
年羹堯縱情聲色,未嘗不是一種自保?
事實上年羹堯在這一仗之後的確膨脹,在年羹堯看來,自己的確做了很大的功勞,按照年羹堯的想法,有功勞就應該得到應得的東西,除了在朝中安排一些自己人外,在生活上也是開啟了極度奢靡的生活方式,十幾斤的大白菜,你就吃個幾兩的白菜心,到哪裡去排面比雍正都大,蒙古王爺都得給你敬酒,還得給你送女人,年羹堯的這個行為,簡直就是有點無法無天了。
實際上,年羹堯不知道,太囂張跋扈會被兔死狗烹?
年羹堯太知道了,作為一個從包衣奴才《劇中的背景》一步步走上一個奴才所能達到的巔峰,年羹堯這一步步走得很不容易。
是野心和上進心,讓年羹堯心狠手辣,在江夏鎮大開殺戒,雖然雍正嘴上說不高興,實際很開心。
也就是說,年羹堯的心狠手辣並不是自帶屬性,而是他深知雍正心裡想的事,所以替雍正把事幹了。
從這一件事可以看出年羹堯很了解雍正,而雍正未必了解年羹堯。
年羹堯作為遠征在外的大將,不論你做什麼都必然遭人猜忌,所以,年羹堯做一些縱情聲色,享樂生活,很可能是知道自己的結局,也可能是表現出一副不求上進的表現,以求自保。
在清朝的體制下,想要造反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即使年羹堯知道自己的下場,也隻能是想方設法以別種方法來避免,而不是直接造反,別說年羹堯一個包衣奴才,率領的兵又大部分是八旗子弟,或者是綠營,即使是曾國藩這樣率領的完全跟清朝沒有太大關系的淮軍,是自己武裝,自己籌餉,自己任將的部隊,在剿滅太平天國後,依然不敢在南方造反,更何況是年羹堯了。
這應該是制度上的優越性,在清朝很少出現權臣造反,或者大將作亂的情形,前朝所有出現的問題,在清朝尤其是雍正朝之後都得到了避免。
在這樣的情況下,年羹堯要是想造反,是根本不可能的,盡管劇中強調的是雍正的智慧,在年羹堯身邊安插了很多眼線,並且將副將嶽鐘琪等視為忠於雍正的將領,年羹堯是孤家寡人。
實際上以清朝的制度來說,年羹堯根本不具備反叛的資本,無論是從軍事政治經濟等多方面來說,清朝的制衡都搞得很明白,具體來說得說很久,簡單來說,清朝的體制就是避免任何一個人可以達到和朝廷對抗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