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辦千叟宴,3056位老壽星進宮吃好的,為啥回家後老人接連離世。《網路歷史》

自詡為『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在位共計六十年,是中國封建王朝中實際掌權時間最久的一位帝王。

與此同時,享年八十九歲的他也是中國歷史中一位極為難得的長壽皇帝。

乾隆五十年間,已過古稀之年的乾隆皇帝為顯皇恩浩蕩,特意在乾清宮內舉辦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千叟宴』,邀請舉國上下的長壽老人千餘人,共襄盛宴。

可宴席過後,卻有不少老人驟然離世。

一場好心舉辦的皇家盛宴,為何會成為長壽老人的催命符?

這裡面又究竟有何玄機呢?

寓意深遠的皇宮宴席

清朝『千叟宴』的傳統始於康熙年間,是清宮內部規模最宏大,赴宴者人數最多的禦宴。

這千叟宴也叫做『敬老宴』,寓意是極好的。

要知道古時候醫療技術不發達,民間向來流傳有『人到七十古來稀』的說法。

那時的人們如果能夠長壽,足以說明家境殷實子孫孝順,也證明在當時的皇帝的治理下,國內一片太平盛世之景。

因此,皇帝樂意舉辦這樣一場千叟宴,既彰顯天家富貴,又能歌頌自己的文治武功,何樂而不為呢?

康熙五十二年時,恰逢康熙皇帝的六十壽誕,他便在紫禁城內的暢春園舉辦了第一場千叟宴。

康熙帝宣告,凡是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不論百姓還是重臣,均可進京赴宴。

宴席上,康熙帝命人吟詩作賦,歌頌耆年者的功德,又對德高望重的一眾長壽老人施以重獎。

君臣觥籌交錯間言笑晏晏,掀起了一陣尊老敬老之風,成為當時朝野內外爭相傳頌的一段佳話。

而千叟宴的習俗也就這樣流傳了下來。

乾隆帝在位期間將清朝的經濟盛世推向了最高峰,晚年時候的他有心效仿康熙帝,也舉辦一場聲勢浩大的千叟宴,一方面彰顯自己愛民如子,有一方面也可以突顯自己治國有方。

千叟宴竟成『催命符』

乾隆深感此時的國力遠比康熙皇帝在位時雄厚,他決意舉辦一場遠超康熙年間千叟宴規模的豪華盛宴。

據說,這場乾隆五十年時的千叟宴上,不僅有禦廚精心烹制的山珍海味,還有無限續杯的瓊漿玉液,幹果蜜餞一類的餐點更是不計其數。

宮廷禦宴本就豪奢無比,加上乾隆帝有意提高宴飲檔次,禦廚們紛紛拿出了看家本領,準備了琳瑯滿目的珍肴玉饌,一展皇室風采。

當時被邀請前來赴宴的老人約有3056名,其中既有天潢貴胄皇親國戚,也有民間聞訊入京的尋常老人。

要知道,皇上賜宴可是莫大的榮耀,尋常百姓哪裡有機會可以窺見天顏呢?

如今既有一個難得的良機擺在眼前,豈有不來的道理?

因此,千裡迢迢跋山涉水趕來赴宴的老人也是不計其數。

宴席當天的場面遠遠超過了康熙年間千叟宴的盛況,乾隆皇帝親自召見了九十歲以上的老壽星們,親自賜下美酒佳釀。

又命自己的一眾皇子孫兒,向老人們敬酒祝壽。

據說,當時前來赴宴的一位老者已有141歲的高齡,乾隆皇帝驚喜之餘,還特意命才子紀曉嵐為老人作聯祝賀。

對聯中寫道:花甲重開,外加三七歲月;古稀雙慶,內多一個春秋。

恰好將老人的年歲暗嵌其中。

在這場難得一遇的皇家盛宴上,老人們紛紛敞開了肚皮一品禦膳佳釀。

據說,當時宴席上飲酒酣醉、飽腹而臥的老人不在少數。

文人墨客紛紛誇贊這場千叟宴『恩隆禮洽,為萬古未有之舉』。

可這場本該賓主盡歡的宴席過後,卻有怪事接二連三的發生。

先是一位宴畢歸家的老人在回家不久後,便被家人發現在豎日清晨驟然離世。

緊接著,又有不少素來康健的老人抱恙在床,纏綿病榻數月後相繼離世。

如果說隻有零星數人出現這樣的情景倒也不足為奇,畢竟人一旦上了歲數,身子骨就免不了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毛病,沉疴舊疾突發之下驟然離世也並不罕見。

但離奇的是,這些驟然離世的老人都曾出席過那場不久前的千叟宴,也都是在赴宴歸家後出現了種種不適症狀。

難道那場皇家盛宴有什麼蹊蹺之處不成?

兩重因素,揭露『奪命』原因

乾隆皇帝愛民如子,自然不可能在自己精心準備的盛宴上做手腳,而時人細致考察之後得出,這些老人的驟然離世,或許和兩重因素有關。

這第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宴飲的菜式過於葷腥油膩。

有人考察了那場千叟宴所消耗的各類食物品種,據稱,僅是一場宴席便用掉了一千七百多隻肘子,八百多隻肥雞肥鴨,供給飲用的玉泉酒高達四百多斤,其餘各類米面雜食更是不計其數。

前來赴會的老人都已經是七八十歲的古稀老人,其中更是不乏百歲老者,老人上了年紀消化本就不好,一般都以食用清淡的飲食為養生之道。

而千叟宴為了彰顯皇恩浩蕩,多是烹飪大魚大肉肥雞豬羊,老人們驟然多食這些油膩大葷之物,脾胃不耐受,自然容易出現各種不適症狀。

而且宴席之上觥籌交錯,老人興致上來了如果貪杯飲酒,就無異於雪上加霜,對身體自是極大的損害,嚴重者可能因此驟然離世。

這第二方面的原因,人們都說或是因為路途遙遠舟車勞頓的緣故。

皇帝設宴款待天下的長壽老人,施以天家恩賜,這在古代可以說是莫大的榮耀了,因此有不少遠居地方的老人專程驅車前往京城,共赴這場盛宴。

古時候的交通又極為不便,山路崎嶇難行,遠在南方的老人甚至還要乘船北上,舟車勞頓之下也很容易累垮這些老人的身體,埋下催命禍患。

壯年勞力經過長途跋涉後尚且需要一段時日調整,更何況這些年過古稀的老人?

上了年紀的人腿腳本來就不太利索,加上往返的車馬勞頓之苦,自然更是容易精力不濟,身體狀況每日愈下。

主要由於這兩方面的原因,再加上老人們經年累月積攢出來的一些毛病,那場萬人稱頌的千叟宴後,不少老人加速了離世的步伐。

盡管乾隆皇帝是出於美意,但陰差陽錯之下弄巧成拙,卻也實在令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