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裡,康熙究竟什麼時候決定傳位給雍正的?《網路歷史》

康熙帝是在太子第一次被廢後,開始有了傳位給四爺的心思。

先說一段題外話。

康熙8歲登基,10歲前就失去了人間至愛——父愛、母愛,完全由祖母撫養和幫助。

童年時代的家庭親情和溫暖的缺失令康熙對自己的兒女們充滿關懷和慈愛,更希望自己的家庭美滿和諧。

與此同時,童年即位的康熙在經歷內外權臣《以下叫士大夫集團》挾持、背叛,一次次千鈞一發,一次次化險為夷。

由此可見,康熙對於士大夫集團的背叛是十分深惡痛絕。

兩者結合起來,使得康熙堅決不允許他的兒子受士大夫集團的不良影響而生出異心。

當然,事情的變化不一定由康熙的意志為轉移。

當上述情況發生後,康熙往往會采取保護兒子懲罰大臣的做法。

大阿哥的舅舅明珠和太子的老丈人索額圖都是康熙中前期的上書房大臣,位高權重。

二人為了各自爭權奪利,一個圖謀陷害太子,一個在幫助太子反擊之餘居然鬼迷心竅的勸太子殺父即位。

最後,康熙下令將明珠抄家,本人判處無期徒刑,索額圖抄家判刑後不久又被下令處死。

對於兩個兒子,康熙也隻是斥責一通完事。

但樹欲靜而風不止。

經過索額圖、明珠這一番折騰,大阿哥和太子的矛盾激化。

其他的阿哥們也都逐漸長大成人,目睹了大阿哥與太子之間的爭鬥後不少人也都生出了『彼可取而代之』的心思,士大夫集團則左右逢源,或攀附一方,或騎墻,這就演化成了康熙中後期九王奪嫡的局面。

在第一次廢太子前後,實力最大的有以四爺、十三爺一派,八爺、九爺、十爺一派,十四爺勢單力孤,暫時投在八爺黨。

論實力,八爺黨最強,從中央到地方,與士大夫集團中有著廣泛的人脈關系,並且與上書房首席大臣、康熙的舅舅佟國維關系匪淺。

在佟國維關照下,八爺在競選太子的民意測驗中遙遙領先於其他阿哥。

但是康熙在想什麼呢?

因為之前的國內的幾件大事讓這位英明神武的千古一帝憂心忡忡。

黃河泛濫,數以萬計的災民受災,國庫賬上的錢僅有50萬兩,朝廷為了賑災居然靠江南鹽商的募捐才勉強度過災荒。

事後調查國庫空虛的原因是因為士大夫集團借貸所致,而追繳又進行的十分艱難,而且從一開始就受到大阿哥、太子、八爺黨明裡暗裡的阻撓。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刑部發生了大清國建國70年來最大的冤案,經過調查,主謀居然是江南鹽商,要命的是從地方到中央,居然就瞞著他康熙一個人。

而這些鹽商居然和八爺黨關系匪淺。

經過這幾件事,至少釋放出一個巨大的信號:皇權和財權正在被士大夫集團利用眾皇子間的爭鬥一點點蠶食。

吏治腐敗如此,再不加以整治,鰲拜亂政、三藩叛亂的悲劇極有可能再次發生。

同時他更擔心蕭墻禍起!從小被祖母孝莊撫養長大,這位目睹過清朝初年太祖太宗不立後而引發的險些導致國家分裂的皇太極、多爾袞、豪格爭奪皇位鬥爭的皇太後,康熙對此自然十分了解。

所以,康熙此時需要的是一位既能幫助他穩定朝政又能避免禍起蕭墻的繼承人。

但是,他傾盡一生心血培養的太子胤礽,經過索額圖、明珠之爭後,已經不再具備這樣的能耐,就算硬扶,早晚還要失去。

經歷過前面幾件事,康熙看清了八爺在士大夫集團中確實有很高的人氣,但是在審理刑部冤案中,他又明顯感覺到八爺和士大夫集團利用刑部冤案相互勾結和利用以壯大各自的實力。

這不禁讓康熙震驚之餘又頗為失望,這才有了『其心可誅』的這句既是氣話又是心裡話。

指望這位『八賢王』當繼承人,隻能是把大清江山徹底毀壞。

那麼就剩下四爺了。

這位王爺號稱冷面王,在救災和追繳庫銀的過程中確實出力不少,功勞也是顯而易見,再加上身邊有個天不怕地不怕素有『俠王』美名的十三爺,這對於穩定朝政確實有極大的作用,在康熙心中的分量陡然上升。

但是康熙也明白,這位四阿哥有孝心有公心也很有才能,唯獨生性比較刻薄,在辦差過程中樹了不少敵人。

再加上老十三是個性情中人,忠孝仁義都具備,唯獨缺乏謀略,很容易被人下套。

但無論怎麼講,康熙至少認定了四爺是可以幫助他穩定時下混亂的朝政唯一一個兒子。

至於能不能避免禍起蕭墻,康熙心裡暫時沒譜。

不過眼下最重要的是穩定朝政,混亂的朝政遲早會成為禍起蕭墻的誘因。

這和康熙保皇子、罰大臣是一個邏輯。

但是康熙在廢了太子以後為了穩定朝政並沒有馬上立四爺,原因就是目前八爺黨勢力過於強大,就算立了也不見得就能馬上穩定朝政,反而會掀起新一輪的鬥爭。

一旦再起爭鬥,以四爺、十三爺那秉性能否權衡變通?

如果爭鬥不休,到頭來還是會走上太子胤礽的老路。

因此,康熙當時沒有立四爺,一是為了考驗他。

考驗什麼?

考驗他對骨肉親情的態度,並且盡可能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影響他。

是否有能力避免禍起蕭墻是康熙選擇繼承人的首要條件!

二是為了盡最大限度的打擊那些企圖利用皇子爭鬥圖謀不軌的士大夫集團。

皇權和財權被士大夫集團蠶食,這是康熙所不能容忍的,不鏟除這些人,禍起蕭墻隨時都有可能引爆。

三是幫四爺培養自己的班底。

四爺在朝中除了十三爺幾乎沒有什麼士大夫集團的關系,即便有像田文鏡、年羹堯這些人,也都是和他一個脾氣,而且地位普遍卑微。

基於以上三點,康熙決定暫時復立廢太子胤礽。

當然這其中不乏希望廢太子能夠變好的情結,但更多的還是要認清大局,做多手準備。

在復立胤礽之前,康熙搞了個冊立新太子的民意測驗。

筆者揣測,此舉其實就是要把那些心懷奸詐的士大夫集團成員一個個逼得自己跳出來,然後康熙審時度勢去完成上述三個目的。

果然,議舉新太子的詔令一下,八爺黨內的士大夫集團馬上炸鍋,一窩蜂上折子推薦八爺,領頭的居然是上書房首席大臣佟國維。

佟國維是當年康熙為了制衡上書房明珠、索額圖二人專門提拔進來的。

明、索二人一倒臺,佟國維就自動晉級為首席大臣。

滿洲貴族馬齊、漢人大臣張廷玉位列第二、第三。

馬、張二人中,馬齊唯佟國維之命是從,張廷玉則保持中庸,因此成為康熙的近臣,對於康熙的心思揣測的相對準確。

從熱河行宮康熙主動問起張廷玉兒子的病這件事上,張廷玉應該感受到了康熙在對待廢立太子這件事上最真實的心境。

所以佟國維、馬齊穿針引線鼓動士大夫集團投八爺的票,而張廷玉卻不動聲色,給康熙上密折投胤礽的票。

果不其然,康熙真的是在用廢立太子作為幌子打擊八爺黨內的士大夫集團,而且是擒賊擒王,第一下就打在了佟國維身上。

處分了佟國維,康熙出人意料的收兵,然後提拔了兩個人,一是將佟國維空出的位子由張廷玉接手,一是曾經跟隨自己南征北戰的佟國維之侄、理藩院牢頭隆科多擔任京城九門提督,負責京城治安。

這樣一來既瓦解了八爺黨背後的士大夫集團核心,又暫時穩住了人心。

而張廷玉和隆科多後來都成為四爺順利即位最重要的支持者。

接著,康熙又安排十三爺執掌刑部,這一招等於就是為四爺培養班底。

實際上執掌京城九門的隆科多也算是四爺班底,後來四爺奉旨捕拿太子黨羽和剿滅江南鹽商為穩定朝政和回收財權的過程中都是仰仗這兩股力量。

安排八爺黨的十四爺執掌兵部一是為了安慰八爺黨,同時也是為了平衡四爺的實力達到考驗四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