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元年《1628年》,阿濟格給弟弟多鐸舉辦婚禮,皇太極大怒,廢了阿濟格『貝勒』爵位。
次年,阿濟格立下戰功,皇太極恢復阿濟格的爵位,但並不重用他。
入關之前,八旗內部鬥爭激烈,大汗並未大權獨攬,許多重大事務的處理,都是八旗議事會說了算。
為了八旗內部的穩定,大汗有時也很無奈,不得不做出讓步。
褚英,努爾哈赤的長子,驍勇善戰,也是大汗的繼承人。
但是,褚英喜歡提拔自己的親信,跟『五大臣』的關系很糟糕,彼此矛盾尖銳。
褚英跟『五大臣』扛上,努爾哈赤為了取得『五大臣』的支持,冷落褚英。
其餘兄弟看到了『機會』,也排斥褚英,謀取儲君,兄弟間的關系很差。
褚英性格火爆,不懂得隱忍,便揚言自己繼承汗位後,先殺『五大臣』,其餘兄弟也不放過。
如此,雙方矛盾白熱化,努爾哈赤丟車保帥,處死褚英。
1615年,褚英被處死,代善成為儲君。
此時,努爾哈赤年事已高,便對代善說自己百年後,包括妃子在內,都由你來接管。
女真有『收繼婚』習俗,努爾哈赤此舉並不意外。
可惜,代善操之過急,不懂得圓滑處事,栽在了袞代、阿巴亥的手中,丟失了儲君之位。
為了讓自己的兒子能夠過得好一點,袞代、阿巴亥都提前『聯系』代善,培養感情。
對此,代善也不客氣,來者不拒。
袞代,三貝勒莽古爾泰的母親,努爾哈赤的大福晉。
代善跟袞代關系密切,莽古爾泰不能容忍,處死袞代,讓努爾哈赤非常不滿。
袞代死後,阿巴亥成為大福晉。
嫁給努爾哈赤時,阿巴亥才14歲左右,還很年輕,比代善還小幾歲。
代善是『儲君』,阿巴亥自然要搞好關系,為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找到靠山,在鬥爭激烈的後金國中生存下來。
拉攏代善的同時,阿巴亥對皇太極也示好。
不同的是,代善接受了阿巴亥送給的禮物,還經常一起吃飯;皇太極不收禮物,也不吃飯,區別就在這裡。
代善提前『上位』,努爾哈赤感覺丟面子,廢了代善『儲君』的位置,阿巴亥也被趕回娘家。
不久,努爾哈赤再次召回阿巴亥,對其恩寵有加。
1626年,努爾哈赤被袁崇煥擊敗,鬱鬱而終。
按照規矩,大汗的人選,除了大汗的遺詔外,還得由八旗議事會來決定。
論戰功、資歷,代善第一,因阿巴亥的原因,無緣繼位。
二貝勒阿敏,努爾哈赤的侄子,並非嫡系,可以出局。
三貝勒莽古爾泰,赳赳武夫一枚而已,還殺了袞代,也沒戲。
阿巴泰,側妃所生,更是沒戲。
阿濟格,戰功不多,威望不夠,也出局。
至於多爾袞、多鐸,還未成年,都沒上過戰場,更加沒戲。
要知道,努爾哈赤生前,並不重視多爾袞。
綜合各方面看,四貝勒皇太極最有資格,當之無愧。
當時,皇太極很不高興,因為大汗的位置不穩定,不但受制於『三大貝勒』,阿巴亥也是勁敵。
皇太極繼位時,麾下隻有正白旗,其餘7旗掌握在其他『貝勒』手中,其中代善的實力最強,手握兩紅旗。
為了強化大汗的權力,皇太極決定將『對手』各個擊破。
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是皇太極的潛在對手,也是收拾的對象。
出於對付代善、阿敏、莽古爾泰『三大貝勒』的需要,皇太極重用多爾袞、多鐸兩兄弟,卻有意識地打擊阿濟格,在兄弟之間制造隔閡。
1626年,皇太極以『遺詔』的名義,處死阿巴亥,讓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之間沒了聯系的紐帶,無法擰成一股繩。
阿巴亥被處死時,阿濟格21歲,多爾袞13歲,多鐸12歲。
顯然,多爾袞、多鐸更好培養,阿濟格已經成年,還桀驁不馴,不好管教。
1628年,多鐸14歲,到了成婚的年齡。
作為兄長,阿濟格自然要當主持人,為弟弟的婚姻大事操勞。
阿濟格當主婚人,皇太極不滿意,認為這是無視『汗權』的表現。
多鐸是你的兄弟,也是我的兄弟,況且我還是後金的國主呢,皇太極如此認為。
抓住機會,豈能放過,皇太極廢了阿濟格『貝勒』的爵位,還罰俸。
史載:『二年,以擅主弟多鐸婚,削爵,尋復之』
此事過後,皇太極還不滿意,借助『八旗換色』的機會,剝奪了阿濟格正白旗旗主,將其交給多爾袞;阿濟格麾下的兵馬,大多被多爾袞、多鐸分享。
1636年,皇太極登基稱帝,建國『大清』,並冊封親王。
多爾袞,冊封睿親王;多鐸,冊封豫親王,都是世襲罔替,是『鐵帽子王』。
阿濟格,戰功顯赫,作戰勇猛,隻得到『郡王』爵位,且不是世襲罔替。
可想而知,皇太極在分化瓦解三兄弟,不讓他們擰成一股繩。
皇太極此舉,效果非常明顯,多爾袞、多鐸對皇太極忠心耿耿,雖說也不時被斥責,甚至剝奪『牛錄』,但很快就有新的賞賜。
1644年,清軍入關,多爾袞攝政,後多鐸輔政,兄弟倆掌握朝政大權。
阿濟格見此,也請求一起輔政,畢竟都是兄弟。
多爾袞很惱火,廢了阿濟格英親王爵位,不久恢復,以示震懾。
1651年,多爾袞暴斃而亡,阿濟格『秘不發喪』,想奪取帝位。
但是,別人都不買賬,順治搶先行動,處死阿濟格及其兒子勞親,並除去宗籍。
參考書目:《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