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叟宴一共舉辦過四次,康熙帝和乾隆帝各兩次,至於問為什麼後來的皇帝不舉辦了?
一方面後來的皇帝中隻有嘉慶帝和道光帝活過了60歲,當然溥儀也活過了60歲,但畢竟不做皇帝很多年。
嘉慶帝61歲駕崩的,按理說也能辦千叟宴,但吸取乾隆帝的教訓,沒辦。
道光帝又是節儉著稱,且當時內憂外患,國力不支,也沒辦千叟宴!
而乾隆帝一共舉辦過兩次千叟宴,第一次舉辦確實死了不少人,但第二次千叟宴其實並沒有死人!
首次舉辦千叟宴,乾隆帝75歲,這個皇帝有個毛病,好大喜功。
他組織這次千叟宴既是為了給老人祝壽,同時也為了顯示自己的壽命之高,顯示皇恩之浩蕩,以及全天下宣揚孝順老人的風氣,本是幾全其美的事,怎麼可能折磨老人呢?
而且他在宴會上還給一個141歲的老人做了首對子呢?
花甲重開,外加三七歲月。
古稀雙慶,內多一個春秋。
不過回過頭來細細思索,舉辦這種宴會確實是勞民傷財,對於老人來講並不全是好事:
首先,既然是千叟宴,那麼參會者年歲越大,乾隆帝才越高興。
這樣就導致各地官員費勁心機,把各地年歲最大的人裝上驢車,拉往京城。
過去的路又沒有現在這麼好,顛沛流離之下,很多老人受不了顛簸之苦,又不敢拒絕聖命,畢竟皇權社會,有機會跟皇帝親密接觸,這是一輩子的福氣,隻不過很多人沒有等到這份福氣就去世了。
其次,第一次千叟宴舉辦時間是正月,正月的北京還是寒風刺骨的。
又擺了這麼多桌,做的菜又講究,所以好多熱菜沒來得及吃就涼了。
即使涼了,對很多老人來講,別說吃,聽說都沒聽說過,當然也不放過這次機會,吃多了涼菜,拉稀,所謂『老來最怕三泡稀』,這話不假,三泡一過,撐不住,病逝了!
除了菜涼了之外,類似於水土不服,吃撐了,精神過度緊張,過度亢奮,以及天氣寒冷等原因,也會導致老人的免疫力下降,最終死亡!
老人確實死了不少,但大都是參加宴會的壽命最高者,並不是乾隆帝折磨他們,而是確實經驗不足,沒有考慮那麼全面,畢竟離上一次舉辦已經過了63年了。
這次千叟宴也受到世人的指責。
後來乾隆帝退位當個太上皇,又辦了一次千叟宴,這次吸取上一次的經驗教訓,舉辦地點變成了寧壽宮皇極殿,要求也從60歲提升到70歲以上。
宴會中嘉慶帝還帶著三千多老人給乾隆祝壽,山呼萬歲,乾隆太上皇很受用,這次宴會他也是以『十全老人』著稱,走上了人生的頂點!
這次宴會提前有準備,名冊早就造好,而且吃的飯也改成了火鍋,這下就解決了菜涼的問題,而且有了前一次的經驗,這次老人們也不傻吃了,畢竟火鍋這東西邊燙邊吃,避免了暴飲暴食。
千叟宴出發點是好的,但確實勞民傷財,之後的清王朝由盛轉衰,再也沒有舉辦過千叟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