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原本有13個皇帝,其中有1人為何被『開除』?《網路歷史》

說到清朝,我們都知道『清十二帝』分別是: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和清遜帝宣統。

然而,清朝其實還有一個皇帝,雖然在嚴格意義上,不同於其他12個正統皇帝,但是他也是被官方認證的清帝。

說到這,想必你已經知道是誰了吧?

沒錯,這個人就是努爾哈赤之子,皇太極之異母弟,後來輔佐順治皇帝入關,平定天下的攝政王多爾袞。

皇太極死後,擁有正白旗和鑲白旗的多爾袞,為什麼要支持順治繼承皇位,不自己繼位呢?

1643年八月,皇太極突然暴斃於沈陽的清寧宮,而在皇太極生前沒有留下皇位繼承人遺詔的情況下,皇位的繼承人選便掌握在八旗背後這些掌權人的手裡了。

在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之後,皇位的繼承最後鎖定在了豪格和多爾袞之間。

豪格有正黃,鑲黃和正藍三旗支持,而多爾袞這邊,他隻有正白旗和鑲白旗的支持,支持力度對於繼承皇位還遠遠不夠。

要這麼看的話,貌似豪格成為皇位繼承人的概率會更高點。

但是,豪格不是嫡子,又不是正妃所生,加上負責兩黃旗的將領又一直在糾結豪格成為皇帝之後,兩黃旗能得到什麼好處。

就在雙方僵持不下的時候,孝莊文皇後將順治推薦給了多爾袞,由於順治是皇太極的正妃所生,並且兩黃旗將領的意思也是要求讓皇子繼位。

再加上孝莊文皇後與多爾袞關系也比較不錯,順治又是豪格的親弟弟,如果是順治繼承皇位,豪格也不會反對。

因此,順治能順利的當上皇帝,其實也是被八旗各派互相爭鬥斡旋的產物。

在攝政王多爾袞的支持下,年幼的順治雖然成功繼承了大統,但是卻失去了權力和自由

多爾袞最開始是以輔政的身份幫助順治『輔理國政』的,後來在順治元年四月,順治帝在篤恭殿拜多爾袞為大將軍,親賜大將軍敕印,令他統大軍南下,入關與李自成和南明王朝開始了爭奪天下的宏偉事業。

十月,順治便在關裡舉行登極大典,而多爾袞因功勛卓著,被封為叔父攝政王。

多爾袞雖然是順治的攝政王,但是他的權力也跟皇帝並沒有什麼區別。

朝廷百官無論大小事情都需要征得多爾袞的同意,甚至有時還要讓朝臣去他的府邸議事。

而順治當時又勢單力薄,身邊隻有自己的母後,加上多爾袞的專橫,順治幾乎是沒有任何可以做主的空間。

伴隨著多爾袞掌握的權力越來越大,多爾袞的朝服開始和皇帝穿的龍袍相似,並且多爾袞每次出行或者是外出狩獵時,都讓百官列隊送行,場面也是異常的壯觀。

而此時順治積攢的勢力並不能與多爾袞相抗衡,也隻能選擇暫時的隱忍。

多爾袞死後,順治追封廟號『清成宗』,喪禮依帝禮,而在死後的2個月,多爾袞又被下詔毀墓掘屍,剝奪封號

順治七年《1650年》冬,死於塞北狩獵途中,追封為『清成宗』,謚懋德修遠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

多爾袞作為大清入主中原的最大功臣,他的榮譽僅僅維持了兩個月就被落得追奪封典、毀墓掘屍下場。

這又是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多爾袞生前攝政王的身份在朝中就積攢了很多勢力,所以多爾袞去世後,順治會對多爾袞進行毀墓掘屍,其目的也是為了打擊多爾袞的黨羽,順便清理一些多爾袞的勢力。

事實上,順治的這個目的還是有效果的。

在多爾袞死後不久,他的政敵不僅紛紛站出來翻案,還揭發他的大逆之罪,這裡面就包括多爾袞的親信蘇克薩哈。

當時蘇克薩哈見勢頭不對,帶頭舉報多爾袞預先給自己準備的八補黃袍、大東珠、素珠、黑狐褂等物品,準備死後殉葬之用,種種跡象都表明多爾袞生前早已有謀反稱帝的野心了。

後來,順治先是恢復了兩黃旗貴族的地位,然後又提升兩紅旗的裡一些有能力的人物,最後將多爾袞所掌控的正白旗和鑲白旗從上三旗降到了下五旗。

除此之外,順治通過對多爾袞的毀墓掘屍,還做了一些廢除了諸王貝勒管理各部事務、以及禁止各旗自由圈地的特權。

在順治入主中原後,他就學習了很多中原王朝統治管理的辦法。

與此同時,他還通過重用漢臣去釋放諸王貝勒管理朝廷的權力,於是在順治後來的統治中,就能看到滿人和漢人都具有同樣的權力向皇帝請示。

綜上,多爾袞其實對滿清的勢力的壯大做出了很多的貢獻,他不僅穩定了整個滿清政權,還消滅了李自成農民軍殘餘勢力,為大清王朝的最終穩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但是多爾袞在攝政期間太過專橫,又對年幼的順治皇帝管束過多,使順治失去了自由和權力。

所以,造成了順治皇帝和多爾袞之間的怨恨越來越深,最後通過列出多爾袞的十四條罪狀,追奪了多爾袞的一切封典,並毀墓掘屍。

直到乾隆四十三年,乾隆皇帝才正式為多爾袞翻案,下令為他修復墳塋,復其封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