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被特赦後,一直唯唯諾諾,為什麼對郭沫若如此硬氣。《網路歷史》

1959年12月,新中國特赦了第一批戰犯,其中,末代皇帝溥儀排在001號。

中央非常關心溥儀的新生,溥儀被特赦後,毛主席和周總理都在百忙之中接見甚至宴請過他,關懷之情讓溥儀非常感動,決心發揮自己的一點餘熱,為祖國和人民做一點回報。

周總理曾經詢問過溥儀,對未來的工作有什麼打算,溥儀提出過幾個想法,其中一個就是想做醫生。

溥儀自幼身體健康不佳,常年有禦醫在身邊轉,所以他也對醫術產生了興趣,就專門向禦醫討教,想學醫。

禦醫知道溥儀根本不是這塊料兒,他們也不敢教溥儀太多的醫術,隻是教給他一些給自己診斷開藥的小方子,再恭維奉承幾句,溥儀就覺得自己的醫術很厲害了。

周總理知道溥儀的『醫術』是個什麼水平,當然是不可能答應的,就委婉地勸他換一個工作。

當醫生不行,溥儀又提出當園丁。

園丁現在看起來隻是一個非常普通的工作,可是在舊中國,懂得一手好的栽花種草的技術,在達官貴人的仆役中還是屬於高人一等的,尤其是滿洲貴族,都愛附庸風雅,對府中精通花道的園丁還是比較恩寵的。

所以,滿清倒臺後,不少貴族子弟都樂意當花匠園丁,覺得幹這個不丟人。

一開始,溥儀進入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當了一個園丁,他對這個工作還是很滿意的,雖然忙忙碌碌,但覺得很充實。

不過,中央覺得這個工作對溥儀來說有點大材小用了,想讓他從事有關滿清文史的研究工作,於是就安排他擔任中央文史館員,地位和待遇一下子提高了許多。

溥儀雖然沒有多少學術研究能力,也沒有寫過什麼像樣的文章和論文,不過誰讓他是末代皇帝呢,很多事他都是當事人,所以許多文史屆的大師甚至大人物都點名要溥儀,時任中科院院長和文化部部長的郭沫若就是一個。

郭沫若當時正負責清史研究,想要一個得力助手,於是就在一次公開場合,向溥儀拋出了橄欖枝,邀請他參加自己主持的清史研究。

按照一般人的想法,能得到中科院院長郭沫若的邀請,自然應該誠惶誠恐才對,誰知,溥儀卻並沒有表現出什麼受寵若驚,反而非常淡定《或者說冷漠》地回答了五個字,一下子就讓郭沫若怔住了,一臉的尷尬之色。

溥儀說了什麼呢?

其實很簡單,就是『我不懂滿文』

眾所周知,滿清的文獻史料大多都同時用滿漢兩種文字,溥儀說不懂滿文,勝任不了,也是合理的理由,為什麼郭沫若會面露尷尬呢?

其實,溥儀這個不起眼的理由,眼明之人一聽就知道,這是對郭沫若一個打臉的回絕。

滿清是有大量的滿文文獻不假,但早就沒人看了,因為到了清末,上至皇室貴族,下至八旗子弟,早就不懂滿語了,像溥儀本人也隻會一句滿語,就是大臣向他磕頭時,回一句『伊力』,就是平身的意思。

既然連皇室都不懂滿文,清朝的絕大多數典章文告,漢文才是正篇,滿文隻算附篇,甚至許多根本就沒有滿文,研究清史也根本不需要懂滿文,所以,溥儀用這句話回絕,分明就是不給郭沫若面子。

那麼,特赦後一向誠惶誠恐、唯唯諾諾的溥儀,為什麼會對位高權重的郭沫若如此不敬呢?

這還要從1956年郭沫若的一項『壯舉』說起。

這一年,在郭沫若的努力說服下,國家同意了考古挖掘明朝十三陵中的定陵,這是當年非常轟動的大事,但是由於當時的科技水平太低,許多珍貴文物一出土就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損毀文物數量多達3000多件,引起了軒然大波!

但是,郭沫若仍然意猶未盡,繼續提出申請,要挖掘其他的著名皇陵,甚至包括舉世矚目的秦始皇陵。

這次,連周總理都看不過去了,說了一句:『還是給後人留著吧,不要把好事都做完』

考古挖掘皇陵,雖然在我們普通人看來是一件非常刺激的事,但是在溥儀看來,卻有著非常復雜的感情。

身為滿清皇室後裔,溥儀最害怕的就是滿清列祖列宗的東西兩大皇陵禁地,會遭受定陵那樣的浩劫,早在1928年,軍閥孫殿英野蠻挖掘清東陵,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後的陵墓都被洗劫一空,把溥儀氣得差點吐血,還親手畫了一張『誅殺孫殿英』的漫畫《見下圖》,發表在報紙上,以示抗議。

現在郭沫若考古挖掘皇陵,雖然跟孫殿英的行為不可同日而語,但是站在溥儀的立場上,兩者卻是有著共同之處的,也都是自己不能接受的。

正是因為這些事,讓溥儀對郭沫若很有抵觸心理,因此,當郭沫若邀請自己加入清史研究時,溥儀冒著得罪郭大師的風險,也要斷然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