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期,朝廷為了地方上的安穩決定沿用明朝的舊制繼續實行『總督制度』,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八大總督嗎。
八大總督之中,直隸總督是當之無愧的老大,因為直隸是拱衛京畿的重要之地,等於是替清朝皇帝看家護院的,因此這個職位非常重要,一般來說都是朝堂重臣以及皇帝的心腹來擔任。
而兩江總督則是掌管江南財政,江南是當時朝廷重要的稅收之地,占據著朝廷三分之一的賦稅,因此兩江總督也是肥缺。
剩下的兩廣總督在道光之後的地位開始提升,一躍成為第三大總督。
不過八大總督之中有一個總督比較奇怪,那就是陜甘總督,這奇怪的地方在哪呢?
因為在道光之前,他們幾乎沒有漢人來擔任。
有些人可能就要問了,年羹堯、嶽鐘琪不是擔任過嗎?
是,他們確實擔任過陜甘總督,可是他們某種意義上來說屬於『旗人』,因此所謂的旗人在當時不單單指滿人,還有所謂蒙古八旗和漢人八旗,僧格林沁就是蒙古八旗之一。
所以在當時的滿人看來,年羹堯既然是滿人的包衣奴才,那麼就相當於是滿人自己人。
那麼這陜甘總督究竟有啥特殊性,以至於讓清朝這麼猜忌:
陜甘總督
清朝八大總督之中,以陜甘總督的情況最為特殊,變動也最為頻繁。
順治元年,順治皇帝設立陜甘總督駐紮在固原,順治十四年又將四川納入其勢力范圍,之後感覺其權力太大又設立四川總督,改名為陜西總督。
康熙三年,改陜西總督為山陜總督,兼轄山西,移駐西安;十四年又改稱陜甘總督,但不久更名為山陜總督,仍轄四川。
之後經歷多次變革直到乾隆二十五年才決定正式確定為了陜甘總督,在這之後直到清朝滅亡。
其轄區包含陜西,甘肅等地,提督軍務、糧餉,管理茶馬兼巡撫事。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陜甘總督遠離北京應該說算不上特別重要,同時陜西甘肅等地的經濟又特別差,應該也沒有兩江總督一樣有那麼大的油水。
那麼為何道光之前嚴格限制漢人大臣擔任陜甘總督呢?
這個總督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陜甘總督的位置註定了不能讓漢人大臣擔任
事實上,陜甘總督從位置和經濟上來看確實不如直隸和兩江總督,可是卻別小看了這個總督的地位。
因為陜甘總督也同時擁有顛覆清朝的實力,清朝雖然提倡滿漢不分家,可是事實上從清朝建立到滅亡一直都在防范著漢人,而陜甘總督的位置就決定了在道光之前決鬥不能給漢人。
因為這裡陜甘總督掌握著西北幾十萬的兵馬,從康熙到乾隆時期,西北一直不穩定。
蒙古的葛爾丹部一直持續在西北作亂,為了平定葛爾丹,從康熙朝到乾隆朝持續百年時間三代君王一直朝著西北之地用兵。
而康熙時期,當時反清復明的勢力還很強大,因此康熙也一直不敢將這個位置交給漢人。
因為漢人在人數上始終占據優勢,一旦讓他們得勢了,清朝江山真的不保了。
當年為了消滅吳三桂,康熙皇帝不得不采用分化瓦解來削弱吳三桂的勢力,這其中陜西提督王輔臣讓康熙可謂是傷透了腦筋。
王輔臣掌握著陜甘之地8萬大軍,同時因為陜甘地區民風彪悍,因此這裡的士兵個個都是好勇鬥狠,康熙真的是廢了大力氣才搞定了王輔臣。
有這個例子在前,康熙也意識到陜甘之地太重要了,當時朝廷對西北大規模用兵,一般來說都會選擇甘肅陜西和四川等地做根據地。
但是朝廷也一直防范著讓漢人擔任陜甘總督,因為一旦他們和西北葛爾丹勾結能夠顛覆清朝江山。
而一旦他們擁兵自重或者割據自立也會給朝廷帶來麻煩,這其中年羹堯就是典型例子。
所以在清朝統治者眼中,陜甘地區是一個隨時都會爆炸的定時炸彈,用漢人治陜甘,心裡頭實在不踏實。
而直隸則不同,雖然政治地位超然,可是也畢竟屬於自己的地盤,就算發生叛亂,京畿重地還有大軍可以抵擋,等到各地勤王大軍來到就會不攻自破。
到了乾隆後期,清朝將新疆西藏都納入了版圖之中,西北大地已經再無大規模戰事,此時也不再需要大規模用兵,因此從道光開始也開始讓漢大臣擔任陜甘總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