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跡 · 用文化給生活另一種可能
主講:謝承匯
策劃:謝承匯
責編:馬戲團長
全文約3500字 閱讀約10分鐘
清朝作為最後一個帝制王朝離我們很近,滅亡至今不過一百多年。
關於清朝的故事,近些年也被各種搬上熒幕,為人津津樂道。
說起清朝的皇帝,知名度最高的無外乎康熙乾隆,稍微遜色一些的也有雍正光緒。
唯獨有這麼一位皇帝,聽上去很熟悉,但似乎沒啥存在感。
這個皇帝就是嘉慶。
民間有句俗語:和珅跌倒,嘉慶吃飽。
嘉慶皇帝剛登基,就把大貪官和珅除掉。
除此之外,似乎大家並不知道他都幹了什麼。
其實,嘉慶在位的25年,是大清王朝重要轉折點。
這25年中發生了不少有意思甚至荒唐的事兒。
看完這些事兒,可能大家更能體會,為什麼在史學界有個說法叫『嘉慶中衰』了。
嘉慶皇帝在位的最後一年,嘉慶25年,1820年,朝廷發生了一件大事兒。
這年三月,嘉慶皇帝準備去清東陵祭祖。
現在清東陵開車幾小時就到了,那會兒交通不便,來回路程加上祭祀活動前後需要將近一個月。
皇帝這麼長時間不在北京,就要準備很多東西。
其中很重要的一樣就是兵部大印。
這東西可以讓皇帝在外面也能調動軍隊,萬一哪出了個叛亂,皇上隨時可以派兵鎮壓。
正因如此,清代兵部大印地位很高,堪比今天美國總統隨身攜帶的核武器發射箱。
可就在皇帝跟兵部尚書和世泰要大印的時候,和世泰跟嘉慶說,兵部大印丟了。
◇ 清代兵部位置
嘉慶一聽都蒙了,這東西平時雖然用不到,但真要用的時候沒有可不行,關乎政權穩定!趕緊讓和世泰找。
和世泰把兵部翻了個底朝天,也沒找到兵部大印。
最後還是一個庫管,找到了放兵部大印的盒子。
上面已經積滿了灰,顯然很久沒人動過了。
不過打開一看,盒子裡是空的。
所有人都明白了,兵部大印被人偷了。
這玩意兒被偷了,肯定不是小事兒,而且看這意思,估計好幾年前就被偷了。
這萬一被人偷走,調動千軍萬馬逼宮,皇帝龍椅不穩啊,趕緊查。
後來歷時半年多,總算是查出,兵部大印是被一個庫管偷了。
這庫管外頭賭錢,欠了一屁股債。
兵部大印是銀子做的,他把印偷走融了,當錢花了。
所幸不是拿走造反,但也罪過不小。
這個偷大印的庫管自然被殺,和世泰也被革職,相關人員殺的殺流放的流放。
《清史稿》以及各種《實錄》中對此事諱莫如深,就算這個結果也是史學界眾多推測的其中之一。
◇ 嘉慶
兵部大印案查清了,但在徹查兵部大印失竊案的這段時間裡,嘉慶三觀都毀了不知多少回。
兵部從上到下的混亂,已經不堪入目。
比如說,兵部大院圍墻被人開了一個門,就為了有些官員出入方便。
各級官員貪污嚴重,甚至有些人早就知道大印被偷,就等著看國家笑話。
嘉慶聽說之後都快吐血了。
兵部大印失竊案,還隻是嘉慶朝眾多荒唐事兒的其中之一。
跟接下來要說的這幾個,還差著級別。
比如說,嘉慶15年,皇帝閑來無事,在紫禁城裡溜達溜達,走著走著來到東華門,就是今天進故宮的那個門。
發現東華門門口,有一群羊在那吃草。
嘉慶趕緊問這事怎麼回事兒。
後來查了一下,原來這是一幫太監,為了掙點兒外快,開辟一塊牧場養羊。
在皇宮門口養羊,這也是古今中外獨一份了。
嘉慶趕緊讓人把這群羊處理了,有關太監送慎刑司服苦役,接下來半年,嘉慶頓頓都有燒羊肉。
還是嘉慶15年,這一年國家開科取士,按照規矩,皇帝要接見中榜進士。
按規矩,上午九點,所有人應該都到皇宮裡面聖。
可當天都十點多了,居然沒人來。
皇帝見你還敢遲到?
嘉慶很生氣,讓人去找這幫進士。
後來發現,原來典禮當天,負責宮門開關的太監忘了開宮門,所有進士圍著紫禁城找不到入口,這才有了這場鬧劇。
召見進士這種事兒,屬於國家重大典禮,一絲一毫不能馬虎。
自從有科舉制度一來,也沒出現過這樣的事兒,可偏偏在嘉慶朝,這種事兒就出了。
◇ 嘉慶十八年,天理教眾攻入紫禁城
類似這種荒唐事兒在嘉慶朝頻發,什麼大臣朝會不來,因為在家抽鴉片high了;還有嘉慶出行,居然被刺客追著轎子殺,禦林軍形同虛設。
好多事兒電視劇都拍不出來,簡直匪夷所思。
簡單講了幾個嘉慶朝的小故事,可能大家都會覺得,嘉慶皇帝是不是太昏庸了,導致吏治混亂,難怪有人說清朝有個嘉慶中衰。
其實並不是這麼簡單。
嘉慶皇帝其實是個非常英明的皇帝,我特別喜歡的一個通俗講史專家,張宏傑先生,給嘉慶有個評語,我覺得特別貼切:英明偉大到一事無成的皇帝。
嘉慶確實夠了英明偉大這幾個字。
首先來說,他很勤政。
嘉慶的勤政堪比他爺爺雍正。
他在位25年裡,多次申斥全國官員,說他們不給自己上有用的奏折,寫的都是請安問好這種沒有營養的。
比如說有一年,嘉慶皇帝北狩。
在北狩的路上,車馬勞頓,而且北方地區畢竟天氣寒冷。
一天晚上,嘉慶讓隨行親王把當天的奏折給他。
親王跟皇帝說:『今天皇上車馬勞頓,加上儀式繁重,今天官員非常體恤皇上龍體,並沒有人上奏折』嘉慶聽後龍顏大怒,將親王罰奉禁足《我認為這可能是有預謀的》,同時申斥全國官員。
申斥全國官員在整個清朝乃至中國歷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
◇ 乾隆
嘉慶不愛財,比他爸乾隆強多了。
乾隆剛死,嘉慶就下旨,禁止全國給他進貢奇珍異寶古玩字畫,並且要求手下官員也不能收藏這些東西。
更重要的一點是,嘉慶是個實幹派,他在位的頭10年,幾乎每年都有重大的省一級官員變動。
把那些不稱職混日子的官員都除掉,在朝中也是廣開言路,一度恢復了康熙朝『全民都能上書皇帝』的制度。
按照中國傳統社會對皇帝的觀點,嘉慶的做法:親賢臣遠小人,廣開言路,潔身自好。
可以說是個難得的好皇帝。
那為什麼這種皇帝到頭來還會一事無成呢?
道理很簡單,嘉慶他爸乾隆皇帝,看上去給嘉慶留下了萬裡河山,其實就是一空架子,而且官員腐敗,吏治混亂現象嚴重。
為什麼會有兵部大印失竊這種爛事兒,原因在於,兵部官員認為,反正國家安定時間很久了,這大印一時半會兒用不上,索性就這麼著了。
其他幾件事兒,也都大概這麼回事兒。
而且,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
皇帝,看上去權力無限,其實他們能做的並不太多。
真說讓他們負責具體工作,那可能什麼都幹不了。
清代皇帝學習的主要是帝王之術,教他們如何駕馭群臣百姓。
加上乾隆朝開始,乾隆皇帝禁止皇族幹政。
皇子們失去了像雍正、乾隆那樣外出的機會。
這就讓嘉慶皇帝幾乎不懂基層官員運作體系,也不了解基層事務的具體處理辦法。
◇ 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皇帝為了表示對十三弟的厚愛,專門寫了八個字 『忠敬誠直,勤慎廉明』送給他。
1945年,時任清西陵守備隊長恒鐸將這件傳家寶贈給關東軍少將野副昌德。
後來,雍正的這幅字在北京保利秋季拍賣會上拍出了943萬人民幣。
舉個例子,雍正和乾隆兩位皇帝,因為當皇子時,都被先皇授予實權,多次到省、郡、府、縣辦差。
這讓他倆登基之後,可以輕易地從地方官員的奏折中找到問題。
乾隆皇帝曾多次指出,基層辦事的方式有哪些隱患。
甚至有一次,地方官在行文中故意邀功,也被乾隆皇帝一眼看出,大加申斥。
而嘉慶皇帝卻因為乾隆的專權,失去了這種機會,這讓他對基層工作一竅不通。
隻能從大面兒上領導國家。
比如說換個總督,調整一下稅收,對手下官員嚴厲還是放松一點兒,僅此而已。
這些事兒對已經爛到根的官場是沒有任何實質性作用的。
當時的清王朝已經爛到什麼程度呢?
拿甘肅舉例,乾隆四十六年,甘肅曾出了個冒賑案,全省官員聯合騙了國家800多萬兩銀子。
皇帝勃然大怒,按照法律都得殺,又不能這麼做,於是臨時改法律,留了一些貪污少的戴罪立功。
還把陜甘總督換了,換了一個所謂的道德楷模李侍堯。
結果第二年一查賬,這個道德楷模貪污50萬兩白銀。
嘉慶實在沒招,隻能把總督撤職,案子不審了。
面對這樣的官場,嘉慶一點兒招也沒有。
就算自己曾經勵志要成為像他爺爺,太爺爺那樣偉大的皇帝,但卻無能為力。
因此到他執政後半段,隻能放任手下官員該幹嘛幹嘛,自己在宮裡研究先祖實錄,祖宗怎麼幹,他就怎麼幹。
死後也隻能背了個嘉慶中衰的罵名。
今天跟大家分享這些故事,我想再次表達幾個觀點。
第一,還是我老說的那句話,看歷史要有理解之同情。
如果把嘉慶換成咱們,估計就算咱們站在上帝視角,也很難幫他解決問題。
第二,嘉慶皇帝真的很悲哀,從他爸那接過來一個爛到根的帝國,自己空有理想卻隻能眼睜睜看著帝國崩潰。
換做任何人,那種無能為力感都是讓人絕望的。
*本文首發於「循跡曉講」公眾號 未經授權 不得轉載
*配圖源於網絡,若有侵權,後臺聯系刪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