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由於閉關鎖國政策,這導致他遠遠落後於西方各國,在近代和西方列強的數次沖突,都以滿清的慘敗而告終。
大清為了改變這種局勢,開始大肆購買西方的先進武器,還組建了裝備西方武器的新軍。
晚清組建新軍,就是為了壯大自身的武裝力量,更好的抵禦外敵和控制天下,但是不曾想到,這支新軍最終落在了袁世凱手中,並成為了大清的掘墓者。
慈禧健在時,袁世凱對她馬首是瞻,唯命是從,但是慈禧去世後,她的接替者載灃沒有能力控制現狀,並指揮不動新軍,隻能重新請袁世凱出山,並將權力都交給袁世凱。
隨後,袁世凱利用革命力量,威逼利誘溥儀退位。
溥儀退位之後,權力就落在了袁世凱之手,那麼,溥儀不是皇帝了,他手下的9位封疆大吏,最後結局如何?
一、閩浙總督松壽。
大清滅亡時,它的9位封疆大吏隻有1位為大清殉國了,他就是閩浙總督松壽。
松壽是個頑固分子,在武昌起義爆發後,各地起義已成燎原之勢,勢不可擋時,松壽還要抵抗到底,他將武器散發給當地的百姓、婦女,希望他們站出來一起抵抗革命力量,但是大清早已失去了人心,他手下的旗兵也沒多少戰鬥力,所以很快被擊敗。
大局已定之後,松壽選擇吞金自殺,為大清殉國。
二、湖廣總督瑞澄
大清的滅亡,瑞澄要負很大的責任。
四川因為修路,爆發了保路運動,他將湖北的新軍調往四川去鎮壓保路運動,這造成湖北境內防務空虛。
恰好此時,官府得到了革命人員的名單,並抓捕了首要的十幾個人,導致一時間人心惶惶,最終革命黨人為了自保,提前舉行了武昌起義。
當時瑞澄沒有選擇堅持鎮壓,而是見形勢不妙,選擇逃跑了,這讓官軍群龍無首,亂作一團,導致局勢失控。
他先是逃到了上海,後來害怕清廷治罪,又逃到了日本。
大清滅亡之後,他又返回上海,在1915年病逝。
三、陜甘總督升允
升允也是一位忠於大清的總督,在武昌起義爆發後,他開始率兵反攻西安,想拿下西北這片土地,為大清日後東山再起保住一塊立足之地。
但可惜,他還未拿西安,大清就亡了。
後來,升允來往於天津等地,和滿清的遺老遺少聯系,想要復辟,但最終未能成功,他在九一八事變前去世。
四、四川總督趙爾豐
趙爾豐是一位比較有才幹的人,曾率兵擊敗了英國人支持的西藏叛軍,確保了中國版圖的完整。
不過四川保路運動爆發後,身為四川總督的他,卻選擇了血腥鎮壓,這導致運動愈演愈烈,最終被迫調湖北的新軍入川前來鎮壓,造成了湖北空虛,讓革命黨人乘虛而入,發動了武昌起義,所以大清的滅亡,他也要負一定的責任。
趙爾豐因為殺人太多,在武昌起義後,經審判後處死。
五、雲貴總督李經羲
李經羲是李鴻章的侄子,為人比較開明,他推動了雲南講武堂的發展,為中國培養了不少軍事人才。
李經羲做總督期間,對革命活動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並沒有過多打壓,所以他口碑較好,武昌起義爆發後,他被人保護送出了國境。
後來回國後,投靠了袁世凱,成了袁世凱的嵩山四友,其他三人是徐世昌、趙爾巽、和張謇。
李經羲結局不錯,於1925年,在上海病逝。
六、兩廣總督張鳴岐
兩廣地區是革命力量的主要活動地區,所以這些地區的革命勢力比較強大。
武昌起義爆發後,張鳴岐見局勢不妙,很識時務地帶著錢財逃跑了。
後來回國後,他投靠了袁世凱,但讓人氣憤的是,在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後,他卻做了漢奸,最終在日本兵敗後,他在人民的譴責聲中去世。
七、兩江總督張勛
張勛出身底層,能做到兩江總督的位置,滿清貴族的提攜起了重要作用,所以他的內心很感激滿清。
張勛是個滿清忠實的擁護者,大清亡後,他還不讓士兵剪辮子,依舊遵循大清時期的傳統。
後來,在馮國璋與段祺瑞之間爆發矛盾後,張勛以調停兩人之間的矛盾為名,帶兵入京。
隨後和滿清遺老一起,做了一出復辟的鬧劇,但僅僅隻過了12天時間,張勛就被段祺瑞擊敗,復辟的鬧劇也落下了帷幕。
張勛隨後在天津隱居,一心經商,不問政事,他的結局不錯,最終病逝於天津。
八、直隸總督張鎮芳
張鎮芳和袁世凱關系親密,袁世凱被迫回家隱居時,推薦他做了直隸總督,後來載灃又不得不將袁世凱重新請回來後,張鎮芳又成了袁世凱的心腹。
他在袁世凱的復辟活動中出力頗多,所以袁世凱失敗後,他也被抓起來了,但在1918年被釋放,隨後做了天津任鹽業銀行董事、董事長。
九、東三省總督是趙爾巽
趙爾巽是滿清九大總督中地位最高的一位,因為東三省是滿清的龍興之地,所以滿清格外重視,東三省總督的地位也比較高。
溥儀退位後,趙爾巽也失去了權勢,袁世凱看重他的威望和影響力,想請趙爾巽在他手下做事,但被趙爾巽婉拒,後來袁世凱又請趙爾巽負責編撰清史,這次趙爾巽沒有拒絕,不過他還未完成清史的編纂工作,就病逝了,也是他人生的一個遺憾。
圖文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若侵權請聯系刪除
大量粉絲還沒有養成閱讀後點贊的習慣,希望大家閱讀後在左下邊點個『分享』,右下方點個『在看』,以示鼓勵!堅持是一種信仰,專註是一種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