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臺灣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為河南鄧州市的一所小學親筆題名。
為什麼一個位於河南的普通的村莊小學,會讓連戰這麼關注呢?
原因就是這所村莊的名字,叫做『臺灣村』。
臺灣村位於河南省鄧州市市區的西北方向20餘裡,原本叫做上營村,但後來卻被當地人改成了『臺灣村』。
在很早之前,臺灣村附近的村民們,就發現這個村子裡的人和其他人大不相同,雖然方言很像,但這個村子裡的人卻在某些詞匯上有著奇怪的發音,比如把爺爺叫成『爸』,把奶奶叫成『媽』,把爸爸叫做『dia』,媽媽叫做『nia』。
除了發音之外,臺灣村裡的風俗習慣也和周圍的村子大不相同,要在每年的臘月24日才進貢,而且不拜觀音、不拜佛,每個人的家裡都供著一位來歷不明的『娘娘』。
在家中長輩去世的時候,死者的孩子也會在棺材上跳來跳去,嘴裡還念念有詞:『回去吧,回去吧,從哪來回哪去,回到大洋的彼岸吧,哪裡有阿裡山,還有日月潭……』
總之,這個村子和周圍其他村子的生活習俗是大不相同,在周圍也是傳得人盡皆知,慢慢地就傳到了當地政府耳中,於是便叫人來調查此事。
政府工作人員到達村子後,就叫來了村裡的四大家族:周、林、黃、蔡的家族負責人,讓他們拿出家裡的族譜,政府工作人員把族譜仔細一番探查之後才了解,原來這個村子的村民們,還真的是臺灣人,他們的風俗、習慣和臺灣人一模一樣,而那位來歷不明的娘娘,就是著名的媽祖娘娘。
至於這個『臺灣村』的來歷,還要追溯到清朝的康熙年間。
有一年,康熙皇帝收到了臺灣被荷蘭人占領的消息,非常憤怒,便派鄭成功率領部隊去征討。
征討成功後,有一個叫依羅思那的臺灣高山族人,做了鄭成功副將黃廷的馬夫,隨黃廷一起回到了大陸。
在部隊到達河北的時候,接到康熙皇帝的命令,不能帶兵進京,黃廷便轉頭去了河南,到達鄧州後,將自己的人馬在附近的村莊中遣散開來。
依羅思那就留在了上營村中,和一名姓岑的姑娘結了婚,還生了4個孩子,隨後便改名為陳年。
在這期間,陳年還曾帶著自己的二兒子和三兒子,跟著黃廷回過臺灣,隨後又返回大陸,之後,便在上營村去世,他的後代們也在上營村繁衍生息,至今已經到13代了。
直到今天,臺灣村的村民在服飾、飲食、行居、婚喪嫁娶等方面,都和周圍的村民很不一樣,保留著自己獨特的文化風俗。
在這個村子,每年的農歷3月初9,是他們的寒食節,這一天村民們吃飯時不能見到太陽,還要穿上村子裡特有的服飾,一起在先輩的祠堂內唱歌、跳舞,以紀念在數百年前抵抗荷蘭人入侵時犧牲的先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