鰲拜是怎樣成為一號權臣的,康熙是如何應對的,鰲拜最後結局如何。《網路歷史》

一六六一年正月初八,23歲的順治皇帝突然無疾而終《有說生病去世,也有說出家當和尚去了》,把皇位傳給了年僅八歲的康熙,為此,順治還特意給年幼的康熙找了四位輔政大臣,希望他們輔佐好自己的兒子。

這四位輔政大臣分別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和鰲拜。

這四人之中,為人最老道、做事最沉穩的是索尼。

他能文能武,是位不可多得的奇才。

尼早年隨皇太極征戰沙場,為清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戰功,在對南明小朝廷的戰爭中,索尼在被重圍中救下皇太子豪格。

另外還是天命,天聰,崇德,順治四朝元老,所以他在八旗兵中的威望頗高,尤其在兩黃旗中地位非常高。

順治先輔政大臣時,親欽索尼為一號輔臣,可見對他的器重。

這四人之中,能力最強、功勞最大的當屬鰲拜。

鰲拜出身瓜爾佳氏,蘇完部族長索爾果之孫,後金開國五大臣之一費英東之侄,他和他的家族早年跟隨努爾哈赤和皇太極作戰,屢立戰功,堪稱滿清立國的大功臣。

特別是在皮島之戰後,鰲拜以首功晉爵三等男,稱之為滿洲第一勇士——『巴圖魯』。

松錦會戰,關系明、清雙方的生死存亡。

鰲拜沖鋒陷陣,五戰皆捷,因功晉爵一等梅勒章京。

西充之戰,打垮李自成,清軍開始對付大西軍,最終,擊破大西軍,鰲拜實居首功。

順治知道他的才情和功勞,也知曉他的『野心』和欲望,因此,把安排在了輔政大臣的最後一位。

一方面想要用鰲拜之才,另一方面又想依靠其他三人的力量壓制鰲拜,不給鰲拜獨掌大權的機會。

然而,事實證明,順治的想法太一廂情願了,鰲拜還是很快成了朝中的『攝政王』。

四位輔政大臣中的大哥大索尼雖然才能出眾,且老謀深算,但他的年齡最大,缺少了進取的激情,早有『歸隱』之心,因此,他把家族的未來看得比什麼都重,因此,他一掛事不關已,高高掛起的樣子,並不願意得罪鰲拜。

而排第二的蘇克薩哈雖然也有戰功,但懦弱無能,且猶柔寡斷。

他雖然看不慣鰲拜的狂妄自大,但又不敢得罪他,故而處處依附他。

排第三的遏必隆有勇無謀。

他敢於亮劍,敢於直面和鰲拜針鋒相對,但他勇氣可嘉,但謀略不足,根本無法和鰲拜相抗衡。

四位輔政大臣中一位『歸隱』,一位懦弱,一位魯莽,久而久之,狂妄的鰲拜便獨掌朝政大權了。

當時朝政大事、官員任免、都是由鰲拜決定,先斬後奏的招數鰲拜用的屢試不爽,凡是與鰲拜唱反調的官員要麼被革職流放、要麼被砍頭,造成了很多冤假錯案。

而野心家鰲拜變得越來越囂張跋扈,無法無天了,甚至連康熙都不放在眼裡。

據史書記載,一次,康熙的侍衛得罪了鰲拜,鰲拜毫不客氣,馬上命部下處死了侍衛。

事情發生後,已經14歲的康熙當然不幹了,他要向鰲拜『討說法』。

於是去找索尼『哭訴』,結果索尼一邊『安撫』康熙,一邊又『維護』 鰲拜,竟然兩不得罪,兩個相幫。

而對索尼的『和稀泥』,康熙無奈之下隻好去求救嫉惡如仇的遏必隆,結果遏必隆眼看索尼都和稀泥,而蘇克薩哈又和鰲拜同流合污,遏必隆知道憑自己一己之力是無法對抗鰲拜的,無奈之下,他竟然做出驚人舉,4個字:稱病不朝。

最後,康熙沒辦法了,隻好不抱希望地去求助祖母孝莊。

孝莊雖然久居後宮,深居簡出,但他畢竟是太皇太後,在朝中擁有很高的權威。

眼看康熙受辱,孝莊終於亮劍了,她決定聯合索尼共同對付鰲拜,迫鰲拜還政於康熙。

孝莊深知老謀深算的索尼已經和稀泥十多年了,不用計是沒辦法拉他下水的。

於是孝莊來了個微服私訪,一天傍晚,她徑直到了索尼家。

索尼聽說太皇太後親自來了,這一驚非同小可,馬上跑著出來迎接。

當然,老狐貍索尼自然也猜知了孝莊的來意,為了防微杜漸,他向孝莊請安後,馬上使出殺手鐧,說了8個字:鰲拜的事,臣管不了。

而對索尼奇特的『閉門羹』,孝莊笑了笑,話鋒一轉,問索尼道:『不知索中堂的孫女今年多大了?

』索尼答道:『芳齡16』孝莊接著道:『皇上不小了,該到了大婚的時候了』

索尼一聽就愣住了,馬上轉變了態度,改口說:『臣和鰲拜雖然各司其職,但這個鰲拜欺君罔上,臣誓和他勢不兩立。

接下來的事很簡單了,索尼的孫女赫舍裡氏成了康熙的第一位皇後,而索尼聯合蘇克薩哈和遏必隆一起迫使鰲拜同意了還政康熙。

康熙親政,孫女被立為皇後,年邁的索尼含笑離世了。

而這時,『老好人』蘇克薩哈認為自己輔政的使命已完成,於是奏請辭去輔政大臣職位。

結果他的這一舉動卻戳中了野心家鰲拜的『七寸』,蘇克薩哈如果主動請辭成功,那麼,他離撤消輔政大臣之職也不遠了。

為此,鰲拜開始施展手段,最終蘇克薩哈請辭的目的非但沒有達成,反而遭到誣陷冤殺。

之後,四位大臣剩存的遏必隆無可奈何,鰲拜再度卷土重來,勢力達到了頂峰。

康熙無法容忍,決定除掉鰲拜!鰲拜黨羽眾多、勢力遍及朝野上下,康熙的行動十分小心,不漏聲色,挑選一批身強力壯的貴族子弟在皇宮中練習佈庫。

鰲拜認為康熙年少,貪玩喜樂,心中暗自高興。

一六六九年五月,康熙眼看時機已成熟,開始亮劍了,他使出三個良計。

第一計:調虎離山——將鰲拜的親信以各種理由派往外地。

第二計:請君入甕——以商議要事為由召鰲拜入宮。

第三計:上屋抽梯——當鰲拜大搖大擺地入皇宮後,那一批訓練有訓的佈庫少年將他團團圍住,『滿洲第一勇士』就這樣稀裡糊塗的倒在了佈庫少年手裡。

隨即,康熙宣佈鰲拜諸多罪狀,並要將他斬首示眾。

據史書記載:康熙用計生擒鰲拜以後,鰲拜氣氛的脫掉上衣,讓康熙看自己身上的傷疤,對他說:『我一生為你愛新覺羅打拼,你就這麼對我嗎?

結果,康熙下詔,在歷數其罪狀後,承認鰲拜的功勞,決定不殺鰲拜,隻是圈禁。

然而,從權力的神壇跌落到谷底,從大功臣變成人人唾罵的階下囚,抗壓能力超強的鰲拜也不能承受這樣的打擊,不久,鰲拜便怨憤絕望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