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順治詢問大清能綿延多久?大師留下14個字,直到溥儀才理解。《網路歷史》

古代中國的歷史,是一個又一個封建王朝隕滅,崛起的歷史。

秦始皇時,皇帝認為天下能傳子孫萬代,到漢朝建立,又開始用五行相生的學說為王朝更替造勢。

等到魏晉禪代,包括皇帝在內,已經沒有多少人相信會有不亡的王朝,不代的天命。

能夠穩定傳承二百年以上的王朝,就已經很幸運了。

因此,古代帝王均希望借助民間的流言,宗教儀式和預言為自己的王朝合法性背書。

同時也有不少帝王沉迷於迷信活動不能自拔,希望通過預言和讖緯之說預測國運。

17世紀初,興起於遼東的建州女真在努爾哈赤,皇太極父子的領導下,國力蒸蒸日上。

南破明朝,西摧蒙古,建立了滿清王朝,儼然有奪取天下的勢頭。

1644年,隨著李自成破京師,滿清在山海關大戰中占得先機,先後平定中原,關隴和江南。

清朝在中原立國已經是大勢所趨,清朝皇帝也不得不思考王朝的國運。

此時的清帝,是剛入關沒多久的順治皇帝。

他也和以往的帝王一樣沉迷於宗教活動之中,時常與僧侶接近,談論國政,甚至詢問了有關清朝國運的預言。

大師的預言

順治十四年(1657年),外喀爾喀喇嘛哲佈尊丹巴前往北京履行『九白之貢』,還順路順治皇帝獻上了不少佛像。

當時,順治皇帝經歷了董鄂妃去世,身體也不大好,對佛教抱有很高的熱情。

而這個哲佈尊丹巴也不是一般人。

一代哲佈尊丹巴本名多羅那他,是西藏覺囊派的活佛。

他曾在明末受喀爾喀首領阿巴岱汗的邀請,在庫倫等地傳教二十多年,與喀爾喀的蒙古首領結下了深厚的情誼,享有『哲佈尊丹巴』(至上光明者)的美名。

崇禎七年(1634年),多羅那他圓寂,他生前指定會在喀爾喀首領土謝圖汗的家裡『轉世』。

因此,土謝圖汗在多羅那他死後所生的兒子紮那巴紮爾就被指定為多羅那他的轉世。

紮那巴紮爾曾於1649年前往西藏,是五世達賴的弟子。

他改宗了五世達賴所在的格魯派,獲得了後者的肯定,成為了第一位得到清朝皇帝和西藏教廷認可的『哲佈尊丹巴呼圖克圖』。

後來,這位哲佈尊丹巴於順治十四年回到喀爾喀宣揚格魯派教義,逐漸成為了外蒙喀爾喀部最有影響力的宗教領袖,他也同時尊奉清朝,多次朝覲。

哲佈尊丹巴見順治皇帝的這一年,他22歲,順治皇帝19歲,兩人都非常年輕。

順治皇帝問哲佈尊丹巴清朝的國運,他先問大清什麼時候才會滅亡。

哲佈尊丹巴回應道:『我身不缺,中國不滅』。

這裡的『我』,可不是指哲佈尊丹巴自己,而是以皇帝的角度發話,指的是皇帝。

順治皇帝聽了非常欣喜,以為話的意思是『大清只要不是殘疾人當皇帝,就不會亡國』。

順治皇帝又接著問:大清能綿延多久?

哲佈尊丹巴留下14字的預言,道:『十帝在位九帝囚,還有一帝在幽州』

這句話,讓順治皇帝又喜又愁。

喜的是,順治皇帝以為清朝皇位可以傳10+9+1代,即可以傳20代帝王。

這在封建王朝時已經很厲害了,甚至有些超過順治皇帝的預期。

畢竟,前朝明室享國近三百年,也不過傳了16個皇帝。

清朝作為一個出自邊疆荒陲,入主中原還在四處打仗的國家,若能傳20個皇帝已經真的不容易。

順治皇帝愁的,是『九帝囚』,他不知道這是『九個皇帝被囚』還是其它含義,擔心他的後人會過著大權旁落的生活。

要知道,順治皇帝本人就是這樣過來的。

作為皇太極的第九個兒子,他本來與皇位無緣。

隻不過在1643年皇太極駕崩後,皇太極長子豪格和皇叔多爾袞的爭位中,雙方勢均力敵不想撕破臉,這才作為妥協的產物,白撿了一個皇位。

多爾袞在位時,征服中原,擊敗李自成和南明,威望很高,以『皇父攝政王』的名義自居,順治皇帝沒有什麼實權。

要不是多爾袞在順治七年(1650年)突然去世,順治皇帝可能早就被多爾袞廢了。

正因為如此,順治皇帝非常在意這個『九帝囚』。

事實上,順治皇帝的預想,完全偏離了哲佈尊丹巴的原意。

哲佈尊丹巴說得『我身不殘』,不是什麼殘疾人當皇帝,而是指的末代皇帝溥儀。

古代有為尊者避諱的習慣,皇帝的名字不能隨便寫、隨便用。

溥儀的『儀』在繁體字中,寫作『儀』,是臣民需要避諱的。

因此,當時的人們寫這個字的時候就故意不寫字底下的『我』,這樣,『我』就殘缺了。

而由於先前歷代清帝中名字中均沒有帶有『我』字形象,更沒有出現過任何一位殘疾人當皇帝。

因此,直到溥儀成為皇帝,這個『我身不殘』才被理解。

而溥儀的確也是清朝的亡國之君,他和先祖順治皇帝一樣年幼登基。

1911年時,年僅5歲的溥儀便因為辛亥革命和袁世凱逼宮,被迫退位,宣告了清帝國的統治終結。

哲佈尊丹巴所說的『十帝在位九帝囚』,並不是說『十個皇帝裡九個被囚』,而是指第九個皇帝會被『囚』。

自順治入關後的第九位皇帝,正是德宗光緒皇帝。

他在登基後打輸了甲午戰爭,又試圖采納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的意見『維新變法』,激怒了真正掌權的慈禧太後。

最終,慈禧太後發起政變,捕殺維新派。

光緒皇帝被軟禁在瀛臺,一直待到駕崩,被完全剝奪了處理國務的權力。

有意思的是,光緒帝被囚禁的瀛臺,正是他老祖宗順治皇帝修建的,而光緒帝也是清朝諸帝中唯一一位在位時被囚禁過的。

至於『還有一帝在幽州』,還是指的末代皇帝溥儀。

溥儀是入關後的第十代皇帝,應證了『十帝在位』的說法,表明了清朝皇帝入關後隻能傳十代。

溥儀下臺後居住的地方,不管是北平紫禁城、天津,還是長春的偽滿皇宮和撫順管理所,甚至晚年居住在北京的住宅,均屬於漢魏時期『幽州』的范圍之內。

以上順治皇帝與哲佈尊丹巴的預言,出自《清稗類鈔.方伎類》和《新世說》。

《清稗類鈔》是晚清遺老,光緒年間舉人徐珂所著,收錄的都是清初以來的民間軼事。

作者作為清朝人,自然熟悉這些事情,有一定的可信度。

而《新世說》,則是另一位晚清遺老易宗夔的作品,收錄的也是清朝的各種朝野軼事。

蔡元培曾評價此書:『凡見書所及,精釋而推言之,幾乎無一字無來歷』其收錄內容也有一定的可信度。

值得一提的是,順治皇帝在詢問國運的四年後便帶著不解的疑惑英年早逝,享年22歲。

而哲佈尊丹巴則在後來準格爾進犯喀爾喀的時候,積極推動喀爾喀各部內附,得到康熙皇帝的重賞,執掌喀爾喀的宗教事務。

他本人於雍正元年(1723年)去世,享年88歲,而所擁有的『哲佈尊丹巴』稱號一直流傳了下來,是藏傳佛教四大活佛之一。

哲佈尊丹巴真看準了嗎?

其實,像哲佈尊丹巴對清朝之類的預言在中國歷史上還有很多,一點也不新鮮,沒必要看得太重要。

哲佈尊丹巴的預言,和古代的『讖言』屬於一個性質。

這種關於王朝更替,誰會稱王稱帝的讖言早在戰國時代就已經出現。

漢朝之後逐漸成熟,還出現了所謂『代漢者當塗高』,『牛繼馬後』,『十八子當為王』之類的經典讖言。

哲佈尊丹巴雖然是蒙古人,沒有接觸過漢地的讖言,但他自小學的藏傳佛教屬於佛教密宗,對於預言之類的,也會有一定的研習。

當然,清朝的滅亡,最根本的原因是亡於19世紀以來清帝國的一系列內憂外患,是亡於近代中國共和意識的覺醒,而不是什麼『上天註定』的預言。

清朝入關初期,順治皇帝可以平定南明,獲得中土。

康熙、雍正、乾隆三帝能夠收服臺灣,克定蒙古、新疆,總體上還能做到輕徭薄賦,政治較為清明。

但19世紀以來,清王朝錯失了多次改革圖強的機會,加深了對民眾的盤剝。

清政府在對歐洲列強腳日本的戰爭中屢戰屢敗,不斷地割地賠款,讓清朝不斷喪權辱國,這才是造成清朝統治根基不穩的核心原因。

而當孫中山等革命志士發動起義,武昌革命震動清廷的時候,民主共和,推翻帝制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清朝的國運再怎麼也救不了了。

所謂的『王朝天命』,不妨當個故事,聽個響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