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清朝大竹縣知縣方連澗
為人廉潔 施政安康
郝玲玲
清道光《大竹縣志·職官志·知縣·皇清》載:方連澗,福建武平縣人,乾隆己未進士,十五年任。
民國《續修大竹縣志·職官志·知縣》載:方連澗,福建武平縣人,乾隆己未進士,十五年任。
《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中,有『方連澗』,稱:方連澗,福建武平,乾隆四年己未科,三甲177名。
福建省武平縣永平鄉方氏家廟
《武平縣志》載:方連澗,授四川順慶府大竹縣知縣,奉例建坊,本村秀才撰聯贊曰:『連任竹城知縣事,澗流清水表臣心』
方連澗《1704—1781》,諱連澗,號仙溪,福建省武平縣人。
清乾隆元年《1736》舉人,乾隆四年《1739》進士,敕贈文林郎,乾隆十五年《1750》任大竹縣知縣,奉例建坊,在任時頗有政績,廉潔自律。
其本村秀才撰聯贊曰:『連任竹城知縣事,澗流清水表臣心』
方連澗77歲辭世,葬於桃溪赤石坑雞蔭峰。
該墓占地約200平方米,規模比當地其他墓地大,全用條石砌造。
墓前兩側豎有兩根高約兩米的巨形獅頭石柱,整座墓葬頗為壯觀。
民間有方連澗進士傳聞二則,敬錄如下:
肉 粒
帽村盛產芋頭,其芋頭可蒸、可煮,與糯米粉混合做成米飯或油炸或清蒸,營養豐富,味美可口,為食品中之佳品。
某年,方進士回鄉省親,鄉親們煮芋頭及煎芋子飯招待,其隨從品嘗後贊不絕口,遂詢問為何物,答曰『肉粒』。
隨從們偷拿了少許芋子藏於行李中,帽村人發現後便送了許多『肉粒』給他們帶回四川,並教以種植經驗和烹飪技術。
據說,四川大竹的芋頭就是從帽村傳來種植的。
珍珠粉
珍珠粉為帽村特產,是宴客佳品。
永平珍珠粉迄今已有近300年歷史,是當地一種平常食品。
1932年,毛澤東率紅四軍再次進入武平帽村時,永平人民用當地的珍珠粉招待毛澤東等同志。
毛澤東吃後說:『珍珠粉真是好珍珠』。
制作和烹飪珍珠粉的技術,是由方進士從四川大竹傳來的,主要由精糯米制作。
從此,制作珍珠粉的技藝,首先在帽村周邊的大禾、湘店、桃溪等鄉裡傳播開來。
經過彼此互相交流,共同琢磨,改進加工方法和配方,使當地加工成的珍珠粉晶瑩潔白、大小均勻、個個光滑圓溜,像一顆顆珍珠。
把這些『珍珠』煮熟後,仍粒粒晶瑩、軟滑爽口。
如適當加上一些蔥葉、紅蘿卜絲、香菇、豬肉線等調味品後,盛在碗裡或盆裡,宛如一幅紅、綠、白、黑相間的立體山水畫,令人食欲大增。
送進口裡,圓滑清爽、齒頰留香。
方連澗題詩、作對、作文不少,惜皆失存。
他的書法別具一格,隻遺墨寶『潛室』匾額一塊,楠木匾額95厘米×38.5厘米×3.5厘米,現保存完好,另已復制一塊匾額,存入武平縣文博園。
方連澗曾孫會才,精於武藝;第五代裔孫芹章,精於木工,名傳武北;七代玉金,善木工;八代炳進,善鐵工;九代某某,精泥匠,建數層樓房是其拿手功夫,他的另一兄弟是北京中國水電建設路橋工程師。
方進士家族歷代多才多藝,時人常稱頌之。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文/圖:郝玲玲《四川省大竹縣地方志辦公室》
方志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互聯網,僅為傳播更多信息。
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