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嗣同屬於典型的官二代,他的父親譚繼洵是湖北巡撫。
因此家庭條件好,他從上接受良好的教育。
然而滿懷愛國熱情的譚嗣同對當時中國的現狀很不滿,後來就聯合康有為、梁啟超等人進行變法,但是這股新生的力量太過薄弱,變法僅僅維持了一百天就被慈禧太後扼殺了。
維新變法失敗後,康有為、梁啟超選擇了逃到國外去避難,而譚嗣同也有機會逃走,但他卻拒絕了。
據史書記載,譚嗣同在關鍵時刻不願逃走,是想想要用淋林鮮血來喚醒國人的認知,因此果斷留了下來,立刻被清政府抓獲。
當譚嗣同以及其他同仁被慈禧太後關進大牢後,先是進行殘酷的極刑和審問。
而譚嗣同被捕後,一場圍繞他的營救活動也隨之展開。
因他推行變法,想要改變中國落後的局面,這也正是全國有識之士的心願。
他的妻子和好朋友不惜花重金買通獄卒來到大牢看望他,提出兩種營救他的方法。
一是冒死劫獄。
二是李代桃僵——他跟譚嗣同身份互換,代他赴死。
結果譚嗣同義正詞嚴地拒絕了。
然而,令人驚訝的是,在整個營救過程中,並沒有看到譚嗣同的父親譚繼洵的身影。
譚繼洵是一代封疆大吏——湖北巡撫,在慈禧太後面前是說得上話的。
然而,整個過程中,他如石佛一般,甚至沒有出面為自己的兒子說過一句話,求過一句情。
這未免讓人太寒心了,連陌生人都在為譚嗣同積極奔走,作為父親的譚繼洵怎麼能夠袖手旁觀呢?
有人說譚繼洵思想守舊,在政治立場上更是堅決反對改革變法,和兒子譚嗣同成了政敵,以致於父子兩人鬧僵翻臉,所以在譚嗣同陷入絕境的時候,譚繼洵不想、不願出手。
事實上並非如此簡單。
譚繼洵當然也是想救兒子的,但他知道救不了。
為什麼?
主要原因有兩個。
第一個原因,譚嗣同自身的原因。
要知道在慈禧發動『戊戌政變』軟禁光緒皇帝後的第二日,鐵了心不走的譚嗣同在瀏陽會館寫了好封信,這封信不是寫給別人的,而是寫給他自己的。
這幾封信是譚嗣同模仿父親譚繼洵的筆跡所寫,他在信中痛罵自己不該和康、梁去改革變法。
譚嗣同之所以這麼做,顯然就是為了撇清他和譚繼洵的關系及政治主見,為的便是讓譚繼洵不會受到他的牽連,為了便是讓譚家不會因他而遭難。
知子莫若父,譚繼洵太了解譚嗣同了,他知道譚嗣同已經抱定了用自己的血去叫醒國人的決心,也明白了譚嗣同模仿自己筆跡寫信的用意,盡管他心裡在流血,但他卻不能有半分舉動,因為他一有風吹草動,譚嗣同良苦用心就白做了。
第二個原因,慈禧太後的原因。
譚繼洵盡管擁有一定的實權,但慈禧太後才是主宰天下之人,他能在太歲爺上動土?
?
慈禧一句話便能夠摘了他的烏紗帽。
譚繼洵知道慈禧太後的脾性性格,維新派當時不但提出了『維新』的主張,而且還有『革命』的想法——圍園殺後。
如果不是慈禧太後快刀斬亂麻,那麼,倒下的就是慈禧了。
因此,慈禧 『維新』之人恨之入骨。
在這種情況下,慈禧太後連逃到海外的康有為、梁啟超都不遠千裡去追捕,而對於已經抓捕的維新人士斷然沒有再『放生』的可能。
譚繼洵知道他這時候跳出來找慈禧說情,也沒有用,反倒連他自己一塊栽了,甚至連整個譚家很可能也會因此遭殃。
1898年9月28日,慈禧下了一道命令:『康廣仁、楊深秀、楊銳、林旭、譚嗣同、劉光第等大逆不道,著即處斬,派剛毅監視,步軍統領衙門派兵彈壓』
譚嗣同在被砍頭之前,大喊:『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這16個字道破他的心聲。
他甘願為變法而死的膽量和氣魄,令人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