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要想高中狀元,學識排第一位,同時必要的運氣也是需要。
比如說北宋就有一位人因為打架而高中狀元的奇葩故事。
這個人的名字叫王嗣宗,他自幼好讀,隻為一朝博取功名。
而北宋選擇了狀元的標準也很奇葩,不看文采,而是看誰第一個完成交卷。
公元975年,王嗣宗參加了由宋太祖趙匡胤親自主持的科考——殿試。
王嗣宗的主要對手有王式、陳識等高手。
考試開始後,各考生奮勇爭先,力爭最快交卷。
王嗣宗自然也不例外,一陣發猛地塗鴨後,王嗣宗和陳識幾乎是同時寫完,同時起身,同時交卷。
這下可讓趙匡胤犯難了。
究竟選誰為狀元呢?
趙匡胤思來想去,最後想出了一個絕招:倆人比武,誰打贏了就是狀元。
王嗣宗和陳識二人雖然是文人書生,但為了狀元當然也是拼了老命,最終體力占優的王嗣宗把陳識打趴下了,王嗣宗於是跑到趙匡胤面前,說了3個字:臣勝之。
趙匡胤回上回了3個字:準狀元。
其實中國歷史上還真有一位『武狀元』——清代的林德鏞。
林德鏞字白庵,棉湖《今屬揭西縣》人,他自幼父母雙亡,家境十分貧寒,幸得他有一身好力氣,才不至於餓死。
當地有一船主,看他年青力壯,為人又很勤快,就叫他幫撐船走榕城。
林德鏞得已填飽了肚子。
但三年後,他便離開船主,來到了榕城遊蕩。
由於他身材魁梧,相貌出眾,被居於西門內埠的富商收為養子。
衣食無憂後,性情放蕩不羈的林德鏞開始整天舞槍弄棍,很快練得一身好武藝,再加上熟悉水性,撐船是高手,有了『飛鳳渡』的美稱。
很來機緣巧合下,他被鄰居的舉人許登庸家青眼看待,於是教他學習一些兵書陣法,為他打下科考基礎。
之後,不出意外,林德鏞在考中武秀才後,便在家潛心學習武技,兵書知識,準備去京城進行武狀元之爭。
康熙六十年《1721》,林德鏞上京參加全國會試,結果獲第九名。
到了殿試時,康熙皇帝親自主持,見林德鏞身材高大,威風凜凜,且武藝超九,技壓群芳,於是欽點他為武狀元。
之後,康熙皇帝破格封他為二等侍衛,擔任他的私人保鏢,康熙還經常流林德鏞在禦苑居住,同食同榻。
林德鏞每夜出宮遊玩,太監帶路,總是提著皇帝禦用的金絲燈籠。
連皇親國戚、王孫公子見了都要向他跪拜,三呼萬歲。
而林德鏞卻全不把他們放在眼裡,長此一往,林德鏞把皇親國戚們都得罪了,於是都暗中想對他下殺手。
林德鏞知道後,馬上告訴了康熙皇帝。
康熙一怒之下把這些皇親國戚和大臣們訓斥一番,並想出一個奇妙的辦法:把林德鏞交給皇親國戚和大臣們輪流供養,供養期內,如有差錯,便要遭遇滅門之罪。
皇親國戚和大臣們開始很無奈,不敢對林德鏞胡來,時間一長,他們想了一個好辦法,暗暗在林德鏞吃的飯菜裡加上蜂臘,使林德鏞體重增加,比彌勒佛還胖。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林德鏞跟隨皇帝到熱河狩獵,一天傍晚,皇帝正追趕一隻中箭的碩大白兔,近臣及侍衛都緊緊跟隨,見白兔突然躍下一個未凍大湖,眾人正在惋惜,林德鏞二話不說,下水尋兔。
然而是,北方冬季不比南方,林德鏞脫下袍甲剛下水就寒冷難當,之後肚裡蜂臘凝結。
結果白兔沒有找到,他自己凍壞了。
後來竟一病不起,年僅36歲的他含恨而去。
對此,康熙皇帝十分痛惜,命人護送靈柩回鄉,在川嶺猛虎下山吉穴建造了規模宏大的墓室,進行了厚葬。
至今其墳仍存在,人都稱為『狀元墳』。
更巧合的是,林德鏞死後不久,一向健康的康熙皇帝也隨及駕崩了,於是民間有了這樣的傳說,8個字:康熙壽止林德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