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在四大貝勒中,座次和年齡均列第四,為何能登上大位?《網路歷史》

崇禎皇帝的天敵,分別是大順的李自成、大西的張獻忠和清朝的皇太極。

皇太極改國號後金為大清。

一、少年勵志

皇太極於明萬歷二十年(1592)出生在一個特殊的大家庭裡,生母和庶母有16位,兄弟16個、姐妹8個,還有許多堂兄弟。

皇太極少年勵志,文武兼長。

女真人習俗,男兒五六歲學習騎馬射箭,七八歲就馳騁山林、挽弓射獵。

皇太極像許多女真少年一樣,從小鍛煉,嫻熟弓馬。

史書記載他回憶兒時生活:『昔太祖時,我等聞明日出獵,即豫為調鷹蹴球。

若不令往,泣請隨行』每個人『牧馬披鞍,析薪自爨(cuàn)』。

(《清高宗實錄》卷一五一)這番話反映了他青少年時受過艱苦的騎射訓練。

史書又記載:『朕自幼隨太祖出獵,未嘗奪人一獸;軍中所有俘獲,未嘗私隱一物。

朕以存心正直,獲承天眷』(《清太宗實錄》卷四十八)這說明皇太極在青少年時,極力培養自己『存心正直』的道德品格。

皇太極很幸運,在他七歲時,滿文創立,並開始推廣。

努爾哈赤給兒子們請了師傅,教授滿文。

皇太極是最早學會滿文的一批滿洲少年之一。

那時,努爾哈赤身邊有一位浙江籍漢人,做漢文的文書工作。

皇太極既學會滿文,也粗通漢文。

朝鮮史籍記載:『聞胡將中惟紅歹是僅識字雲』紅歹是就是皇太極。

所以,皇太極既精通滿文,也粗通漢文,在他的兄弟和諸將中算是文化素養最高的。

皇太極七歲之後,努爾哈赤就『委以一切家政,不煩指示,即能贊理,巨細悉當』。

這段話可能有些誇大,但可說明皇太極青少年時就幫助父親處理家政。

皇太極管理這個大家庭、處理各種復雜關系是很不容易的,說明皇太極在青少年時期受到了實際管理的鍛煉。

有人覺得:皇太極出身帝王之家、子承父業、嗣承汗位應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其實不然。

皇太極雖是努爾哈赤的第八子,但他繼承大位,歷程復雜,因他有六個不利條件。

第一,幼年喪母。

皇太極的母親葉赫納拉氏孟古哲哲,十四歲嫁給三十歲的努爾哈赤。

皇太極十二歲時喪母,是皇太極繼承大位的第一個不利條件。

第二,父親太忙。

努爾哈赤起兵前十年,內憂外患,強敵四逼,日理萬機,無暇顧及,也沒有時間照顧他,皇太極少年生活有著極大困難。

這是皇太極繼承大位的第二個不利條件。

第三,外公仇家。

皇太極外公家葉赫部與建州部為敵。

葉赫貝勒佈寨曾糾合九部聯軍進攻建州,結果兵敗。

有書記載:努爾哈赤下令將佈寨屍體劈為兩半,一半歸還葉赫,一半留在建州。

從此,葉赫與建州結下不共戴天之仇。

這是皇太極繼承大位的第三個不利條件。

第四,排行居中。

皇太極兄弟16人,還有兩個堂兄弟《阿敏和濟爾哈朗》,他既不居長,也不居幼。

按滿洲習俗,居長榮立軍功,居幼則受到優待《如幼子繼承制)。

皇太極卻是兩邊好處都沾不到。

這是皇太極繼承大位的第四個不利條件。

第五,沒有同胞。

皇太極的兄長,褚英與代善是一母同胞;他的五兄莽古爾泰,有胞弟德格類、胞妹莽古濟格格;他的十四弟多爾袞,既有胞兄阿濟格,又有胞弟多鐸。

皇太極則頗為孤單,沒有同母兄弟擁戴他。

這是皇太極繼承大位的第五個不利條件。

第六,母未封後。

孟古哲哲生前沒有做大福晉,就是沒有皇後的名分。

她的皇後位號是皇太極做大清皇帝後給追封的。

皇太極既不是長子,又不是嫡子。

這是皇太極繼承大位的第六個不利條件。

皇太極少年生活的六個不利因素,促使他養成了重要的品格:一是自立,既然失去一些依靠,隻有靠自己勵志奮鬥;二是協調,他為了生存和發展,便要協調上下左右關系,爭取同情者和支持者;三是心計,在家庭兄弟、內外群臣復雜關系的夾縫中求生存、求發展;四是奮爭,學文習武,多立戰功,在父汗、兄弟和群臣中樹立威信。

二、謀略制勝

皇太極二十歲隨父征戰,不久成為主旗貝勒,參與國家機務。

皇太極『勇力絕倫,頗多戰功』,二十四歲位列四大貝勒之一。

皇太極,其騎射技藝,其文化素養,其管理才能,其辦事公允,其心計韜略,其地位威望,都是滿洲諸貝勒中的精英,有可能繼承努爾哈赤的大位。

但是,努爾哈赤身後的大位,由誰來繼承?

當時沒有嫡長繼承制,女真人又有幼子繼承傳統。

努爾哈赤為著鞏固權位,先幽死胞弟舒爾哈齊,又殺死長子褚英。

他在天命朝前沒有立太子,臨終前也沒有留下傳位遺詔。

他晚年宣佈《汗諭》:實行八和碩貝勒共議制,由八大貝勒推舉新汗和廢黜大汗。

努爾哈赤死後,屍骨未寒,汗位之爭,非常慘烈。

當時諸貝勒中以四大貝勒,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的權勢最大、地位最高;還有多爾袞和多鐸。

皇太極在四大貝勒中,座次和年齡均列第四,為何能登上大位?

二貝勒阿敏是皇太極的堂兄,其父舒爾哈齊獲罪被圈禁而死,自己也犯下大過,自然沒有資格、也沒有條件爭奪大位繼承權。

三貝勒莽古爾泰是皇太極的五兄,有勇無謀,生性魯莽,軍力較弱。

這種人,可做統兵大將,但沒有條件爭奪大位。

大貝勒代善有資格、有條件、也有可能繼承汗位。

代善性格寬柔、深得眾心,軍功多、權勢大,努爾哈赤曾暗示日後由其襲受汗位。

天命汗說過:『百年之後,我的幼子和大福晉,交給大阿哥收養』大阿哥就是代善。

皇太極懷大志、藏玄機,有帝王之才,但同乃兄代善爭奪汗位繼承,各方面均處於不利的地位,於是不得不施展謀略。

這裡有一個歷史故事:努爾哈赤小福晉德因澤,訐告大福晉兩次備佳肴送給大貝勒,大貝勒接受並吃了;又送給四貝勒,四貝勒不接受也沒有吃;大福晉經常派人去大貝勒家,還在深夜外出宮院。

努爾哈赤派人調查,情況屬實,但不願家醜外揚,便借故修理了大福晉。

這件事在滿洲貴族中曝光後,大貝勒代善的威望大降,已無力爭奪汗位。

皇太極借大福晉同大貝勒代善難以說清道明的『隱私』,施一箭雙雕之計:即使大貝勒聲名狼藉,又使大福晉遭到修理。

大福晉是多爾袞的生母大妃阿巴亥《一說為富察氏》。

大福晉在這次事件中隻是受了點『傷』,但沒有『死』,不久又重新得到努爾哈赤的寵愛。

皇太極要爭奪汗位,還要致大妃於死地。

同皇太極爭位的還有多爾袞三兄弟。

要削弱多爾袞的力量,就要處死大妃阿巴亥。

大妃三十七歲,正值盛年,有三個兒子:阿濟格二十二歲、多爾袞十五歲、多鐸十三歲。

在皇太極等四大貝勒的威逼下,她自縊而死《一說被用弓弦勒死》。

阿巴亥死後,多爾袞三兄弟年幼,失去了依靠,沒有力量同皇太極爭奪大位。

三、南面獨坐

代善失勢、多爾袞失母,皇太極在大位爭奪中處於有利地位。

新汗的推舉議商,在廟堂之外進行。

大貝勒代善的兒子貝勒嶽讬、薩哈廉到其父代善的住所,說:『四貝勒《皇太極》才德冠世,深契先帝聖心,眾皆悅服,當速繼大位』代善說:『此吾素志也!』(《碑傳集·和碩禮烈親王代善傳》)於是父子三人議定。

第二天,諸王、貝勒聚於朝,代善將他們的意見告訴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及諸貝勒。

大家沒有爭議,取得共識。

於是皇太極登上大位。

皇太極從舒爾哈齊死到繼位,中間經過長達15年的心智謀略,終於登上了大位。

爾後又除掉了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協服大貝勒代善,改變了『四尊佛』並坐的局面,『南面獨坐』,大汗位獨尊,穩固了權力。

皇太極取得汗位後,繼承父業,經過八年奮爭,實現女真統一,完成東北統一。

於是,改族名女真為滿洲,改國號後金為大清。

他死後第二年,清軍進關,定鼎北京,入主中原。

親愛的朋友們,關於這篇文章,您怎麼看呢?

歡迎下方留言評論。

您的支持是我寫文的動力,如果喜歡此種類型的故事,請關注我,下一篇更加精彩!

註: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如侵犯您的權益,請聯系本號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