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共有十二個鐵帽王,愛新覺羅善耆便是最後一個鐵帽王。
善耆是皇太極長子豪格的第十世孫,但他沒有沾上晚清皇室宗親的漏習,而是自幼習武,英勇過人。
因為勇猛過人,再加上才能出眾,他20歲時,就任二等鎮國將軍禦前侍衛,23歲升任頭等禦前侍衛。
善耆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和光緒帝年齡相仿,興致相似。
1898年,光緒帝推行變法維新,因與保守派對立而失敗,之後光緒帝被慈禧軟禁於中南海瀛臺。
而32歲的善耆卻是光緒變法維新的忠實支持者,因為正在家裡守孝,沒能參與變法,躲過一劫。
後來,當八國聯軍打入北京時,慈禧太後挾光緒帝出逃同,病榻上的善耆也隻好隨行。
半路中,慈禧怕善耆擁立光緒回京,獨攬大權。
於是行抵山西大同時,就命善耆回京,會同慶親王奕劻、大學士李鴻章辦理善後事宜。
回京後,善耆傻了眼,城內遭受戰火,到處凌亂不堪,連他的肅親王府被夷為平地。
然而,隨後善耆又感到了驚喜,因為紫禁城完好無缺。
京城被折騰得千瘡百孔了,為何唯獨紫禁城完好無缺呢?
善耆很快知道,這離不開一個貴人相助——是一個叫川島浪速的日本人。
川島浪速是日軍總司令福島安正的翻譯官,由於精通漢語,被任命為『警政事務官』。
當時,日軍反對炮轟紫禁城。
川島浪速作為交涉者到景山找到德軍指揮官,以英法聯軍曾經焚毀圓明園,遭到國際社會譴責為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勸說他們不要做讓全世界輿論譴責的事情。
最終,德軍指揮官答應給川島浪速48小時期限,讓他勸說紫禁城內的守軍放棄抵抗,打開城門。
隨後,川島浪速立即趕赴神武門,說服守軍放棄抵抗,由日軍把守紫禁城各門、負責『維持秩序』。
連慈禧老佛爺和皇上都逃了,誰還願意為一座城拼命?
當天夜裡,川島浪速就勸降成功了,隨後,日軍兵不血刃地拿下了紫禁城。
聽聞事件緣由後,善耆對川島浪速肅然起敬,之後一個偶然的機會,竟然真和他結交了。
後來,善耆擔任工巡總局管理事務大臣,他上任後,聽說川島浪速在日占區任警政事務官,便千方百計地找到了川島浪速。
一見面,川島浪速的禮貌令善耆印象深刻。
而交談中,善耆發現川島浪速和他很多觀念相同,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
此後,善耆片面地認為日本是大清朝戰勝西方列強的亞洲盟友,如果能和日本聯手,方可保大清穩固無憂。
後來,經過幾年公事上的合作,川島浪速成了善耆府上的常客。
再後來,善耆想要擁立光緒帝上臺。
為此,他利用職務之便專門成立了一支消防隊,練習爬墻上房,而且按軍隊的模式裝備新式洋槍,每天按時出操。
他計劃著,慈禧已到風燭殘年,一旦慈禧壽終正寢,立即以救火為名前往瀛臺救出光緒帝。
然而,1908年11月14日傍晚,38歲的光緒皇帝在中南海瀛臺的涵元殿突然駕崩,這打了肅親王善耆一個措手不及。
第二天,慈禧便立三歲的溥儀為新帝,溥儀的父親醇親王載灃為攝政王,當天晚上,慈禧在儀鸞殿去世。
光緒和慈禧相繼去世,人心惶惶。
善耆開始展神威,在他的嚴格警戒下,京城穩定和諧,這讓參加葬禮的外國使節十分感嘆。
攝政王載灃為了權力的需要,對肅親王善耆極力打壓。
結果善耆竟被革職查看。
料感到前途兇險,善耆很快就將七歲的女兒顯玗轉送給川島浪速『撫養』,並改名川島芳子。
清朝滅亡後,肅親王善耆一心想要扶植溥儀,於是以『抵押』的方式向日本銀行借貸100萬,然後把錢悉數交給川島浪速,讓他組建軍隊。
然而,這時的川島浪速卻露出了陰險的面目,他悄悄地把錢用於在家鄉建別墅去了。
聽聞消息後,善耆抑鬱而終。
廢帝溥儀嘉獎善耆的忠誠,追贈謚號『忠』,全稱肅忠親王。
而川島浪速表面上好像和大清鐵帽子王善耆是好友,一心幫助他復辟大清,但實際上他卻利用善耆幫他實現日本陰謀侵華的野心。
他不僅把川島芳子變成了漢奸,讓其幹了許多賣國求榮的事,千夫所指。
善耆如果泉下有知,一定會氣得從地下醒過來。